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古籍上的时光
马石林
我是一个喜欢亲力亲为的年轻人,喜欢骑自行车,尤其喜欢看古籍书。至于我是如何爱上古籍的,那还要从我大学时期说起。
那时候的古玩市场,都是上了年纪的人在摆摊,去淘东西的,也大都已过中年。我这小毛孩夹在中间,总是会被投来异样的眼光。我喜欢古代文学,索性就收点儿廉价的旧书。后来去凤凰实习,我骑单车踩遍了附近的地方,旧书店古玩店很容易找到,那些古籍也很便宜。有时我想,当年沈从文是否就是手捧着这样的小书在吊脚楼旁静默?熊希龄是否就在江边掩卷长思?
后来骑行西藏时,我遇见好书就买了寄回家。其中最特别的是一本雕刻的藏文经书,虽然年代不久远,我也看不懂内容,但那装帧、墨香、纸质、文字带来的神圣感和庄严感在开卷后扑面而来,如坐莲盘,沁人心脾。毕业后,我去了新疆当志愿者,在沙漠绿洲中的小县城,我以为无法与古籍续缘。但我在博物馆里看到了简牍,看到了吐鲁番文书,时空的转换与文明的思考让我沉醉其中。有一次参观交河故城,我在古寺庙倾圮的砖块下捡出了两片碎纸。于是,在千里之外的大漠边陲,我得到了两片吐鲁番文书,上面抄写的是经文,一片为隶书,另一片为黄豆大的柳体。规整的形制依稀能看见写经人一丝不苟的虔诚。如今,看着墙上那两片被我装裱的佛经,风华岁月,书生意气,无一不在片纸中浮现流转。
在粤东做语文教师时,我在潮汕地区见到很多与当地文化传统有关的古籍。尽管我不会当地的话,但在那些流传下来的线装书中,我不仅看到了整齐划一聚族而居的潮汕民居,也看到了一种崇文重道、宽仁向善的社会形制。我认识到,书籍正是文明的载体。现在,我又回到长沙做一个庸碌的小职员,在繁忙的城市蜗居着。但闲暇之余,我依旧会去古玩市场逛一逛,也许在那里能找到一两本我所中意的古籍。当年那些摆摊的老爷爷,有的已经不在了,有的,成为了我的好友。时光荏苒,令人嗟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