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几的概念与起源
所谓“几” 是与案相对而言的, 一般把似案而小者称“几”,几是我国古代非常流行的家具,尤其是在桌子出现以前,几是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如炕几、茶几、香几等。但在两宋高足家具流行以前(如:桌、椅、凳),几是对形体呈“几”状的承置用具的泛称。
几的起源在商代以前。是从俎、案中分离发展而来的,俎、案在新石器晚期就发现相应的实物。由于几、案、俎在商代以前尚处于初步分化阶段,它们的使用方式还存在明显的一器多用的现象,日常使用的几、案或俎也往往用于礼仪,祭祀等场合。
几、案、俎使用功能的分化是由夏至商、由商至周逐渐完成的。这几类承置用具在商代后期基本定型,西周时期则形成制度化,特别是具有礼仪和祭祀性质的木、石、铜俎(几)类更具有代表性。
参考阅读:古典家具的种类
二、明清几的程式化形态
明清时期,几的形态发展没有太大变化。根据几的造型和使用方式的不同,几有:香几、炕几、茶几、花几、琴几、条几和屏几等;
黑漆嵌螺钿龙戏珠纹香几(明宣德)
1、炕几多见于北方家庭,是一种放在床榻或炕上使用的矮型长方形家具,其中炕几包括炕桌、炕案。炕几通常顺着墙壁放置在炕的两头,上面摆陈设用具或放置被子等炕几一般窄而长,制作比较精致其上常放单人用物;炕案较炕几更为长大,其与炕桌的区别主要在于腿足与面板两端是平齐还缩近,上面一般不放饮食器具,而常置书卷或做办公桌用;‘炕桌乃是比类桌子而言的,一般呈宽大的矮方形,多是做饭桌用。这三种家具的差别并不是很明显,尤其适合于深宅大院室内设置的大木炕床。其形制较为低矮,制作手法比大型桌案容易发挥,因此形式多样。
明式炕几一般都注重材料的合理使用,造型简洁而无过多的装饰,既实用又坚固。结构上以有束腰的罗汉腿、三弯腿、罗锅帐、鼓腿膨牙和高束腰等比较多见;清式炕几,崇尚华丽繁缛,用材厚重而富于变化,结构上较明式炕几更为复杂。
2、香几、茶几、花几都以轻巧见长。香几的出现在唐代之前,茶几与花几在五代以后出现。基本形制都是典雅修长,故与炕几相比均属于“高腿几”。此几在宋、元时开始流行, 明清时期更为上层社会所喜用,是装点门面、追求高雅的必须品它们在用料上十分讲究,上品皆取白花梨木、紫檀木等名贵木材;造型上则崇尚高雅舒展,尤其是腿足的设计尤为精巧:装饰上除常见的烫蜡,髹漆和雕刻花纹图案外,还采用雕填、戗金和包贴等手法,特别是骨珠玉石类的镶嵌艺术更为发达。香几的高矮与居室环境密切相关,它在家具组合中具有很强的“点缀”作用,旨在烘托环境,增加宁静祥和的气氛。
我国是世界有名的茶文化国家之一,茶几造型多为方形或长方形,一般置于一对坐椅中间或坐椅前,以摆放茶水杯具,高度与扶手椅的扶手相当。其造型、装饰、色彩与坐椅相一致,形成一种较固定的家具组合。另外,茶几足间常带有一层屉板,以便存放杂物。
花几因室内外均可陈设,故在造型上和制作工艺上多随环境而异, 而且常常成双成对。安陈设分类:
①室内花几以典雅古朴见长,造型一般比较圆正规范, 旨在与其他家具形成和谐布局;
②室外的花几则灵活多变,用料亦不限于竹木,其造型常能与盆景和山石花草等取得相映成趣的效果。
3、琴几是一种用于弹古筝等乐器的专用家具,在明清是很常见,其中有不少设计成桌案形状,惟其高度比一般桌案稍矮,适合置琴弹奏,平面比较窄长,两端不上卷,是为琴的具体形状而设计的。在清人叶九如辑《三希塘画宝》中有将一长琴置于两件高足卷头几之间进行弹奏的场面。
4、条几又称“长几”。条几两端有平头与翘头之分,有的几面为一块长板,近两端处各架一高方几,这种几又叫“架几”、“架几式条案”或“几腿案” ,摆放比较灵活。与条几相似的而形体较小的一种几称“案头几”,多以雅致精巧见长,用途上近与多宝格,专供陈设古玩珍异之物,有的也放书卷、文具。案头几本身并不是独立的家具,主要与其它家具配合使用。
5、凭几在明清家具中已不多见,其形体较矮,制作古朴,以属于典型的仿古家具。其中有的利用奇树怪根雕琢而成,有的利用花梨木、铁力木、香楠木等华丽“文木” 略加改制而成。康熙年间制作的“金髹三足凭几”通体采用弧线造型和构图形式,正面髹金漆、嵌象牙、浮雕“苍龙教子图案”,几尾上卷、几足外翻作象鼻卷转状。此几使用可置于床榻上或席上,三面均可凭靠,十分方便舒适。
6、套几是我国家具的传统产品之一,是指同种式样的几从大到小套叠起来的几案。每套三四只不等,故又称“套三”、“套四”,一般为四件套。套几造型、风格一致,可分可合,节省空间,使用方便。
相关阅读:中国古典家具史
三、结论
从几的形态发展来看,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几个结论:
1、家具的具体定型是从形制与功能类似的家具发展而来;
2、家具样式随着社会需求功能的改变,会逐渐出现新的家具样式或消失某些样式;
3、家具的发展过程中都会出现程式化过程。
当然家具“几”的形态发展是多种原因促成的,随着研究的深入还会有相关的规律发现,有待继续学习来提高研究深度。
参考文献:
[1]张福星,《中国民俗家具[M]》,杭州,浙江摄影出版社,2005.
[2]张黔,《艺术美学导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