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式家具是中国封建社会物质文化的优秀遗产。在长期的形成、发展过程中,因为有文人的参与,其审美意趣与工匠精湛的手艺能够相互融合,从而形成了淳朴劲挺、意味隽永的艺术风格。
明式家具的文人气息——明代家具的工艺与鉴赏(二)
文、图/特约撰稿 胡德生(故宫[微博]博物院研究员) 编辑/陈盛娥
明代政治机构发达,考试制度完善,文人士大夫数量骤增,大量未能由科举出仕的读书人,构成了这一阶层的庞大基础,尽管他们都企望着考取功名,但落第的阴影依然笼罩着他们中的绝大多数。
视科举为正途的学子们,一如既往地生活在落第后的清闲中,继续着枯燥乏味的应试生涯,一班读死书和追求功名利禄的人马不断壮大,及至明代后期,社会上开始流行一种反对正统儒学桎梏,追求真实、自由、解放的思潮,在文人中影响甚广,他们提倡直写胸臆,独抒性灵,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对这一思维方式独特的人群来说,闲逸静笃的氛围最适于修身养性、焕发神采,在优雅闲适的生活中,他们满腹的诗书才艺处处寻找着遣兴抒怀的对象。室内器具中,家具与人的关系最为密切,因而率先被熏染上儒雅的文人气息,在不断精致化、艺术化之后,成为声施后世的“明式家具”,与当时的造园艺术和文人画同步臻于妙境。
文人对家具的著录,自汉以降虽然时有所见,但大多是片言只语的零星记载。明代文人以古朴为雅,反对繁纹褥饰,追求自然天成,写下了大量以“古雅”为家具审美标准的文章,论述之详尽,为以往任何一个时代无法比拟。辑录当时各类家具形制的有明万历间王圻、王思义所编图文并茂的《三才图会》。高濂的《遵生八笺》、屠隆的《考盘余事》、文震亨的《长物志》中有关于家具设计、审美以及室内陈设的描述,为后人阐释了当时处于社会变迁下的家具文化。文人的观点和论述,对明式家具风格的形成产生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些艺术化了的日常生活器具,以鲜明的个性特征和浓郁的文人气息,书写了家具艺术的新篇章。
在文人审美情趣的影响下,家具的装饰渐渐呈现出一种摒弃虚饰、崇尚清雅的新风尚。即便有所饰装,也是薙其繁芜,掇其精要,行画龙点睛之效,以区别于当时并存的那种利用新富阶层贪黩无厌的市侩心理而造奇巧以邀利的恶俗格调。在这样的人文背景之下,以木材的天然纹理作为装饰,成为明式家具的一大特色。
对木材天然纹理的偏爱古已有之,而明代文献中在这方面的记载更多,花梨木、瘿木、骰栢楠、桬木、虎斑木、紫檀木的花纹尤其受到关注,甚至杉木的粗大花纹在文人墨客眼里都十分可爱。明代隆庆年间海禁解除,中外贸易与交流呈现全新的局面,东南亚硬木的大量输入自此才有可能。再加上商品经济日趋繁荣,园林、府邸的兴建随之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局面。与之相应的是,家具的用材、制作工艺和艺术品味开始向高层次发展。质地坚硬、色泽幽雅、纹理华美的珍贵木材的应用,提升了家具的观赏性和造型表现力。当时常用于家具制作的硬木种类有黄花梨木、紫檀木、鸡翅木、铁力木等。
明代家具采用硬木,除了取其坚固以外,更注重巧妙利用其美丽花纹。古典家具以木为材,若能自然成文,总比人工雕琢显得大气且隽永耐看。在许多传世的明式家具上,都把纹理最美的木材用在显眼部位。黄花梨木色泽、纹理出众,最受文人青睐。在黄花梨夹头榫翘头案的面板上,木材纹缕流转回荡如行云流水,还有不规则状圈环围绕二、三斑点,斑点颜色略深,成像怪诞,即《格古要论》中提及的“鬼面”。这种实为木材瑕疵的疤痕,往往被常人视为丑陋,却被文人视为装饰上的绝美。颐和园排云殿西配殿紫霄阁内陈设的一对黄花梨高扶手南官帽椅,其靠背板的装饰颇费心机,天然与人工互见,襄成其美,上段以龙纹透雕玉方牌为装饰重点,中段镶黄花梨素板,纹理如层峦迭嶂,意趣高远,置于玉雕之下,了无喧宾夺主之势,而有上下映衬、相得益彰之效。
紫檀纹美而不甚彰显,虽不及黄花梨绮丽,但色泽深沉,亦受文人喜爱,只是在视觉上略感闷滞,欲弥补这一缺憾,除了增加透雕装饰外,在局部镶嵌颜色较浅的其它木材也极有见效。比如瘿木镶嵌,既可借斑斓的纹理获取特殊的装饰效果,又能使凝重有余而俊秀不足的紫檀家具稍显灵变活脱。瘿木的美来自天然,大朴不琢,在明末清初那种淡净渐失、浓妆乍现的转型阶段的家具上,瘿木总能留下一片难得的清逸与大方。鸡翅木的纹理纤细曲折,尤其是老鸡翅木,纹理最美处像禽鸟颈部和翅膀上羽毛的花纹那样绮丽,如此美材通常被用在柜门、抽屉面、靠背板等家具上最突出的部位,如鸡翅木都承盘,花纹最美的木材被用在两块抽屉面上。
面对木材纹理自然天成之美,仿佛任何刻意的雕饰都是多余。然而,文胜质则史,质胜文则野。雕琢太多了会落入俗套,了无刻饰则有失人文气息。在天然与人为之间找到平衡,使之相得益彰,互为衬托,是明式家具必然面临的问题。此时,家具工艺中的“线脚”装饰就显得格外重要并发挥了突出作用。线脚是一种人为的装饰性线条组合,形式极为丰富。其作用是给家具简单淳朴的外观增添些许秀雅妍美的气质。它通常沿水平或垂直方向出现在家具的框架部位,如桌沿、腿足、柜帽和枨子上,线型变化多端。线脚在工艺上既不奢费,又能产生良好的视觉效果,所到之处,不论方材圆料,皆呈现各式优美轮廓,可谓方非一式,圆不一相,成为明式家具的另一特色。
木作工艺自宋、元以来日趋完善,有了技术支持,各类珍贵硬木材料才能运用自如,可这终究只是令家具改头换面而已,家具形制的嬗变虽然直接出自匠作,但工匠们并无跳出前人窠臼去独创一格的非分之想,默守陈规的劳苦营生使得他们碌碌无闻。直到文人的参与,才为传统的家具工艺注入了活力,他们陆续撰写了有关室内设计和家具装饰的文章,其审美意趣与工匠精湛的手艺相结合,诞生了一大批意味隽永且深得传统精髓的家具杰作。
明代晚期,民风日奢,古代的社会风尚呈苟延之势,人心淳朴渐失而流于诈伪,矜夸之习日盛,用硬木制作家具极为普遍并且形成了风气。苏州府和松江府都是物产丰富、人口众多的好地面儿,也是明式家具的发源地和主要产地。富庶是孕育奢靡的温床,它促进了硬木家具的生产,及至清代前期,明式硬木家具在数量和工艺上都达到了顶峰。
清三代以后,人心不古,世风日下,矫饰、奇巧的手工艺作风盛行,明式家具风格渐渐不受上流社会喜爱,除了少数地区如苏州东山、西山等地继续保留明式做法以外,文人意趣在家具上消退殆尽,清式家具风格已成定制,明式家具在总体上步入衰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