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日,由国家图书馆、国家古籍保护中心筹划的“册府千华”系列展览,在南京图书馆展出。《永乐大典》残页、宋拓本《灵岩寺宋贤题诗题名集拓》等古籍首次出库,同时展出的还有《史记》、《南京太仆寺志》等200部国家珍贵古籍善本。
据介绍,在为期一个月的时间里,南京图书馆将陆续展出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的200部善本,诸如宋元旧椠、皇室刻书、名家手稿等。这200部珍贵古籍善本中,宋本4部、元本3部、明本173、清本20部,包括了刻本、稿本、抄本、活字印本、套印本、拓本、钤印本、彩绘本等各种版本,涵盖了内府、藩府、儒学、書院、私人、家塾、書坊等多方刻书机构。
《永乐大典》残页等古籍首次出库
此次特展所展出的《永乐大典》残页、宋拓本《灵岩寺宋贤题诗题名集拓》均是首次出库,《南京太仆寺志》也是首次与读者见面。
据南京图书馆副馆长全勤介绍,《永乐大典》永乐年间在南京纂修完成后,仅抄录了一部,被称为“永乐正本”;到嘉靖朝,怕《大典》有损,又重录了一部,称为“嘉靖副本”。因为两部《大典》都深藏在皇宫中,没有刊印,流传稀少,在朝代更迭、内忧外患中被偷盗、抢掠、焚烧,“正本”消失了,“副本”也只剩下400余册,且散藏于世界各地。因此,南京图书馆所藏的《永乐大典》虽为残页,却弥足珍贵。
展出的《灵岩寺宋贤题诗题名集拓》为宋代原石的拓本,原石现已不存,所以此拓尤为珍贵。据介绍,灵岩寺作为中国“四大名刹”之一,在宋代不但会迎接当时赴任齐鲁的官员,有时也会招待一些朝中到京东巡游视查的官员,他们在灵岩寺留宿后往往也会赋诗留念。其后,这些留在寺中的题诗便由寺僧移刻于石。
首次与读者见面的《南京太仆寺志》,为明代雷礼任南京太仆寺少卿时所撰,是明代唯一记述南京太仆寺的详细情况、研究明代南京地区马政的重要典籍,保留了当时马政实施以来的第一手材料。
南京图书馆历史文献部副主任周蓉介绍说,马政是古代交通运输和军事武备方面的重要政务,明代官马牧养与供应及官马的多寡是衡量国力强弱的一种标志,有所谓“马政即国政”之称。南图所藏嘉靖本为此书初刻,清朗、完整,又是唯一的刻本,之后没有再刻。所以此书传本稀少,足本尤为珍贵。
明代藩府刻书集中展出
明藩府刻书既多且精,为明代印本特色之一,此次展览选取了楚藩、郑藩、德藩、崇府、伊藩、晋府、沈藩、唐藩、吉府、益府、赵府、秦藩12个藩府所刻书。所谓藩府,是指明王朝分封的各个亲王府。藩府刻书始于洪武末年,以嘉靖、万历两朝为最盛。
此次展出的《史记》130卷,就是较有代表性的一部。它是秦藩第十一代定王朱惟焯以“关中地僻,难得善本”为由,于嘉靖十三年捐资刻行,所用底本为宋建安黄善夫家塾刻本。过了16年,他的侄子、第十五代宣王再修版重印。此书与明嘉靖十三年晋府虚益堂刻本《初学记》,讹字最少,清代学者均以为“极善”。因为这种翻刻本质量非常高,旧时往往被书商撕去序跋等,冒充宋、元刻本。
全勤表示,中华古籍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记录着中华民族的情感、思想、言行以及生产生活情况,具有珍贵的史料价值和文物价值,不仅是中华文明延续发展的历史见证,也是人类文明的瑰宝。这些古籍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智慧成果,体现着中华民族充沛的文化创造力,为中华文明的薪火相传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举办这个展览,就是希望能让珍贵典籍走进大众,更广泛地宣传古籍保护理念,激发人们的民族自豪感,同时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勤说,展览将一直持续至今年11月21日。(完)
编辑:钟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