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讯 记者陈晓勤 本月在广东省博物馆举办的“静木清缘金丝楠薄浮雕艺术展”中展出金丝楠薄浮雕作品中最抢眼的要数《金丝楠薄浮雕十二月令图》,作者卢小华是以郎世宁为乾隆皇帝创作的《清宫画十二月令图》为蓝本,在有350年树龄的老料金丝楠木上,用刻刀展现寒暑交替的十二月令美景。
这个展览,为大众普及了金丝楠木常识的同时,也让这些金丝楠木的拥有者、收藏家郑华星浮出水面。
受《红楼梦》启蒙诱发收藏
从小就喜爱文学、历史的郑华星对金丝楠木的热爱,还是缘于小时候的阅读启蒙。
《红楼梦》中,秦可卿渴望死后有一副楠木棺材,有“一千两银子只怕无处买”的记述。“我就想金丝楠木应该是好东西。”郑华星说。随后,他了解了更多金丝楠木历史,这木材专门用于帝王龙椅宝座、皇家宫殿的建筑、家具、陵寝、园林等的特种材料。民间如有人擅自使用,会因逾制而获罪。这些信息都指向金丝楠木的名贵,于是,他萌发了收藏的念头。
1999年,郑华星出差江西见到一块旧的楠木雕,才几十元,他马上买下来。从此一发不可收拾,截至2002年,他共收藏了1万件明清时期的金丝楠木原料。“这段时间中国飞速发展大兴土木,江西、安徽、浙江、云贵川等地的很多旧建筑被拆,我就去当地收购屋梁、柱子这些楠木做成的家具,”郑华星说,若他不收回来,那些木材就会被当地人当作柴火烧了。
“当时几千元一拖拉机,现在一百万都买不来。”他说,今年6月份在北京举行的翰海春拍上,由五觉斋创作的一组长1.06厘米,宽53厘米的春夏秋冬金丝楠薄浮雕4条挂屏,就估价450万-500万元。
寻找金丝楠木的归宿
据郑华星介绍,楠木种属有94种,金丝楠有五六种。有“软木之王”美誉,长于川涧,天然生就金黄光泽。直径1.7米左右的一般要长250年。“我只收旧材,否则会无形中助长砍伐偷运,而且新材要用二三十年时间才能在自然状态下彻底风干。现代人急于求成,用烘干烤干等做法,这样对木材的纤维造成破坏,不利长久收藏。”
2006年,他遇到浙江薄浮雕技师卢小华,卢小华有个愿望在心仪的金丝楠木上雕刻十二月令图,只可惜窘于条件未能如愿。“有那么多原料,我也不想再做传统的家具,而卢小华的想法或许能让这楠木极致发挥。”郑华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