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岚 邓静
自季羡林藏书、“过云楼”藏书先后成为文化与拍卖市场的热点后,近年来名家藏书越来越受到收藏投资界的关注。
今年秋拍的一大亮点是收藏大家王世襄的藏品再度现身北京拍场。王世襄被人们称作“大玩家”,他为一些市井间的“雕虫小技”著书立说,所著《明代家具研究》更是开当代中国古典家具研究之先河。不过,在今年嘉德王世襄专场除了部分玩物,更让人惊异的在于王世襄的珍贵藏书,其中最值得关注的是王世襄部分手抄书稿。
王世襄先生是当代著名的文物鉴定、鉴赏、收藏专家,毕生从事文物研究,先后在中国营造学社、故宫博物院、中国艺术研究院文物研究所任职,担任研究员、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等职。先生笃好文物收藏,涉猎范围分为古琴、铜炉、雕刻、漆器、竹刻、书画、图书、家具、玩具等十大类。从今天来看,王世襄先生的收藏和研究,已经成为一份存亡继绝的传统文化遗产,此次亮相的物件、图籍分见于《自珍集》和《锦灰堆》著录。
王世襄的藏书,世人以往知之不多,此次王世襄先生收藏古籍拍卖专场,推出370余件古籍善本,将向世人展示一个王世襄先生收藏的全新的侧面。嘉德古籍专家拓晓堂介绍,王世襄先生一生所事职业,多不随意。然而王世襄先生一生的第一个职业,不是研究书画、木器家具、铜炉竹器、葫芦鸽哨之类, 而是古籍文献,“世襄先生1941年燕京大学毕业之后,赴四川李庄, 辗转为梁思成接受,成为中国‘营造学社’的助理研究员,具体工作就是‘营造学社’的图书馆管理员。整理编辑营造学社所藏古籍文献资料,此即世襄先生所事的第一个职业,也是先生日后研究文物成一代绝学的理论和资料基础。在此有世襄先生在‘营造学社’工作时期的亲笔手抄《中国营造学社图书目录》。封面有世襄先生亲笔书‘畅庵钞存’字样,书尾有题记 (疑为朱启钤先生手笔),称此为营造学社最完整和系统的藏书目录。从这本营造学社的藏书目录内容来看,里面录的清廷工部则例、大内竹木牙角各类制作等藏书,无疑都是世襄先生此后研究必备的文献参考资料。
世人常问,民国以来竹木炉壶的收藏家,非独世襄先生一人也,何以世襄先生能将这些井市的‘雕虫小技’,在理论上总结升华,使之成为‘世纪绝学’,从而登上了‘大雅之堂’,而且获得国内外学术界的公认?究其原因之一,即是世襄先生扎实的古籍文献资料基础和清晰的梳理古籍文献资料的功夫。”
王世襄的藏书承继明清以来江浙鉴赏一派藏书家传统,重在赏玩,包括传本罕见,即所谓传世秘本、精钞精印流传有序者,如1959年张衡(葱玉)先生转让给世襄先生的《续书画题跋记》(《自珍集》第177页),世襄先生叹称此本为“稀有之书”。家庭的环境对王世襄先生的影响非常大,他收藏的东西,有很多都非常耐玩,是具有极高鉴赏和艺术价值的东西,比如说《药雨画录》,这部书是民国期间一位非常有名的书画鉴赏家,叫方药雨,他所精研过的书画,他做了一个详细的目录,这个目录是用民国初年学术界非常推崇的一种纸来抄,字体非常工整,抄得非常漂亮,这一抄本在民国的时候被一个非常有名的收藏家周叔弢收藏。
古籍善本的行情大概自2005年起真正起步,相对忽涨忽跌的当代艺术与交易火爆的书画而言,2010年以前古籍拍卖一直显得不温不火。2011年春拍中一件传世孤本元抄本《两汉策要十二卷》(16册)的高价成交,彻底改写了中国古籍拍卖的世界纪录:这一孤本以900万元起拍,经过近70轮激烈竞价,最终以4830万元成交。当年秋拍,季羡林藏书再次成为热点,并以1620万元成交额收场,其中董诰等辑全唐文一千卷目录三卷以494.5万元成交。
2012年春拍时,“过云楼藏书”现身北京,成交价达2.162亿元,创下了中国古籍拍卖的世界纪录,这也成为去年最为瞩目的艺术事件之一。其后关于这批藏书的归宿更成为热门话题。
从今年秋拍的情况看,无论是中国嘉德,还是匡时、保利等拍卖公司,在古籍善本的征集上都有各自的亮点,除王世襄藏书外,海内外现存最早的北宋《礼部韵略》孤本也将于12月现身北京拍场。据古籍界专业人士介绍,支撑古籍善本价格不断走高的因素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是由于天灾、战争等原因,古籍善本的存世量十分有限,能参与市场流通的就更少,可交易的部分有减无增,稀缺性注定了其价格的持续上扬。其二,公立文博机构和各种社会机构对古籍收藏的介入,激发了供求关系的迅速变化。其三,与书画、陶瓷等价位过高、拍卖过热的品种相比,古籍善本的市场因具有极高的学术含量,仍有较大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