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收藏 设为首页 欢迎光临 [云翼收藏网]
云翼收藏网
网站首页开户交易所行情邮票钱币收藏品收藏市场交易软件下载
您现在的位置: 云翼收藏网 >> 收藏品 >> 其他藏品 >> 给上海自然博物馆游客区域的几点建议
首页您现在的位置: 云翼收藏网 >> 收藏品 >> 其他藏品 >> 给上海自然博物馆游客区域的几点建议

给上海自然博物馆游客区域的几点建议

作者:佚名      其他藏品编辑:admin     
■ 参观区域展品密度过高、导视系统不统一等原因都会加重参观者的疲惫感 ■ 参观区域展品密度过高、导视系统不统一等原因都会加重参观者的疲惫感 ■ 参观区域展品密度过高、导视系统不统一等原因都会加重参观者的疲惫感 ■ 参观区域展品密度过高、导视系统不统一等原因都会加重参观者的疲惫感

  ◆ Xper Group

  上海自然博物馆新馆是由Perkins+Will建筑设计事务所耗时8年设计建造的城市新地标,秉承了“自然生态”的建筑理念,整体建筑通透性极佳,馆内空间与馆外景观相互交融,内外穿插,新馆在展品选择与陈列方式上进行了对老馆精神的继承和发扬,内容丰富,在展览设施,展示方式等各个方面做出了不少创新。但这里要从参观体验与设计心理学上谈谈这座博物馆仍可以改进之处。鸡蛋里挑骨头,我们将从参观过程中的几个重要“体验点”逐一分析。

  体验点1 排队区域是理想观展的导引区

  “排队”已是任何热门场馆的特色,而在炎热的天气下等待更会让人产生疲惫感。自然博物馆排队购票环节是在馆外进行的,为了让参观者轻松愉悦地排队购票,自然博物馆可充分利用静安雕塑公园内现有的资源:公园本身绿树成荫,稍加善用便可为排队的市民提供一片阴凉与舒适,同时,参观者若是能够在排队区域接入博物馆免费WIFI,提前浏览展览信息,下载展馆App,关注博物馆官方微信等媒体,可以大大排解排队时的无聊,缓解等待的焦躁。 

  体验点2

  “傻瓜化”的参观流线更符合认知过程

  博物馆一类的观览型建筑,必然涉及参观流线的安排问题。不同展览空间的穿插,展品的布置和交接,参观人群的引导和分散等因素都与参观体验息息相关。 

  自然博物馆的流线引导方式是将参观者首先引导到顶层2F的展厅,向下逐层参观。馆方也相应地针对不同的出游群体建议了四条参观路线,分别为亲子家庭路线、小学生路线、中学生路线和残障人士路线。但是馆方只给出了宏观参观流线参考,并未涉及更为具体和细致的建议。加之,每个展区的空间相对较大,参观者或许很难高效地了解展品的信息和知识。

  如自然博物馆的“演化之道”的展区,通过生物的演化进程来解释生物的演化之谜,在布展上有清晰的时间轴逻辑。但是该区的展品布局在实际操作上,却采用了点式分散布局,将不同的展台分散地布置在整个空间中。虽然增强了参观者的自由度,但也造成了观众浏览时的逻辑不清,方向感混乱,导致观众在各个展台之间迂回,最终,馆方强调并设置的时间轴布展逻辑也被打乱了。 

  在如此大体量的博物馆中,建议利用清晰的导视系统,引导参观者的浏览路径,尽量避免迂回反复的路线,通常参观流程清晰的展厅只采用单向式贯通布局。 

  体验点3

  配套服务设施与空间是消化信息的最佳场所 

  目前博物馆已有的配套服务设施不算少,有从二层楼梯上去的餐厅,一层的博物馆商店,由地下一层临时展厅布置而成的简易的小吃店;地下二层夹层中设置的咖啡厅;地下二层还有一个贝林主题的博物馆商店。同时,每层面对中庭的主要扶梯周边还设置了部分座椅和贩卖机以供参观者临时休息。

  一切问题都考虑到了,但这些配套服务设施都独立于展厅的参观流线以外,因此在参展过程中,不同类别的展厅之间缺乏合适的过渡空间以供休憩。 

  展示空间和休息空间的穿插交错有助于对参观的节奏进行调整,不至于过多的展品跳入眼球,密集型的观展势必给参观者带来心理压力。目前自然博物馆的展品颇丰,在一定体量的建筑空间内部放置了大量的高品质展品,然而在空间的设置上,不同展品和展厅之间过渡空间设置不够充裕,展厅与展厅之间一直是处于连续状态,让参观者应接不暇,没有及时放空和休息的机会。

  如果展馆可以在不同展区之间合理地放置一些座椅,设置公共休息区,提供简单的饮料贩卖机,手机充电站等服务设施,可以更好地调整参观节奏,让参观者在舒缓身体,放松精神的同时,消化展览带来的大量信息。就如同伦敦的维多利亚与阿尔伯特(V&A)博物馆,除了展览区域还有户外中庭,以及餐厅,咖啡馆,礼品店,书店等丰富的配套服务空间,大大延伸了参观者的体验感受。

  体验点4

  合理清晰的平面标识不让参观者迷路  

  自然博物馆的导视系统采用墙面导览与地面导览的结合,然而当饥肠辘辘的参观者正在馆内寻找餐厅时,看到一个向上指示的餐厅标识,却发现本该向上的电梯正运载着下行的观众,困惑悠然而生:“到底该从哪儿去餐厅呢?” 

  另外,在有着大量开放空间的 L1 生命长河展厅里博物馆使用了传统的地面标识,当参观者的注意力都集中在精美的展品上时,踩在脚下的标识已然被抛到九霄云外了,在此处迷路不知何去何从的观众绝不在少数。从设计的角度来说,合理清晰的平面标识不但能让参观者按照正确的路线完成游览,了解博物馆内展品的相关知识,更能让“人”与“馆”之间产生有效的交流互动,让参观过程轻松流畅。关于自然博物馆的导视系统设计,倘若能设计的更加符合人们的认知与行为习惯,自然而然地将人群引导到合理的路径,更加醒目清晰明了,必定会让博物馆的体验增色不少。 

  好的地面标识设计需通过对比更加强烈的色彩和醒目的位置让参观者可以在第一时间发现并分辨出标识。如西班牙毕尔巴鄂文化(Alhodiaga Bilbao)中心的导视系统设计:按照内容分区引导,不同颜色的地面路径将参观者引导到不同的区域,整个引导过程连贯简洁,参观者无需过多的思考,便被轻松地“无意识”地引导到了所需区域。   

  体验点5

  展示信息传递板要从认知心理学角度进行设计 

  在 F1 生命长河展厅,自然博物馆通过数量庞大且做工精美的生物模型和标本,向参观者展示了生命洪流中显赫一时的“过客”与现存的生物“明星”,极为壮观。然而,展厅中对于模型和标本的标注方式却让参观者产生困惑,许多参观者会在这询问工作人员,“究竟哪些是模型哪些是标本?”“模型和标本究竟有什么区别?”。在展品的名字后有标注的是模型,那没有标注的呢?显然设计者在制作这些说明时违背了消费者认知过程,想当然地认为除了模型之外自然就是标本了,没有必要再额外进行标注。实际上,许多参观者并不一定了解这些基本信息。如果在展品介绍的设计的阶段,就可以详细标注上模型和标本,并且在展览的起始处说明模型和标本的区别,相信就就能有效减少参观者的困扰,让学习过程更加轻松。 

  从整体来看,自然博物馆正在用心尝试,突破传统,努力为参观者提供有趣和极致的符合国际水准博物馆体验,许多对于新科技的应用:比如基于位置感知的漫游 Wi-Fi定位导览系统,以及通过用户 UGC 模式和专家 PGC 模式结合的在线资源共生等技术设置,在中国可以说是首屈一指的尝试。尽管我们从服务设计的角度分析,新自然博物馆还存在些许考虑不足的地方,但我们相信,新博物馆很快就能从方方面面提升迭代,为市民提供更好的服务,为大家带来更加惊喜的博物馆体验。

  (作者:Xper Group,关注生活体验的独立设计师团体。)

  

关于我们 | 交易所开户入口  |   客户端下载 | 加入收藏

Copyright © 2016-2024 云翼收藏网(www.3219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