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北京的三山五园,人们通常会认为“三山”是指香山、玉泉山和万寿山,“五园”是指依三山而建的静明园、静宜园、清漪园(颐和园)及其附近的畅春园、圆明园。
畅春园 圆明园其实,三山五园一词并非指三座山和五个园,而是对北京西郊一带所有皇家行宫苑囿的总称。自清康熙二十九年(1690 年)正式营建畅春园起,经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四代皇帝的精心营造和扩建,耗费了大量财力、人力、物力,将这片山林建造成了中国历史上空前的风景秀美、气势宏伟的皇家园林区。
中国国家图书馆馆藏《三山五园外三营地理全图》为纸本彩绘,图高96 厘米,长169 厘米,为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常卯绘制。全图采用了中国古代地图传统的形象绘法,将北京西郊的三山、五园、承泽园、蔚秀园、碧云寺等众多皇家园囿、寺庙、村舍以及各旗营房、风水园寝诸要素绘于同一图中,使阅者一见便知。
《三山五园外三营地理全图》图中一条白色的旱河将图分为上下两部分,旱河上方即旱河西为连绵起伏的山峦,各座山上又有寺庙,如青龙山上有昌化寺、圆昭庙等。五园中只有位于香山的静宜园在旱河之西,其他各园均在旱河之东。旱河“水源头此二股水,一股由北沟流入庙内池中,一股由碧云寺流入静宜园,由园内流入此庙池内,二股并一流玉泉山内入昆明湖”。“旱河自分水广润祠为东北一带泄水河,其水经东北合萧家河诸水归清河”。
《三山五园外三营地理全图》局部 《三山五园外三营地理全图》局部为了确保皇家园林区的安全,雍正皇帝在圆明园的周围部署了圆明园护卫营,乾隆皇帝在静宜园东侧部署了健锐营。从图中可以看出圆明园护军营八个旗中的六个(正白、镶白、正黄、镶黄、正红、镶红)沿圆明园北部一线驻扎,其他两旗正蓝、镶蓝分别驻扎在东面和南面,圆明园护卫营的各旗营房旁侧均配有小教场。
清咸丰十年(1860 年),英法联军入侵北京,焚毁了清漪园、圆明园在内的京西皇家园林。光绪十四年(1888 年),慈禧太后以筹措海军经费的名义重建清漪园,并改称颐和园。光绪二十六年(1900 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对京西园林进行再次掠夺焚毁。如今各园已与全盛时期无法相比,此图基本上反映了八国联军入侵前三山五园之盛况,图中所绘历史、地理信息丰富,在研究清代八旗制度、北京西郊园林、水系、交通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