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都市报讯 本报记者汪彤 通讯员何昌义
木雕、汉绣、剪纸……这些凝结着劳动人民智慧的民间工艺从来不是以“纯艺术”的姿态面世,而是为了迎合实用需求而出现。有市场,才能存活,才能谈传承和发展。
2008年,武汉木雕船模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随后,“潜江木雕”、“通山木雕、荆沙榫卯木雕”先后被列入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但连日来,记者走访发现,传统木雕手艺在湖北的生存状况并不乐观。
特色难得
造型显地域风格
木雕工艺,是以雕刻材料分类的民间美术品种。一般选用质地细密柔韧、不易变形的树种如椴木、楠木、樟木等木料进行雕刻,木雕可起到点缀与美化环境的作用。在我国南方民间艺术中,历史最为悠久。目前按地域归纳的广东金漆木雕、浙江东阳木雕、云南剑川木雕等六大种类,已形成独特工艺风格,享誉全国。
我省的木雕工艺未列入其中,但工艺发展同样不可小觑。陈列在湖北省博物馆[微博]的木雕作品,最能显示楚国的木雕技艺水平。湖北荆州地区至今流传着“鲁班锯子郢人斧”的俗语。
昨日,记者来到汉口汉西二路,这条街上共有20多家木雕工艺店。在其中一家木雕工艺店中,店主卫甘霖一边指着“非遗”名录中武汉木雕船模、潜江木雕的照片,一边拿出自己的两幅实物作品,对记者说,“我们的木雕,造型粗犷,线条流畅,层次立体分明,不同于浙派木雕的细腻逼真,如同工笔画一样柔和写实。我们湖北有属于自己的工艺,为什么一定要跟着外地人去学?”
手艺难传
连工具都不好买
据介绍,卫甘霖今年50岁,出生在大冶农村,20岁时曾拜家乡的木匠为师学习木雕,后因农村木质家具市场的衰落,卫甘霖改行去南方打工。去年起,他回武汉开办木雕厂。他说,木雕产品,其实在武汉有市场,但由于多家浙商较早抢驻,他也只能艰难维持。
说艰难,是因为这门纯手工技艺不好学,需要极强的绘画、木工、雕刻等综合功底。一幅作品的完成,首先要拼出足够木料,接着用铅笔在木料上设计图案,再用专门工具和原料洗去木板上多余的木料,最后就是用锉刀进行雕刻。卫甘霖举起一把用过多年的锉刀说,湖北地区的木雕图案风格较为粗犷,就是因为使用的锉刀刀片更厚、更宽,所以质感强劲。望着自己桌前近百把各种大小的锉刀,卫甘霖感叹地说,如今这种锉刀都不好买了,因为铁匠不好找啊。
作品难卖
有些人不识手工货
尽管机器制作的木雕,与纯手工打造的木雕对比,明显可看出机雕的图案呆板、线条生硬等弱点,但由于价格便宜,仍受到消费者的青睐。而同尺寸的木雕作品,手工雕制的价格要比机雕的贵4倍以上。因此,尽管不少消费者来到卫甘霖的店中,兴趣虽浓厚,但购买仍十分谨慎。
尽管如此,卫甘霖说,他想把“白云黄鹤”、“归元寺”这些图案,都制成木雕作品。希望有朝一日,由湖北木雕技艺打造出具有浓郁湖北地域色彩的文化产品,形成又一张亮丽的地方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