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衢州州学刻元明递修、温廷敬跋《三国志》和元至元年集庆路入学刻明修本《乐府诗集》(存卷四十八至七十五)是两本被收藏于我市皖西学院里的珍贵古籍。3月中旬,该校图书馆相关人员将护送这两部馆藏珍本去北京参加第四届“国家珍贵古籍特展”。2月27日,记者来到皖西学院图书馆,探访了这两本中华文明发展史上的重要代表典籍的“守护者”——皖西学院图书馆副研究馆员舒和新。
“为了进一步普及古籍保护知识、宣传古籍普查成果,文化部将于今年3月中旬在北京举办第四届‘国家珍贵古籍特展’。根据国家古籍保护中心的通知,我们馆的两部宋元珍本将于近日送京参展。得知这一消息,我们图书馆里的所有工作人员都十分高兴,希望通过这次活动,能够进一步扩大我们馆里的这两本珍贵古籍的知名度和影响力。”看到记者来采访,舒和新一见面就高兴的说。
进入馆中的特藏书库,舒和新就戴上了专用的消毒手套,从檀木书柜里小心翼翼的拿出了被喻为“镇馆之宝”的宋衢州州学刻元明递修本《三国志》。据舒和新介绍,这本《三国志》也就是著录家所称的三朝本《三国志》。由于经过多次补版重修,其版式、书口、边栏、字体不一,十分值得研究。存于书前的原收藏者止斋老人温廷敬手书为该书写了2000字的题跋,既是研究该书的成果,也为后来的研读者提供了方便。温廷敬是民国时期广东大埔人,近现代著名学者、文献学家。对于这本存世孤罕的《三国志》,温廷敬除了在该书前留下近2000字之长跋外,还留下了温廷敬印、丹铭、温氏丹铭、古万川温氏藏、止斋五枚篆文朱印,可见其对该书之重视和偏好。
舒和新告诉记者,《三国志》共六十五卷,纪传体史书,西晋陈寿撰,该书记录了魏文帝黄初元年(220年)至晋武帝太康六年(280年)间魏、蜀、吴三国之史事,包括魏志三十卷、蜀志十五卷、吴志二十卷,三志本各自独立,后世合为一书。这本宋衢州州学刻元明递修本《三国志》是雕版印刷以来最好的版本,也是现在全国范围内早期版本保存下来的最全的版本,不仅内容全,保存完好,而且由名家题跋,所以无论是意义还是价值都十分巨大。
对于这本珍贵古籍的来历,舒和新告诉记者,皖西学院是由原六安师范专科学校、皖西联合大学和六安师范学校合并组建而成。而这本古籍是1958年六安师专成立后从上海古籍书店购买来的。对于它的价值,由于一般的古籍收藏机构都不对藏品的价值进行估计,但如果在网上拍卖,最少也能达到几十万元的价格。
除了《三国志》,此次进京参展的另一本古籍元至元年集庆路入学刻明修本《乐府诗集》也大有来头,它对我国文学史和乐史的研究都具有重要的价值。在采访中,舒和新对馆里收藏的古籍如数家珍。从1996年开始,舒和新在皖西学院图书馆古籍整理、研究、保护及读者服务这个岗位上已经干了17个年头了,由于学校的重视及舒和新等一批图书馆工作人员的努力,目前皖西学院图书馆有11部古籍入选了《国家珍贵古籍目录》,在全省古籍收藏机构中排名第六,全省高校中排名第三,仅次于安徽师范大学及安徽大学。
“古代文献典籍,是记载历史和传承文明的重要载体,也是中华文明绵延数千年一脉相承的历史见证。古籍不仅记载了中国的历史文化,同时它也是中国历史文化的一部分。我会在自己的岗位上继续保护好、研究好、利用好好古籍,绝不让他们在我的手中受到损坏。”采访结束时,舒和新说。(杨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