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最初不太多人认识明式家具,到现在差不多无人不知,这二十多年嘉木堂见证了这个过程中的点点滴滴。而我,更幸运地参与其中!
——嘉木堂·伍嘉恩
嘉木堂:助推明式家具二十年
文/程香 图片提供/香港嘉木堂
在许多人看来,王世襄先生确定了中国明式家具的地位,而香港“黄花梨皇后”则做了大量明式家具的推广工作,让海外诸多人士认识到明式家具的价值,从而也让更多的藏家加入到呵护明式家具的队伍中。
1987年,她在香港创办嘉木堂,不到十年光景,已成为举世瞩目的专业行家。叶承耀的众多收藏来自她的“嘉木堂”,她是菲力蒲·德·巴盖以及众多明清家具顶尖藏者的私人收藏顾问,也是港台与欧美很多明清家具拍卖、展览的幕后推手。
她在青少年时期就对中国家具有着浓厚的兴趣,并很快成为一名狂热的家具收藏家。当问及她明代家具的魅力时,她却说:“如能用三言两语来表达,就不会改变我的终生。”
2010年,她出版《明式家具二十年经眼录》,对过去二十年经手的经典家具做了回望与总结。这不仅仅是她的二十年,也是中国古典家具崛起与复兴的二十年,而在这段历史河流中,谈起中国明式家具,不得不谈起Grace Wu或香港“黄花梨皇后”。
她,就是伍嘉恩。
对话伍嘉恩
问_《古典工艺家具》 程香
答_香港嘉木堂 伍嘉恩
《古典工艺家具》:伍小姐虽很少在大陆亮相,但近年来,因著作《明式家具二十年经眼录》出版,以及伍嘉恩支持起来的大藏家专场拍卖,频频亮相国内拍卖行,嘉木堂的名气逐日递增,成为“谈论明式家具就不得不谈嘉木堂”的效应。那么,总结下来,对您来说,过去的二十年明式家具收藏生涯,到底意味着什么?二十年出书,是否是对自己的一个交代和总结?
伍嘉恩:时光飞逝,创办嘉木堂转瞬已二十多年。我与明式家具结缘,由最初遇上,非常喜欢而开始收藏,至1987年成立嘉木堂,专门经营明式家具,其实已有三十多年了。2011年,在苏富比秋季拍卖会场地香港会议展览中心举办了“嘉木堂二十五周年展览”:《选中之选·明式家具集珍》,并用心制作,出版了一本颇精美的图录作纪念。(图1~2)
2010年出书,源于一次在北京世纪坛世界艺术馆的讲座。2008年应中国文物学会及中国嘉德之邀,在“盛世雅集—中国古典家具精品展暨国际学术研讨会”发表演讲,其时受到当天在座的紫禁城出版社编辑青睐,向我征稿。这样就开始了在故宫博物院主办月刊《紫禁城》上的连载——《明式家具二十年经眼录》。而书,就是重新编排并增补《经眼录》结集而成的。接受出版社约稿,是因为这几十年经手过大量早期家具实例,我十分庆幸能参与这些年来明式家具的发现、研究和收藏。既然给了我一个这么难得的机遇,我觉得是应该把从中所得的知识记录下来的。然而,一切并没有特别计划,所以谈不上交代与总结,只是顺其自然。
自最初不太多人认识明式家具,到现在差不多无人不知,这二十多年嘉木堂见证了这个过程中的点点滴滴。而我,更幸运地参与其中!
《古典工艺家具》:伍小姐不仅成就了嘉木堂,而且也间接培养了多位闻名遐迩的明式家具收藏大家。如叶承耀医生、德•巴盖先生等,伍小姐是如何引导客户对明式家具的有序收藏的?在未来二十年,是否还有机会出现第二个叶承耀和德•巴盖?
伍嘉恩:我认为收藏是一种非常个人并主观的活动。各人想法不同,途径有异。能否成就一个优越的收藏,无论是什么种类的艺术品,都要看藏家本身的眼界、韧力与实力。
我自始对明式家具如雕塑般的形象就有十分大的感应。所以嘉木堂开业时,在一个纯白的空间,我把它们置放在白地台上,独立展示(图3)。在八十年代,当中国家具未被广泛重视,而西方古董店又多以“客厅”、“饭厅”、“寝室”等按用途陈放家具时,这个如艺术品般单独展示模式颇新颖,在业内引起关注。这样就吸引了中外对艺术品有感应而又喜欢家具的收藏家。而这样有个性的客户,自然对收藏有自己的想法与目标,我只会当他们到访时展示出我认为适合的类别,但不会积极推荐。所以各大藏家有成,是他们的造化。我不敢居功。嘉木堂只是对经手家具品质优良的执着,成就了他们藏品的齐整。
多年前一位欧洲客户在南非置别居,从嘉木堂购买中国家具。这批家具部分辗转出现在伦敦,然后于2012年春季在北京嘉德上拍。其中非常优秀的四件,被同一大陆买家成功竞得。市场上既然有追求高品质家具的买家存在,不难想象优质收藏在未来仍会出现,前景应是乐观的。
《古典工艺家具》:2010年之后,国内拍卖行出现的流传有序的明式家具,追根溯源,总能找到嘉木堂的身影。二十年来,伍小姐及嘉木堂在国际市场为明式家具的推动与贡献,功不可没。中国家具在海外宣传,要让文化差异巨大的西方人认识并接受东方传统家具,嘉木堂是如何做到的?嘉木堂在海外市场的推广中,一定发生过很多小故事,可否分享一二?
伍嘉恩:1995年6月,嘉木堂由香港远道赴伦敦参加GHAAF古董艺术博览会(The Grosvenor House Art & Antiques Fair)。每年一度,已有几十年历史,又是英国皇家赞助的GHAAF,是欧美洲夏季最重要的国际古董交易场所,但只是两三家参展者会展示中国古董艺术品。英国六月是一年社交最活跃的季节,皇家阿斯科特马赛(Royal Ascot)、温布尔登网球大赛(Wimbledon Tennis Championships)、多种慈善筹款大舞会,以及艺术古董展览会与拍卖,都在六月举行。世界各地各阶层富豪,上流社会绅士淑女,商界精英,在六月云集于伦敦,而GHAAF博览会就是社交圈必到之地。嘉木堂在1993年首次被邀参展,是亚洲古董商被邀请的第一人,而明式家具就发挥了它们的魅力,令展出取得空前成功。自始,嘉木堂每年也挑选精美的明式家具,千里迢迢赴伦敦参展。
1995年展出的一具优秀晚明黄花梨木轴门柜,吸引了一位年仅18岁青少年的目光,遂引领父母前来购买。黄花梨柜就这样住进了英国牛津郡庄园大宅的青少年寝室,而其父母更从此开始购买明式家具,让它们在大宅内与墙壁上悬挂着的中世纪大师画作,及其它十八世纪英式古典家具在厅堂中争艳斗丽(图4可见同类的黄花梨木轴门柜)。英国人喜欢明式家具个案多例。英国皇室公主也曾想购买嘉木堂的黄花梨交椅,只是驸马爷觉得价格不菲,犹豫中被别人买去了呢。
不只英国人喜欢,在纽约有一家高级画廊,经营近现代大师级如毕加索、马克‧罗斯科、安迪‧沃霍尔等画作。而画廊中置放的多组明式家具,是画廊东主的自家收藏,是只供客户欣赏的非卖品。西方近现代收藏家同时收藏画作和明式家具的例子,在北美洲比比皆是。
其实,真正的艺术品,是可以跨越历史、文化背景、时空和国界的。明式家具永恒的设计,优质的木材,精湛的做工,正是其能被全人类共同欣赏的原因。我只是在适当的时间、地点和环境,把他们放至人前,让他们受各界关注。
图 4 黄花梨木轴门柜《古典工艺家具》:过去二十年,国内的明式家具收藏尚未苏醒,藏家们以非常低廉的价格购得老家具。而如今,黄花梨家具翻了几百倍,且一木难求。那么明式家具今后要在市场上保持活跃和生命力的关键因素有哪些?今天嘉木堂是否仍在继续做明式家具在海外市场的推广?近两年有哪些展览和宣传?
伍嘉恩:这二十多年明式家具的市场变化的确非常大。近期的发展是在2010年,中国嘉德拍卖公司着力推广黄花梨明式家具,组织展览、宴会等等向客户推介,让以前未有机会接触黄花梨家具的群众感受明式家具的魅力。这些活动有力地壮大了追求明式家具的群体,然后嘉德每年举办专题拍卖。这一连串的部署,直接让黄花梨家具价格飙升。正是价格的上扬让市场这两年处于充满活力的一个阶段。早期廉价购得家具的物主,或多或少地被高价吸引,把黄花梨家具重新投放市场。各大小中国拍卖公司四处征集黄花梨家具。国际大拍卖行亦发动其网络搜集黄花梨,举办明式家具专拍。发展来得这么急速,表明数目不少的新买家已加入罗置明式家具之行列。
2012年10月,我们与苏富比合作,在其秋季拍卖场地香港会议展览中心辟出专室,推出“嘉木堂呈献 攻玉山房黄花梨精选”,展出明式家具圈中无人不知的资深藏家叶承耀医生丰富收藏中的20件套,是其收藏明式家具25年的精华。只展不卖(图5-6)。让到场参加苏富比拍卖的中国书画、瓷器、古董的客人,接触到卓越动人的黄花梨精品。展览中的叶氏家具全数购自嘉木堂,也籍此向观众表扬嘉木堂经手家具的高品质。
图 5 2012年10月,苏富比秋拍推出“嘉木堂呈献 攻玉山房黄花梨精选”家具展览,只展不卖。图为叶承耀(右)与伍嘉恩(左)在展览现场。 图 6 2012年10月,嘉木堂与攻玉山房举办的展览现场场景图《古典工艺家具》:若有读者看完本期专题,前往嘉木堂观赏明式家具,您会推荐他如何有序、有重点地浏览家具?
伍嘉恩:欢迎各界人士光临嘉木堂参观。我们在香港中环心脏地带的3号亚毕诺道环贸中心7层,周二至周六开放,周日与周一休息。
我建议各位进入嘉木堂时,关掉手机,排除杂念,细心观看。敞开心扉,用心灵与优美精湛、卓越无俦的我国家具艺术品对话。
◎采访故事
2012年11月,编辑部开始组稿本期专题,我通过嘉木堂官方网站,查询到联络邮箱,写下第一封邮件,介绍了《古典工艺家具》杂志和自己,说明了来意和需求。邮件发出去之后,石沉大海。由于采访素材不足,这期专题一再延后,对嘉木堂的采访,也搁浅了。
一个月后,发行部同事忽然问:“我们采访过香港的嘉木堂吗?对方要购买杂志。”我一时没反应过来,后经详细询问,才知道嘉木堂得知《古典工艺家具》有意采访,托大陆书商Anny小姐购买几本一看究竟。从Anny口中,我才得知,先前我发到嘉木堂邮箱的信,伍嘉恩不仅收到了,而且回复了,只是不知为何,再也没有收到过我的复信(后来才知我所用邮箱收不到香港邮件)。很快,通过Anny,我与伍嘉恩的助手刘曼婷小姐、欧阳先生取得联络,互通电话、邮件往来近十次,确认了这篇文章的主题、采访提纲、提问方向以及配图等细节。
至12月中旬,采访内容确认完毕,伍嘉恩不仅逐一回答了每个提问,且满足我的要求,提供了大量嘉木堂相关的精美配图。至此,酝酿了两个多月的专题,才定下刊期,得以确定在本月顺利出版。我在回复嘉木堂的邮件中说:“嘉木堂作为国际古典家具收藏界声名显赫的机构,伍嘉恩先生及其团队,如此认真诚恳地对待一名陌生的杂志编辑,令我们非常感动,也倍感荣幸。此次与嘉木堂的交往,也更加坚定了我们在国内传播美好古典家具文化的决心,也增加了我们编辑团队对外连接的信心。与嘉木堂的通信当中,我们也看出,越是大藏家、大机构,待人越是谦和有礼,真诚周到。这也是我们这样一个年轻的杂志团队一生都要学习的地方。”
这是致敬,同样也是自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