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檀是世界上最名贵的木材之一,主要产于南洋群岛的热带地区,其次是交趾。我国广东、广西也产紫檀木,但数量不多。
紫檀为常绿亚乔木,高五六丈,花蝶形,果实有翼,叶为复叶,木质甚坚,色赤,入水即沉。
我国古代认识和使用紫檀木始于东汉末期,晋·崔豹《古今注》有记载,时称“紫檀木,出扶南,色紫,亦谓之紫檀。”到了明代,此木为皇家所重视,开始大规模采伐。由于紫檀木数量稀少,很快将国内檀木采光,随后即派官吏赴南洋采办,此后遂成定例,一直延续到明朝灭亡。所采办的木料并非都为现用,很多存储备用。这种采办,在一定程度上带有掠夺性质,因此,南洋群岛所产佳木几乎被采伐殆尽,其中尤以紫檀木为最。凡可以成器物者,全部被捆载而去。查世界产紫檀之地,主要为南洋群岛,因此,截止到明末清初,全世界所产紫檀木的绝大部份都汇集到中国,分储于广州和北京。清代所用紫檀木料主要为明代所采,虽然清代也曾由南洋采办过新料,但大多粗不盈握,节屈不直,这是由于紫檀木生长缓慢,非数百年不能成材。明代采伐过量,清时尚未复生,来源枯竭,这也是紫檀木为世界所珍视的一个重要原因。
欧美人士重视紫檀的程度较我国尤甚,原因是他们从未见过紫檀大料,认为紫檀决无大木,仅可做小巧器物。据说拿破仑墓前有五寸长的紫檀棺椁模型,参观者无不惊讶而羡慕,以为稀有。及至西方人来北京后,见到种种紫檀木器,才知紫檀之精英尽聚于北京。于是多方收买,运送回国。限在西方的紫檀器物基本都是从中国运去的。由于运输困难,收买时一般不买成器,仅收买柜门、箱面等有花纹者,运回之后,装配木框,以为陈列之用。
紫檀木分新、老两种。老者色紫,新者色红,都有不规则的蟹爪纹。紫檀木的特征主要表现为颜色呈犀牛角色泽,它的年轮纹大多是绞丝状的,尽管也有直丝的地方,但细看总有绞丝纹。紫檀鬃眼细密,木质坚重。鉴别新老紫檀的方法,新紫檀用水浸泡后掉色,老紫檀浸水不掉色;在新紫檀上打颜色不掉,老紫檀打上颜色一擦就掉。
与紫檀木同类的木料还有檀香,为常绿灌木,产于我国广东、云南等地。其叶为长卯形,叶尖无花瓣,萼裂为四片,实为核果。木质坚重,清香,有黄白二种。多用作香料,或制成扇骨、箱匣等小器。木质不如紫檀木。
《博物要览》和《诸番志》把紫檀划归檀香类,认为紫檀是檀香的一种。《博物要览》载:“檀香有数种,有黄、白、紫色之奇,今人盛用之,江淮河朔所生檀木即其类,但不香耳。”又说:“檀香出云南、广东及爪哇、渤泥、暹罗、占城、真腊、三佛齐、回回诸国,今岭南等处亦皆有之。树叶皆似荔枝,皮青色而滑泽”,“檀香皮质而色黄者为黄檀,皮洁而色白者为白檀,皮府而紫者为紫檀木,并坚重清香,而白檀尤良。”《诸番志》卷下说:“其树如中国之荔枝,其叶亦然,紫者谓之紫檀。”
据《中国树木分类学》介绍:“紫檀属豆科中的一种。约有十五种,多产于热带。其中有两种产于我国,一为紫檀,一为蔷薇木。”王世襄先生的《明式家具珍赏》说:“美国施赫斯弗曾对紫檀作过调查,认为中国从印度支那进口的紫檀木是蔷薇木。”从目前国内现存的紫檀器物看,至少有一部分是蔷薇木。其他紫檀料是否属同一树种还有待于植物学家作进一步的鉴定。
紫檀木树种虽多,但它们有许多共同特点,尤其是色彩,都呈紫黑色。制作紫檀家具多利用其自然特点,采用光素手法。紫檀木质坚硬,纹理纤细浮动,变化无穷,尤其是它的色调深沉,显得稳重大方而美观。如雕花过多,掩盖了木质本身的纹理与色彩,为匠人所不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