添加收藏 设为首页 欢迎光临 [云翼收藏网]
云翼收藏网
网站首页开户交易所行情邮票钱币收藏品收藏市场交易软件下载
您现在的位置: 云翼收藏网 >> 收藏品 >> 其他藏品 >> 西域纺娘:四千年前何所思(图)
首页您现在的位置: 云翼收藏网 >> 收藏品 >> 其他藏品 >> 西域纺娘:四千年前何所思(图)

西域纺娘:四千年前何所思(图)

作者:佚名      其他藏品编辑:admin     
且末县扎滚鲁克墓葬出土的涡纹刻花木纺轮 且末县扎滚鲁克墓葬出土的涡纹刻花木纺轮

  夏天,爱美的姑娘们总会添置几套当季的新款衣裙。数千年前,虽然纺织业并不发达,但并不妨碍人们爱美的追求,在一双双巧手的拨动下,纺轮一圈圈地转动,织就了一件件可装扮季节的衣衫。

  纺轮,对现代人而言较陌生,但对古代居民而言,却是纺织生产的重要工具,它的出现至少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考古资料显示,在全国三十几个省区市已发掘的早期居民遗址中,几乎都有纺坠的主要部件纺轮出土。从资料来看,我国古代居民在七千年前就使用纺轮纺线了。

  新疆古墓出土大量纺轮

  在罗布泊地区,人们发现了新疆最早的纺织品。虽然在这里没有出土纺轮,可当时的毛织物必须通过纺轮捻线而制成,所以,有专家推断,那时候(3800多年前)的罗布泊小河人使用过纺轮。

  1977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考古队在木垒四道沟新石器遗址进行试掘时,出土了大量的陶纺轮和骨纺轮,这些纺轮距今已3000年左右。1985年,且末县扎滚鲁克墓葬中出土了带杆木纺轮,杆长34厘米,纺轮直径5厘米,是新疆古代文物中的精品,为国家一级文物,距今2800年左右。

  此后,新疆又发现了各种各样的纺轮。上世纪80年代以来,新疆考古人员在洛浦县山普拉墓葬发现了陶纺轮、石纺轮、木纺轮等,它们都是汉晋时期于阗古国居民的文化遗存。1992年,在山普拉出土的一件石纺轮,轮是深黄色石,木杆,轮径2.3厘米,厚2.3厘米,时代为汉晋时期。1995年中日共同尼雅遗迹学术考察队,又在民丰县尼雅遗址墓葬里发掘出土了很多纺轮,它们是汉晋时期精绝人的文化遗存。

  心灵手巧的西域居民在操作纺轮时,也透出一点生活的小情趣。比如说,他们喜欢将纺轮放进木筒中保存,考古人员在山普拉墓葬里就曾发现了纺轮木筒。这些纺轮筒制作考究,筒外壁镟刻有凸起的弦纹,看起来十分独特,有的木筒外壁用黑、红彩绘有曲波纹、曲折纹、卷云纹、树纹等图案。而且,他们还想到了与纺轮配套的其他放置工具,绕线轴就是其中之一,于阗古代居民用它储藏毛线和丝线。他们将一根根较粗的10厘米左右的木棍,刻挖出一串串凹槽,然后将线缠绕在凹槽内,使精心纺出来的线不至于乱作一团,保存起来比较方便,使用起来也得心应手。

  结构简单工作原理科学

  现在的我们看到那些纺轮时,可能只会感慨它们是一段岁月的痕迹,可对当时的人们来说,纺轮的出现从根本上将他们从着兽皮、披树叶的窘境中解放出来。

  纺织原料都来自毛绒,先秦时期新疆诸绿洲的经济生活一直是农牧结合。羊群不仅给人们提供食肉,还提供必不可少的被服原料。毛绒属短纤维,必须加捻纺成纱线,才能进行织造。纺捻全靠手工进行,最初是一只手拿着毛绒,另一只手扯绒成缕并加捻(加捻过程必须始终保持同一捻向),捻搓一段成纱即绕于木质纺杆上(此纺杆犹如后世之锭子,当时用树枝充当)。其后出现了吊悬式纺具:即在纺杆下端装一圆形纺轮(圆饼状,或半球体,或形如算盘珠,有陶质、木质或骨质,于圆心处开一圆孔,穿入纺杆),纺织者将原来直接捻搓毛缕的一只手捻动纺杆上端,使之旋转即可加捻。这种纺具或组成这种纺具的纺轮,在新疆诸绿洲先秦时代遗址或墓葬中,都曾发现。

  纺轮的结构很简单,但它的工作原理却很科学。纺轮由轮盘上加一根纺杆组成,纺杆上方形成一个倒钩。使用时,在杆底部拴上捻好的纱线头,然后将它下垂,转动纱轮,利用轮盘转动的力量将纤维捻成纱线。纺轮的外径和厚重,是决定成纱细度的关键。外径和重量较大,转动惯量也较大,纺成的线就较粗;外径适中,重量较小,厚度较薄的,转动惯量虽小,可转动延续时间较长,因而成纱较细且比较均匀。

  自治区博物馆工作人员介绍说,纺轮在史前遗址出土物件中算不上重器,但这一发现,对中国彩陶、中国文明史的研究具有重要的价值。比如且末县扎滚鲁克墓葬出土的纺轮基本上都是木质纺轮,与石或陶制的纺轮相比轻了许多,说明当时新疆的纺纱技术有了很大的进步,为大家研究新疆古代纺织生产提供了科学推断依据。

  (晨报记者 曲媛媛 通讯员 阿迪力·阿布力孜 图/自治区博物馆供)

  

关于我们 | 交易所开户入口  |   客户端下载 | 加入收藏

Copyright © 2016-2024 云翼收藏网(www.3219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