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卢曦
在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主办、中国家具协会承办的“红木家具精品品鉴会”上,记者见到了中国明式家具研究所原所长、中国红木家具文化研究院院长、中国家具协会传统家具专业委员会高级顾问濮安国,这位年过七旬的老人在见到造型、工艺精美的红木家具作品时总会夸上几句。但濮安国也指出,现在家具行业创新不足,大多数企业只是在仿制明清家具款式。其实时代在发展,旧时的家具不一定符合现代人的生活习惯和审美观念,只有深入体会中国传统家具文化精髓,才能继往开来、更好创新,推动传统家具行业向前发展。
濮安国在谈到付出40多年心血研究的明式家具的艺术成就时,顿时像年轻了许多,他充满活力、精神矍铄,并用苏州人固有的吴侬软语笃定地表示,明式家具是造物艺术的一个典范,不管从美学、工艺学还是艺术风格上,均达到了中国家具成就的顶峰。
独爱明式家具
濮安国说,明式家具以东方框架式结构为主要特征,表现了特有的民族性和渊源悠久的文化性。几十种不同的榫卯构造,通过联结各种部件,形成了千变万化的家具式样,这是我国最重要的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它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想象力、创造力并包含了古人的生活情趣和文化意识。
濮安国指出,中国明式家具,在某种意义上,成为了西方世界设计革命的榜样。西方盛行的洛可可、巴洛克风格,其实是从我国明代家具中得到的启示,然后才出现的新变革。因此,我们应该从传世的明式家具实物中,挖掘出更多珍贵的民族文化精粹。
现在社会上很多人喜欢清式家具,认为繁琐复杂的设计和造型就是美,对于这种观点,濮安国很不认同。他说,改革开放以来,红木家具界兴起了一股以繁为美的奢侈之风,这是现代人物质欲望太强的集中表现,他们只看重表面华丽的家具,而没有真正体会家具蕴藏的深刻文化内涵。在濮安国的著作《明式家具的文人意识》一文中,他清晰地阐明:明式家具不仅能通过精致、匀称、大方、舒展的物质形象展现出造型的艺术魅力,而且不停地向外传达一种合乎自然“至质”的和谐,这给了人们一种超然沁心、古朴雅致的审美享受,甚至给文人们带来了一种脱俗和生机。从美学意义上讲,是文人对历史传统的审美总结,是对优秀民族文化的弘扬光大。
企业发展需不断创新
针对目前行业内生产厂家众多,但精品却难求的现状,濮安国较为忧虑:“目前优质硬木材料已经越来越稀缺,而不少企业却在追求产量,为了利润不顾产品质量,既浪费了珍贵的木材,又没有把中国的传统家具文化进行传承发扬,实在令人痛心。”
应该说,明清时代的家具确是中国乃至世界家具史上的奇迹,但作为一个时代的产物,一定是精品与糟粕并存。继承优良传统,传承先进文化,创造出新的家具风格,便是当代家具业的任务和方向。濮安国说,企业在生产和设计上,不能仅仅去仿古,因为时代在发展,传统家具也应适合当代社会的生活要求。家具的使用和社会功能都要有时代特征。我们生活的是一个迅猛发展的信息科技时代,无论是居室空间、房屋结构或是生活方式,与古代相比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家具作为与日常生活联系最为紧密的物品,更加不能脱离时代精神。为了适应市场需求,行业内有人把古典家具进行了所谓的改良,把一些明式家具在尺度上加以改变,或放大或降低,做这样的改良是不可取的,家具的创新是在完全了解传统的前提下,从功能、工艺、形体、构造、美学等角度进行的更符合现代人生活方式的创作。这需要市场培育,有高级的技术、设计、管理等人才共同努力。
从业人员需加强文化学习
濮安国说,从事文化产业的人首先要有较高的文化素养。与5年前相比,企业已经对红木家具有了新的认识和理解,这是值得鼓励的。比如,浙江东阳地区,多年来开展技艺比赛、进行专题讲座,不断学习传统文化和历史知识;广东中山地区以构建新中式家居文化为目标,探索新中式家具发展的路子。这都将对传统家具的发展产生积极作用。
目前行业内最大的问题就是缺乏专业设计人才,工厂管理人员文化偏低。行业群体的整体素质需要提高,而要解决这些问题的唯一办法是加强学习,文化不是快餐,需要通过长年累月不断沉淀和磨练才能形成。
据了解,由濮安国担任院长的中国红木文化研究院,是由中国家具协会与江苏常熟海虞镇镇政府共同建设的,其根本目的是挖掘传统,探究创新,并通过定期举办各种类型的文化培训活动,增进行业学习意识。濮安国说,研究院除了配合行业、地方做一些红木家具研究课题和建设性方案外,还将打造以苏式家具为基础的中国红木家具文化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