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特约撰稿 朱宝力 编辑/蔡静琦
本文的这个章节将结合实物探讨明代箱匣类家具的识别与鉴赏。
先谈谈衣箱,衣箱属于大型的箱匣类家具,古人不仅用它贮藏衣物,也经常用它贮藏书籍、财宝等物品,在古代生活用具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早期的衣箱是没有底座的(图1),直到明代早期,从鲁王朱檀墓中出土的几件衣箱实物和冥器都还没有底座(图2)。目前发现最早的带底座衣箱是一件朱漆戗金缠枝莲龙纹的皇家御用衣箱(图3),约为明代前期或中前期制作,目前存世十分罕见。它长87厘米,宽56厘米,高61厘米。造型为长方形,箱盖拱形隆起,箱体配有矮座,又名“车脚”,矮座的开光内设有四孔,以便穿绳搭抬。此箱以杉木制胎,杉木不易开裂变形,香气具有抑菌驱虫的功能,非常适合于制作箱橱。樟木虽然亦可驱虫,但明代的箱橱很少有樟木材质的,因为明人认为妇女常闻樟木味道易导致不孕和流产,箱橱以杉木制作最为理想。此箱的制作是在箱体木胎上蒙牛皮,上下箱口各钉有一圈木条压住皮边,底再套上木座,然后通体内外皆糊麻布,披灰并饱浸熟桐油,依次髹底漆、黄垫光漆和朱红面漆,最后再清钩戗金缠枝莲龙纹,工艺极其繁难而又十分牢固。明代衣箱的提手两端外撇,便于穿手握提。其铜面叶安装在箱口压牛皮的木条上,所以是横条形的。明代的漆饰木箱受到皮箱和竹藤箱的影响,铜面叶也基本为横条形或横长方形的。
至明代中期以后,衣箱的设计制作水平进一步得到发展,出现了带有须弥式底座的精美造型,这应该是借鉴了经函、佛龛的底座设计。明代带底座衣箱的尺寸相当划一,尽管制作年代和作坊有别,但相差并不很大,这是根据当时拔步床地平空间标准的实用性设计。
图4 嘉靖年间 朱黑漆彩绘描金五子祝寿图衣箱朱黑漆彩绘描金五子祝寿图衣箱(图4),制作于明朝嘉靖年间,是目前发现的在同类器物中年份最早且原画篇保存较为清晰的珍品,长86厘米,宽59厘米,高62厘米。此箱配有精美的须弥式底座,铜饰件的造型为典型的明代风格。其正面图案描绘的是五代时期,后周的谏议大夫燕山人窦禹钧教子有方,五个儿子俱都中举做官,齐来向他祝寿的富贵场景。图案中的仕女梳圆偏发髻,上身皆穿大袖圆领袄,肩搭帔帛(写实的帔帛要比仙女、舞姬的帔帛短),下身穿拖泥裙,是当时苏南妇女的流行妆束,印证了苏南文人范濂在《云间据目钞》中对隆庆初年妇女流行妆束的描述。而在嘉靖十一年(公元1532年)南京刻本的《西游记》插图中则表明,这种妆束在嘉靖前期就已经出现了,只是范濂当时尚未出生而已(范濂生于嘉靖十九年,即公元1540年)。综合分析,此箱应制作于明朝嘉靖年间。最近在海外发现了同作坊制作的另一件衣箱,造型、纹饰与之基本相同,只是图案中仕女的衣领变尖,出现了奢华的伎乐等明代晚期特征,漆地的老化年份也较之晚后,验证了此前笔者在《明清大漆髹饰家具鉴赏》一书中关于年代演变的推论。
明代还有一种造型奇特的皮箱,拱顶鼓腹,均用代表明朝官方权威的朱漆进行髹饰,这是明朝政府参照蒙古人的马背漆皮箱设计制作的一种便携式官用皮箱。它的设计特点在于轻便、坚固和防雨水,可以长途运送军饷宝钞和机要文书等重要物品。
图5 明早期 朱漆官皮箱朱漆官皮箱(图5),长72厘米,宽44厘米,高49.5厘米,为明早期制作,铜饰件为菊花造型,尚有宋元风格。它底座较为简朴,仅为一圈垫木。箱盖是实木蒙皮的,分量还比较重,也具有早期特征。
官皮箱与普通的木胎皮箱不同,这种皮箱是脱模制作的,即用生牛皮蒙在模型上用皮条线缝制,牛皮干硬后取出模型,用木条做盖枨、箱口及底座,相对较轻,便于携带。牛皮胎制成以后,还要糊麻布,做漆灰底(做血料灰底者则必饱浸桐油),然后髹漆多道,故箱子的耐朽性极强,特别坚固。其锁插为厚实的铜铸件,有的还采用了双搭扣保险,在出土的明代王墓随葬器物中就有类似的铜饰件,但在民间的箱子上尚未见到。除了做成较耐水的灰漆表层之外,其箱盖的造型为拱券式,不会存水,而且箱子的里口特别高,其铜饰件在安好后,往往还在箱里贴皮封固并髹漆,真可谓是滴水不漏。这样,天气再恶劣,里面的机要文件、军饷宝钞等重要物品亦能安然无恙。此外,它通体圆滑无棱,制作时要比方形费事得多,但便于捆扎系绳担挑;也可以成对套在箱袱中搭在马背上驮载,对马匹不易硌伤。
在明人绘制的《徐显卿宦迹图》组画中,有一幅“鹿鸣彻歌图”,描绘的是徐显卿乡试中举以后辞别友人上路时的情景。值得注意的是,他的随从有一个扛着长柄青罗伞,另一个挑着担子,担子一端的物件很像朱漆官皮箱。根据明朝的制度,举人已经有了俸禄和做官的资格,平民百姓需尊称“老爷”。长柄青罗伞和朱漆官皮箱应该是官府配发的,使举人老爷在进京会试的途中可以遮雨防晒,确保所携身份文书的安全。
图6 明中后期 朱漆戗金凤凰花卉纹官皮箱又如,朱漆戗金凤凰花卉纹官皮箱(图6),长83厘米,宽52厘米,高56厘米。成对存世,约为明中后期制作。其通体清钩戗金凤凰缠枝花卉纹,铜饰件是镂空錾花的,为皇室贵族所使用。它的设计制作比前者更加成熟完美,在底座上挖了壸门,并在壸门的前后钻有四孔,以便穿绳捆扎。箱盖也改成了脱胎制作,内以木条为托衬,减轻了重量,更加便于携带。同时箱子的里口进一步加高,增强了防雨性能。原来的合页式铜铰链已经不便使用,改成了套环式,要先提起箱盖再扣在箱体上。这种造型一直沿用至明末,明朝灭亡之后,朱漆官皮箱被清廷废弃,三百多年后,就连它的本名也被张冠李戴到了梳妆小木匣上。
本文的下一章节将继续对明代家具进行探讨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