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有道而艺无暇
——“紫檀巨匠”顾永琦谈中国传统家具新气象(上)
编辑/刘玲芳 图片提供/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
人物名片>>>
家具是为人服务的,“以人为本”是设计的主要宗旨,人体模拟技术的应用就是人体工程学最具体的实施过程。
核心提示1>>>
家具是为人服务的,“以人为本”是设计的主要宗旨,人体模拟技术的应用就是人体工程学最具体的实施过程。
核心提示2>>>
很多人一直存在一个误区,认为手工制作的榫卯结构是最理想的。其实不然,机械加工的榫卯结构,其配合精度是手工制作难以达到的。
有着“紫檀巨匠”之称的顾永琦先生在家具业内无人不知,其设计的紫檀仿明清家具做工精致细腻,古朴中透出的现代韵味往往让人惊叹不已。虽然继承了明清家具科学的榫卯结构,却不受束缚,而是从力学、美学、人体工程学等角度重塑经典。同时,他还潜心研究“紫檀木无法有效地进行人工干燥处理”这一逾百年的历史性难题,独创性地运用“预应力”理论和工艺结构,从而控制温差应力反应所产生的缺陷。
2010年,“永琦紫檀”与法国奢侈品制造商爱马仕集团高端品牌“上下”合作推出系列家具,为人瞩目。2014年1月5日,一场由非常建筑事务所主持建筑师张永和策划的“技有道而艺无暇——中国传统家具新气象”讲座在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举行。张永和特邀顾永琦讲述家具制作工艺的传承与创新,向公众普及“预应力”在中国传统硬木家具中的应用,并与清华美院副院长朱丹等人就“传统手工匠精神”等话题展开对谈。(下文为顾永琦演讲实录,由“技有道而艺无暇——中国传统家具新气象”讲座视频整理。)
中国传统家具辉煌的历史
东汉末年,西域传入可折叠的胡床(交櫈)坐具,导致席地而坐逐步改为垂足而坐。正是这一生活习惯的改变,促使中国传统家具呈现多元化的飞跃发展。一千年前的北宋时期,家具已发展到形体优美、结构科学、各种元素相对完善的阶段。家具的民族化特征在这一时期已相当成熟,可惜的是当时制作家具的材料抗腐性不强,没能留下足够的实物证据,只能通过一些古代绘画佐证当时家具文化的状态。
北宋经济繁荣、政治宽松,是中国文化艺术的巅峰时期,而皇家宫苑、达官贵人的庭院、家具往往富贵大气,华丽而不俗,与当时高度发达的文化艺术一脉相承。从宋人《十八学士图》中的场景和家具看,情景与家具相互烘托,气场鲜活,贵而不俗。高雅极致的家具让人神往,即使是竹制家具也是精美得惟妙惟肖、空灵可爱。
北宋苏汉臣《秋庭戏婴图》中的灯笼形七开光描漆圆凳丰满华丽,后世再也没有出现类似美妙至极的高艺术化、高品位的家具。宋人《维摩图》中的罗汉床,大气、稳重自不必言,整个罗汉床的多角度榫卯结构之科学和严谨,也让千年后的我辈汗颜。
宋之后的文化艺术由绚烂逐步走向平淡,家具由宋入元至明,也已是“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居家陈设的家具在以苏州、扬州、南通为代表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形成明式家具简约实用、线条流畅的风格。其实,明式家具的结构远不如宋代家具的结构来得科学,如明代的挖烟锅平肩榫卯组合,在结构强度、审美情趣、加工难度以及木材的胀缩不同步造成的支嘴缺陷控制方面都远逊于宋代,是一种结构简单化的“偷手”做法。
圈椅,韵律美的主角
中国宋代家具曾经拥有的辉煌成就,加上明清两朝的发展,为传统家具的传承奠定了基础。我们在此基础上运用现代设计理论、现代工艺方法去充实和完善,让中国人骄傲的古老家具文化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家具是为人服务的,“以人为本”是设计的主要宗旨,人体模拟技术的应用就是人体工程学最具体的实施过程。人体工程学是美国人在1944年提出的,中国从1977年开始有人关注和使用。在设计椅子的靠背时,我们会将一个模型人靠在上面,调整脊椎弯曲度,与椅背形成一个最隐秘的贴合面,这样设计出来的家具,人坐于其上会感到非常舒服。
也就是说,人坐着、站着、躺着的附形,就是设计家具形体的主要参考依据。当一把紫檀圈椅的靠背在与人体背部完全吻合,几乎感觉不到靠背板的存在时,就是在舒适度方面最成功的设计。同时,圈椅也是最能体现韵律美的主角。因为家具不光要满足生理需要,还要满足精神需要,圈椅的形体较为大气且多变化,让人感觉十分优美。从圈的中心向两侧蜿蜒而下的粗细变化,到充满张力的水滴状扶手、S线靠背板以及两侧羚羊角状矮佬等,无不充满着和谐生动的韵律。
一把具有传统气质的摇椅
摇椅本是舶来品,怎样用中国家具的语言来设计有多种特殊要求的摇椅,使其既满足功能性又值得细细品味欣赏,经过很长时间的思考后得出以下几点要求:
第一、因为明式家具里只有躺椅没有摇椅,要重新做一把符合中国文化的摇椅,十分有挑战性,创新至关重要;
第二、摇椅的形体要美观大气,要有观赏价值,放在任何地方都能成为一道风景;
第三、椅上的纹饰寓意要贴切,要有飘逸灵动的情趣。如“紫光檀躺摇椅”的藤面上编有万寿纹,侧边雕的是如意香草纹,寓意万事如意,人躺上去飘逸消散如神仙;
第四、动态承压要安全可靠,躺下、起来要自然方便。由于家具一般是静态的,但摇椅却是动态的。如果一个150公斤的大块头往那儿一躺,断了,就成了事故;因此,承压试验的必要性不言而喻,300公斤的大米放在上面摇晃不会有丝毫损伤;
第五、人体工程学设计要到位,躺在上面要有舒适放松的感觉;
第六、摇椅无需刻意摇晃,随着呼吸即可摆动,动态力学的平衡很重要,因为细微的呼吸即可打破这样的平衡状态。
工艺创新之“榫卯配合精度的提高”
中国家具的榫卯结构在全世界是最先进、最科学、最坚固的。特别是有着“千年不倒”美誉的抱肩榫结构,它在很小的节点上,能够撑起来自多方向的压力。这是中国人在世界家具史上最值得骄傲的伟大发明。古代手工制作这样的榫卯难度很大,配合精度也差,特别是竖向挂榫斜度较大,虽易于安装,却容易松动。后尝试采用机械加工的方法,设计挂榫时稍有斜度,提高了配合精度,使之真正达到“千年不倒”的境界。
很多人一直存在一个误区,认为手工制作的榫卯结构是最理想的。其实不然,机械加工的榫卯结构,其配合精度是手工制作难以达到的。手工制作的榫卯,配合度误差在0.5毫米左右,机械加工的榫卯配合度误差则是0.2毫米,不需要靠胶水粘连就能非常牢固,而配合精度越高使用寿命也就越长。此外,永琦紫檀家具的榫卯几乎全部采用了双榫结构,这样的结构加大了摩擦面,提高了结构强度,延长了使用寿命,“精致、精美、精细、精密”成了整个制作工艺流程的常态。
工艺创新之“雕刻艺术的精益求精”
家具作为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载体已有很长的历史,家具上的雕刻异彩纷呈,文化内涵也十分丰富。中国画尤其是宋画,又是中国文化的一大瑰宝,我们现在则从这些画中找寻灵感,以刀代笔、师法自然,用浅浮雕的方法表现中国画的魅力,使木质传统家具成为绢、宣纸后的第三大载体。
要想在一件家具上重现一幅画的风采,首先要看懂原作,之后再考虑配什么样的板。同时,家具上的雕刻对刀工、刀具的精细化程度都有着极高的要求。木材的天然纹理、工笔的写实、精细的层次变化、刀法的力度与人为的艺术思想融为一体。书画艺术和家具的结合,大大地提升了家具深邃的历史文化内涵和高雅的艺术审美品位。
南宋僧人画家法常绘有三联轴《观音猿鹤图》,现藏于日本京都大德寺,我们根据其中一幅《竹鹤》为原型雕刻了《鹤望图》。原画似有一丝冤屈之感,而《鹤望图》则含着满怀希望、向往光明之意。《海青搏鹄图》更是给人以视觉冲击和心灵震撼,国之安危、民之幸福,匹夫有责,足以引起人们的暇思,既呈现鲜明的时代感,又蕴含独特的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