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为古书“疗伤”:锤子、冰箱、电饭锅全用上
一些古画在修复过程中需要被直接贴到墙上,之后再一点一点揭下来 修复师用喷壶喷上水雾,等水慢慢晕开,用手指小心翼翼地打开纸张的皱褶■本组图片由本报记者 杨大海 摄
全民阅读 美丽辽宁
晨报讯(记者 杨宇 战婉青)珍贵的古籍承载着厚重的文明记忆,但随着时光的流逝,很多古籍变得伤痕累累。
辽宁省图书馆有这样一群“医生”,他们专门给古籍疗伤、治病。日前,记者走进了神秘的古籍修复中心,探访“古书医生们”是如何为书籍治病的。
揭书页 先冷冻然后“洗澡蒸桑拿”
走进省图的古籍修复中心,一本本泛黄的书页摆在桌面上,让人顿感时光倒流。一名身穿白大褂的修复师,正准备对一本清代线装书做修复。
辽宁省内现存古籍文献数量大约150万册,大多数收藏在公共图书馆、高等院校图书馆、科研及文博单位等。而辽宁省图书馆从建立之初就有专门的古籍修复组,2009年正式获批成立“国家级古籍修复中心”。
据介绍,所有待修古籍修复前都要先放到冰箱中冷冻,这样做主要是为了杀菌杀虫。冷冻后要根据古籍破损的程度制定修复方案,并给书籍照相留影。当古书拆线、拆包角后,真正的修复才正式开始。
在修复中心的一个操作间里,电饭锅、热水器一应俱全。修复中心组长王斌介绍说,古书如果有水渍就得先“洗澡”,如果受潮变成硬硬的书砖或书页粘连,就需要“蒸桑拿”。
洗书不能直接用刷子接触书页,而是要用两片薄竹帘把书页夹在中间,热水器喷头往竹帘上喷水,然后用鬃刷刷洗,水温是很有讲究的,不能低于70摄氏度。遇到变硬的“书砖”,为了更易分页,需要把书砖放在铝盒里或用专用纸包起来之后,放入电饭锅的蒸屉上蒸,时间在20~30分钟,然后趁着温热把粘连的书一页页揭开。
修破损 糨糊浓度控制在1%~5%之间
接着,便是对每页破损依次进行“治疗”了。只见修复师用手指抚平一张书页的破洞,然后用毛笔蘸糨糊轻刷破洞的边缘,再将补纸粘贴上去,撕下多余的边。修复师的每一个动作都小心翼翼,仿佛在轻抚一位老者的伤口。
王斌说,这一粘一补看似简单,实际上却有很多讲究。首先是补纸的选择,要根据原书纸张的质地、颜色、厚度等来选择不同的纸来修补,越接近原来的纸越好,“找到颜色深浅一致的纸张很难,一般来说补纸的颜色要比原书略浅一些。”
另外,补书用的糨糊并不是呈糊状而是很稀,“跟家里的糨糊不一样,浓度要控制在1%~5%之间。”王斌说。
压整书 压书机下熬数日再被锤子锤
当一本书补好后,要用吸水纸将每页隔开摞在一起,上面放上书板和镇书石。记者看到镇书石外面是木制的,但足有七八斤重,原来里面放的是铅坨。镇书石下压一天后,把每张书页按原来的折线折上,之后放在压书机上,一般来说一本书要压半个月到1个月,时间越久越好。经受数日“煎熬”的书被取出后还要经历一番考验才能真正康复,那就是“锤”。因书籍经过修补难免出现个别鼓包,这时就要用锤子锤平,最后才能装订成册。
据介绍,这个中心每年会完成200多本古书的修复,相当于8名修复师一人一年仅能修复30本左右,“有些破损严重的书,完全修好需要更长时间。慢工出细活,快不得。”王斌说。
■面对面
修复师说:“医生救人,我们救书”
54岁的修复师解说,已经在省图从事古籍修复整整20年。她说:“修书其实就跟医生一样,医生是救人,而我们是救书,一点都马虎不得。”
据悉,修复室8名修复师中年龄最大的54岁,最小的39岁,都是女性。“干这活一要心细,二要坐得住,一般年轻人恐怕没这么静心。”修复师解说感叹道。
从事这个行业,常常一坐就是几个小时,而且一直低头,几乎每个修复师都有颈椎病和花眼,“古书刚拿出来时灰尘一层层的, 相当呛人了,我们很多人都有咽炎。”解说说。
在别人看来,这项工作是枯燥单调的,对解说来说则不然:“虽然很累,但是每当看到一本破损不堪的古籍在我手中重新焕发光彩,我就打心眼儿里高兴。”
“科学家是发明创造新东西,而我们是把珍贵的历史和文化留给世人。我觉得我们跟科学家的贡献是一样的。”解说感慨地说。
本报记者 杨宇 战婉青
■相关链接
家庭藏书保护方法
古书修复如此复杂,我们该如何保存家里的一些珍贵藏书呢?以下有几种好方法。
1.经常翻动书箱、书架。久藏不动,很容易给害虫定居繁殖创造条件。通常,应于每年的春末与秋末将所藏之书彻底地翻动、清理。
2.防老鼠咬、虫蛀。不要把食物放在书橱里,以免招引老鼠。书橱里可放些樟脑丸、香片纸等,或在书架壁上撒些香水以驱虫类,并保持书籍的清洁。
3.避免阳光暴晒。直射的阳光暴晒,会使纸张老化、褪色和凹凸不平。书籍存放处的最佳温度是30摄氏度以下。
4.防止腐蚀。书刊不宜放置在化工原材料附近,否则纸张易被腐蚀变质。此外,还要避免油渍、墨水、铁锈、有色化工颜料的污染。
5.防止受潮。纸张容易吸收水汽,所以书籍宜放入书橱,千万不要放在地板上、墙角边和接近容易受潮的物品(糖、盐、碱、肥皂等),以免霉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