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花梨马扎(明代)
为马扎正名
马扎的雏形源自胡人坐具成为不争事实,但马扎是从什么时候飞入寻常百姓家呢?收藏家马未都在
《百家讲坛》中曾抛出观点:李白的那首《静夜思》中“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中的“床”不是睡觉的床而是马扎。这样的探究终不得结果,但至少我们从中知晓,在李白生活的唐朝,马扎已经不再只是胡人的坐骑专属了。
胡人的马背坐具
马扎,可折叠的便携小型坐具,不用多余文字描述,马扎在我们的印象中并不陌生。可是,马扎缘何冠马姓呢?过去,人们都是席地而坐,而这个马扎就是从游牧民族那里流传开来的。古时,游牧民族都是骑马驰骋,他们在马背上打一个扎捆垫上,这便是最早的马扎,马扎还有个名字叫胡床。胡人的这件马背坐具渐渐流传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成为一件必不可少的家居用品。
过去在夏日里,总会看到一手摇蒲扇、一手拎着马扎的人们聚坐在胡同口乘凉。而今,我们很少得空到外边纳凉,那些曾经伴着我们的户外纳凉坐具--马扎也归隐了。马扎在闹市中消退的同时,也被一些藏家视为珍品。
红木马扎价值高
马扎除了按年代细分外,制作马扎的木质也影响了它的价值。黑檀木、红檀木、小叶红檀、乌木、鸡翅木等木材都是制作马扎的好木料。其中,红檀木的马扎在现在的市场交易中价值较高。红檀木属红木,硬度和密度高,防虫防腐蚀性强,制成的马扎存世时间久。在《本草纲目》中还记载,檀木有消风、消热的功用,因此使用这种材质的马扎对人体有益,具有很大的收藏价值。
明代马扎 交易价6900
一个明代黄花梨马扎在2010年4月以6900元的价钱在北京的一家拍卖公司委托拍卖成功,这个马扎宽24厘米,高38.5厘米,重1748克,黄花梨木质,只是马扎坐面的藤心是后来配置的。说到马扎坐面,现在的仿古马扎在坐面上会有许多新花样,手工编织一些诸如双龙戏珠、古典花瓶、喜鹊闹梅等不同图案。在马扎的做工上,明代马扎造型简洁,工艺流畅,而到了清朝,马扎的工艺开始有雕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