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特约撰稿 朱宝力 编辑/陈盛娥
人物名片>>>
朱宝力,1971年进入北京金漆镶嵌厂,曾任修旧组负责人,2002年成立万华堂明清漆艺工作室,现为中华文化促进会木作工作委员会委员。
明朝276年,出了两位“不务正业”的皇帝:一位是喜欢骑射游戏,纡尊降贵地封自己为“镇国公总督军务威武大将军总兵官”的正德皇帝朱厚照,另一位就是本文的主角天启皇帝朱由校。
说起朱由校来,真是个天才的工匠。虽生长在帝王之家,本应在社稷治理方面大有一番作为,可惜却被耽误了。他的父亲朱常洛虽然是万历皇帝的长子,却因为母亲不受宠而连累受到了冷落,整天战战兢兢,无暇顾及几个子女的栽培。直到万历皇帝临死,朱由校才被册立为皇太孙,有了出阁读书的机会。没想到他的父亲泰昌皇帝登基才一个月就撒手人寰,于是,这个十六岁少年就被历史推上了大明皇帝的宝座。
泰昌元年(1620年)九月初一,朱由校正式继位,第二年改年号为“天启”,史称“明熹宗”,成为明朝的第十五位皇帝。由于他缺乏良好的文化教育,所以心理比较幼稚,对从小照顾自己生活的乳母客氏和宦官魏忠贤有很强的依赖感,而这两个人却暗地干预朝政,培植亲信,迫害异己。朱由校有一个兴趣爱好,就是喜欢做木工油漆活,并且经常废寝忘食,荒废朝政。魏忠贤、王体乾等宦官不仅不加以劝谏,反而专乘他赤膊干得起兴时奏报国家要事,借以揽权擅政,据《酌中志》(明·刘若愚撰)记载:
“先帝(按:即朱由校)……凡自操斧锯凿削,即巧工不能及也,又好油漆匠,凡手使器具皆御用监、内官监办用……当其斤斫刀削,解服磐礴,非素昵近者不得窥视,或有紧切本章,体乾等奏文书,(先帝)一边经管鄙事,一边倾耳注听。奏请毕,玉音即曰:‘尔们用心行去,我知道了。”
明熹宗亲手造的漆器、床、梳匣等,均装饰五彩、精巧绝伦,非一般匠人所及,在他的写真画像中,精美的家具和陈设也比明朝其他皇帝的画像要多。为了向世人显摆他的手艺,获得市场肯定,明熹宗让小太监把自己做的护灯小屏八扇和雕刻的“寒雀争梅戏”拿出去卖,叮嘱道:“御制之物,价须一万(按:应指铜钱)。”第二天,小太监如数把钱呈上,明熹宗非常地开心。
明熹宗心灵手巧,又喜欢作水戏,“用大木桶、大铜缸之类,凿孔削机启闭灌输,或涌泻如喷珠,或澌流如瀑布,或使伏机于下,借水力冲拥圆木球,如核桃大者,于水涌之大小般旋宛转,随高随下,久而不坠,视为戏笑,皆出人意表。”他还制作木像,男女不一,约高二尺,有双臂但无腿足,均涂上五色油漆,彩画如生,每个小木人下面的平底处安一拘卯,用长三尺多的竹板支撑着。另外还有一个用大木头凿订成的长宽各一丈的方木池,上面添水七分满,水内放有活鱼、蟹虾、萍藻诸如此类,使之浮于水面。再用凳子支起小方木池,周围朋纱囤成屏幕,竹板在围屏下,游移拽动,这样就形成了水傀儡的戏台。在屏幕的后面,有一艺人随剧情将小木人用竹片托浮水上,游斗玩耍,鼓声喧大。当时宫中常演的剧目有《东方朔偷桃》、《三保太监下西洋》、《八仙过海》、《孙行者大闹龙宫》等,均装束新奇,扮演巧妙,活灵活现,观者无不如醉如痴。严冬时节,当西苑的湖面封冻以后,明熹宗便命一群太监随他一起玩冰戏。他亲自设计制作了一个小巧玲珑的朱漆拖床,仅容一人,上有一顶棚,周围用红色的绸缎为栏,前后都设有挂绳的小钩。他坐在拖床上,让太监们前引后推,滑行速度飞快,瞬息之间便可往返数里。暑去寒来,明熹宗和嫔妃、宦官们就这样在开心嬉笑之中度日。
明熹宗并非是极度昏庸的傀儡皇帝,魏忠贤所行之事也并非一无是处。朱由校在位期间,朝廷在平衡农、工、商业的税收方面处理比较得当,使处于地球小冰河时期的北方农民得到一丝喘息;在军事上,除了提拔重用孙承宗、袁崇焕等军事人才经略辽东以外,对于皮岛守将毛文龙所部的偏师之势也十分倚重,明军连获宁远、宁锦两次大捷,初步扭转了自万历末年萨尔浒之败以来一边倒的颓势。相比之下,他的弟弟崇祯皇帝朱由检继位以后,虽然十分勤政,但一系列的决策失误,反而过早地断送了大明江山。亡国前夕,朱由检懊悔当初没有听进哥哥所言的“(魏忠贤)恪谨忠贞,可计大事”的临终叮嘱,又派人重新厚葬魏忠贤。有人认为“天启不死,明朝不亡”,确有一定的道理。
由于明熹宗精通漆木技艺,在重建焚毁已久的皇极、中极、建极三大殿的工程之中发挥了很大作用,从起柱、上梁到插剑悬牌,他都亲临现场,提出了不少指导性意见,魏忠贤的日常监工也很卖力。仅仅用了两年多的时间,三大殿就竣工告成了,节省了不少工料银两,从《酌中志》书中“肯堂肯构”的评语来看,建筑质量应该还是相当不错的。可惜三大殿建成仅仅不到二十年,就被大顺政权撤出北京时放的一把大火焚毁了。
目前存世的明代中期、后期宫廷家具以嘉靖、万历朝为多,也有少数隆庆、崇祯朝的,而最喜欢做家具的皇帝天启朝代却几乎没有,这其中有什么缘故呢?
笔者认为主要的原因有以下两点:
一是崇祯皇帝的毁弃。明熹宗因为泛舟落水致病去世以后,朱由检以异母弟的身份入继大统。这位一心要做尧舜之君的崇祯皇帝对于哥哥的平素所为很不以为然,见到他留下的一座沉香假山,上面池台林馆悉具,灯屏、香几精美依旧,叹气说:“亦一时精神所寄也。”据《酌中志》书中记载,朱由检于“天启七年(1627)八月二十四日登极,自文华殿移居乾清宫,将暖阁内旧设玩好器具尽行屏撤。”这些明熹宗手做和玩好的家具都没有保存下来,或许也有可能殉葬进了他的陵墓。
二是明末战争的劫难。明熹宗即位之时,正值东北的后金崛起,明军节节溃败,辽饷给明朝的财政造成了巨大的负担,朝廷不得不压缩非关紧要的开支。天启朝几乎没有烧造官窑瓷器,宫廷家具制作的也不多,内府作坊的主要精力放在了为新建的三大殿制作朝堂陈设大器上,而三大殿恰恰又是大顺军焚毁的重点目标,因此,天启朝制作的宫廷家具也就基本上被付之一炬了。
但如今仍然可以看到一些天启朝宫廷之物。如,明作填漆戗金大龙柜的成对柜门残件,高100厘米,宽62厘米。因为残损,纹饰并没有到达边缘,后人镶补了边框,原门则要宽大得多。其龙纹为晚明风格,图案中旭日高升,不似寝宫家具而极具朝堂家具的威势。笔者推测,该残件很有可能是古籍记载的天启朝所建皇极殿内那八个大龙柜的孑遗之物。
此外,还有一些天启年间贵族士大夫阶层的精品家具辗转流传了下来,可资参考当时官作家具的工艺制作水平。例如,朱黑漆彩绘描金金瓶梅人物纹箱座书橱,高66厘米,长87厘米,宽59厘米,制作十分精美。其纹饰题材取自于万历后期刊刻的《金瓶梅词话》中西门庆听琵琶和赏屏风的故事情节,而构图与画风并未受到后来崇祯年间风行的《绣像金瓶梅》刻本的影响,从造型、纹饰和漆地老化等观察,应为天启年间制作。画中的西门庆红袍乌纱,珠围翠绕,映现出腐朽恣肆的晚明上层社会生活,堪为后世殷鉴。
综观明熹宗朱由校的一生,虽然只活了短短的二十三岁,却留下了许多关于天才和庸主的是是非非,任凭后人评说与回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