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重庆频道7月31日电(李泉 汤汪洋)从构图到雕琢,从线条到装饰,每一个细节的刻画,每一件作品的完成,那技艺都显得娴熟而精湛。从木材选择到雕刻完成,每一步都要求精益求精,只有经过精心雕琢,一件作品才能栩栩如生,惟妙惟肖。
“我放不下手中的刻刀!”58岁的彭家福就是一位功力深厚的民间木雕艺人,7月28日笔者在开县文峰街道明镜石社区龙泉山庄见到了他。
以刀代笔 以木代纸
在彭家福家里,各种木雕工具应有尽有,半圆刀、三角刀、平刀、斜口刀、剔地刀、翘刀……还摆放着各种成品或者半成品木雕,有狮子滚球、二龙戏珠、仙人指路等,栩栩如生,活灵活现。
彭家福介绍,这些木雕全靠纯手工雕刻而成,从最初的图纸到作品的形成需要一定的时间,技术要求较高,不能有任何闪失,否则就会前功尽弃。随后,他拿出一张平板木,专注地用刀具等雕刻起来。
笔者看到,从轻轻地戳开一条线槽到一朵花或者一个图案的完成,彭家福都做到细致入微。他说:“雕刻时双手用力要适度,均匀一致,不能时松时散。”
“木雕是一种精细活,要求师傅不能有任何马虎,细致入微、精益求精,这是木雕艺术的基本要求。这种技能是日积月累形成的,需要师傅在不断的探索和实践中学习。”彭家福说,只有这样,木雕工艺品才令人神往。
彭家福说,木雕艺人以刀代笔、以木代纸,用手中的雕刀在木块上一刀一刀地刻下去,精美的图案慢慢显现出来,一块普普通通的木头就打造成了层次明晰、栩栩如生的木雕制品。
据介绍,木雕一般选用质地细密坚韧、不易变形的树种,如楠木、紫檀、樟木、柏木、银杏、沉香、红木、龙眼等。木雕技法有圆雕、浮雕、镂雕、透雕等,有的还会涂色施彩用以保护木质和加以美化。
半路出家 不断探索
在一般人眼中,彭家福可能从小就开始学木雕,否则手艺不会这样精湛。但事实却是,16年前他才涉入这个行业。原居住在义和镇双店村的他,为了照顾在县城读书的女儿,一家大小从农村搬了下来,租住在一间只有20平方米的房子里,那年他42岁。
“在农村,小菜、粮食不要钱,鸡蛋、猪肉不用买!后来,住到城里来了,犹如住在青石板上,什么东西都要靠买,吃饭、住房、用水、用电都要钱,没得钱无法生存!”彭家福讲述道,他的光环背后也有着鲜为人知的辛酸与苦楚。
为了维持生计,担起家庭的重任,彭家福开始留意身边各个行业,包括石匠、木匠、砖匠等等。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发现木雕行业大有商机,并且投资不大,见效快,不担任何风险。
选定了目标,彭家福就朝着它奋勇前进。没有钱拜师学艺,他就偷师学艺;没有专业老师指导,他就花2元钱买门票进入刘帅纪念馆,用相机悄悄拍下馆前那一对石狮,回到家中不厌其烦地揣摩其雕刻技术。
彭家福的双手多次被刀子划伤,也长满了茧子,但这些并没有难倒他。经过几年的不断努力和探索学习,他逐渐掌握了木雕技能,而且很快就成为了一名好手。
心境艺术 完美结合
“木雕是一种纯手工活,需要人心静如水,这样雕刻出来的作品才有个性,才能称为艺术品。如果心气浮躁,是不会雕刻出真正的木雕作品的。”彭家福说,木雕这种传统手工艺,对于雕刻师傅来说要求极高,需要不断积累和学习,同时要有丰富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因为很多木雕作品是没有图纸和样板的。”
“一件真正的木雕作品其实是一个民间雕刻艺人一生的心血,它融入了雕刻艺人太多的感情,这需要木雕艺人具有一定的品质和人格。因为,雕刻不仅仅是商业的东西,更是一种艺术。”彭家福说。
“只有将艺术和雕刻融入到每一件作品中,才是民间真正的传统工艺品。”彭家福解释道,要想木雕作品达到心境、艺术完美结合,需要很长时间,也许是一辈子,一个真正的民间木雕艺人对自己的作品不能满足于现在,需要长期探索,寻求更加完美的艺术。
雕刻工具的好坏对于木雕艺人来说非常重要,为了让自己的作品更加完善,形象逼真,2006年彭家福不惜花费2万元到福建购置雕刻工具。不幸的是,一年后这一套雕刻工具被盗了,他又不得不掏出3万元重新购置。
好的雕刻工具配上好的木材后,剩下的就是木雕艺人的雕刻技术了。
民间技艺 亟需拯救
“民间木雕艺人越来越少了,木雕艺术也正在消失。”彭家福叹息道,木雕主要是耗时长、效益慢,如果要完全掌握木雕技艺,需要很长的时间磨练,因此现在很多人都不愿意从事这个行业。
“为了把手艺世世代代传承下去,我已将雕刻技术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了我儿子,但他不大愿意学,觉得这个手艺很辛苦,灰尘大、污染重,影响身体健康……”彭家福说着,脸上略带一丝忧郁。他所有的努力,都是为了把传统文化的“根”留住。
“从事木雕行业的人太少了,现在很难有这样的条件将技艺传承下去。”彭家福坦言,失传是他所担忧的问题。他说,过于商业化也是木雕失去意义的一个原因,一旦成了赚钱的手段,其艺术的本质也变了味儿。
“作品上走的每一刀,都带着我的思想融入在我的作品中;我制作的每一件作品,都带着我的创意和文化,它是灵动的、有情感的。”在彭家福看来,手工木雕是冰凉、没有感情的机器不能替代的,也是手工艺术的灵魂所在。
“现在,必须对木雕这种民间技艺进行拯救,不然它最终将消失。我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减缓它消失的速度。”彭家福希望,在让更多子孙后代见到木雕实物的同时,也能够感受到民间传统文化的内涵和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