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陈醉 通讯员 陈云松 王竹君 周武军
本报记者 陈醉
通讯员 陈云松 王竹君 周武军
宁波宁海深甽镇龙宫村并不有名,但藏在村里的一部古经书可了不得。
“这样装帖的《华严经》刻本在全国也只发现了两部,建议申报《国家珍贵古籍名录》。”一位专家如是说。而他更津津乐道的是,纸质的经书历经年岁,还能保存得如此完整。
在村子里,我们看到了古籍的一部分,经书印制于明万历年间,全卷80册,现存50册。虽然纸张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损伤,星星点点落下很多虫洞,已经非常脆弱,但字迹清楚,插图人物的表情非常清晰,丝毫看不出这是一部藏了400多年的书。
“经书能保存下来,是全村村民的功劳。”村里八旬耆老陈林科讲起了村子与经书的故事。
村口有一座陈氏宗祠,是村里最重要的建筑,基本上还保存着明代建造时的原样,经卷就存放在这里。“起先,经卷是放在村里的集福寺,后来动荡战乱袭来,聪明的祖先想到了把经书藏到宗祠匾额后面,吹不到风,淋不到雨,晒不到太阳,躲过搜索,也逃过战乱,存留了下来。”陈林科说,虽然不知这部《华严经》何以流落到龙宫村,村里没多少人能看懂这部经卷,但大家都觉得,只要是老祖宗留下来的东西,就该好好保存。
朴素的想法,让这部文化遗存无风无浪地过了几百年,直到1990年前后。
那一年,村子里混进了一个走私贩子,再三打听下,找到了经书的藏身地,他悄悄拿了几卷经书为“样品”卖到香港,没想到这不起眼的东西竟然卖了个极好的价格。之后,他悄悄潜回村庄,把所有经书打包带走,就在他搭乘离开村子的中巴车上,警惕的龙宫村村主任发现了异样,把他拦了下来。
经书又一次化险为夷,再次回到了龙宫村,村民把它安放在古戏台的化妆间,隐匿在一堆古戏服之间。并请深甽镇一干部带着经卷拜访了宁波、杭州等地的古籍专家,为他“验明正身”。
“天一阁希望能收藏这部书,还有很多古籍拍卖行找上门来,希望能高价卖给他们。”这位干部说,但是他打算把经卷送到专业的机构进行全面的修复,然后送回龙宫村,作为镇村之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