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划&执行/本刊编辑部
今时今日,人们日常使用的收纳家具五花八门、各具特色。除了传统的木制箱柜外,更有塑料制作的“乐扣”盒子,以及布艺、竹编等做成的收纳盒等。
那么在古代,人们拿什么保存粮食、书籍、字画,拿什么储存衣物、食物?说来或许令人惊讶,聪明的古人不仅设计制作了各种储藏物品的家具,如用樟木做衣箱,用来驱赶虫子;在闷户橱下设置很隐蔽的闷仓,用来收藏姑娘嫁人时带走的细软之物。古人甚至还发明了冰箱用来保鲜食物,设计了结构复杂的钱柜用来储存货币。古人的聪明智慧,丝毫不比今人逊色,在小小的收纳家具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在古代,收纳家具以木作为主,收纳家具也称储藏家具,古代储物类的家具,有一个专业术语,叫做“庋具”。“庋guǐ”这个字,今天几乎没人用,音“轨”,是收藏的意思。所以庋具就特指可以储物的家具,包括柜、箱、匣、椟等等,能储藏一切物品,遍布古代家居的每一处。
柜,古语作匮guì,《说文解字》曰:“匮guì,匣也,俗作柜”,由此,后来的“匮kuì乏”一词便很好理解了。柜和箱的区别在于,一般认为开门为柜,开盖为箱,当然,柜和箱一般都指大型庋具(南方人喜欢将柜称作“橱”,其实是一样的,估计南方人用柜之始可能先跟厨房有关)。匣,原泛指柜、箱等各种收纳器物,后通常用于称谓小型庋具,估计类似“鞋盒”,“药箱”之大小。椟,指更小一类的收纳器具,“礼品盒”、“火柴盒”、“香烟盒”之类,如成语“买椟还珠”;《论语·季氏》名句:“龟玉毁于椟中。”
值得一提的便是“盒”,盒,合声,从皿,本义为底盖相合之盛器,是特指,也许是因为这个字读音较好(中国人一贯喜欢于“百年好合”,“和和美美”之类的好文字),所以后来“盒”便引申为小型庋具的统称。今天我们已经不再说“礼品椟”、“鞋子匣”,而统统叫盒,去繁为简,便于使用,应该是一种进步。
2011年春,中国嘉德[微博]举办了一场名为“承古抱今·明式庋具精品”的专场拍卖。这场拍卖只有10件家具,囊括了最为经典的几大庋具款式,如黄花梨上格加券口亮格柜、黄花梨大衣箱、黄花梨圆角柜、黄花梨顶箱柜、黄花梨花卉纹带翘头联二闷户橱等。这场拍卖取得了成交率100%、成交额为4044万元的好成绩。平均每件家具成交价为400多万元,储藏家具的价值可见一斑。
2012年春,香港苏富比[微博]举办的“再推水松石山房藏珍玩”专场中,一件“明嘉靖 紫檀嵌玉石人物图长方盖盒”以2082万人民币成交,刷新了古代小型庋具在拍场的新纪录。
2013年春,北京保利的一件“清乾隆 紫檀高浮雕九龙西番莲纹顶箱式大四件柜”,经过激烈竞争,最终以9315万元的天价成交,打破了中国古典家具的世界纪录,古代精细华美的庋具也再次引起了收藏界的关注。
抱着学习的态度,本期封面故事,我们走进庋具类家具,走进古人的收纳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