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物品是很多人的爱好,有人喜欢收藏玉石,有人喜欢收藏钱币,不一而足。惠阳25岁小伙子黄惠健平日喜欢收藏一些陶瓷碗碟等古玩,他还有一项特殊爱好,从乡间收罗古旧书籍。最近两三年,他收藏了近30本古旧书籍,书籍时间跨度从晚清至建国初期,包括清光绪二年(1876年)的《金刚经》、民国的学生课本《儿童新尺牍》、《学生字典》等。黄惠健有空便翻阅这些泛黄的老书,让他感觉自己的生活充满书卷味。
小伙古村长大热爱古董
现居惠阳区淡水街道的黄惠健,老家在惠阳区永湖镇凤嘴村。凤嘴村有一座400多年历史的晚明古堡,其为何人所建、有何用途,至今仍是个谜。自小在凤嘴长大的黄惠健对历史和古旧事物便充满了好奇。3年前,读完中专后到处找工作碰壁的黄惠健回到老家度假,整天与村中老人交谈,同时到老屋里去“寻宝”,破碗旧木头等,都成为他囊中之物,他逐渐玩起了收藏。
“那段时间,我对古董很感兴趣,也看了不少关于收藏、鉴宝等类型的电视节目,觉得通过收藏可以学到很多之事。”黄惠健说,他还从村中的老人以及长辈手里,通过物品交换,收集到数十本旧书。这些书籍,大部分不完整,有些页码散乱,有些对方都不要了,他捡了回家。
“我自己的中文水平不行,很多书我都看不懂。”黄惠健说,他拿回家的旧书,有些被家人当作垃圾清理走了,他也不知道有什么价值,只是偶尔翻翻,沉浸在故纸堆里,有一种满足感。
最近,黄惠健多次来惠州,与喜欢搞收藏的朋友交流,才逐渐把自己所藏的书籍了解清楚。“他们通过网络资料、网上旧书店等搜索比对,找到同类型的书籍。”
老人赠送晚清《金刚经》
在黄惠健看来,他最喜欢的一本古籍是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简称 《金刚经》),这本佛教经典为16开的线装古籍,通本繁体汉字,书体为蝇头小楷。该书扉页写明了出版时间与出版者,为清 “光绪二年孟春”(1876年),“俞敬义堂敬刊”,并印有 “板存羊城学院前守经堂”印章,底页还有落款 “福闽叶滋钧敬书,钱塘俞增充敬刊”。
黄惠健说,这本《金刚经》是家乡一名笃信佛教的老阿婆在两年前赠送给他的。去年,曾经有个潮州老板想买走这本书籍,让他开个价,他最终没有卖给对方,因为太喜欢这本书了。
在黄惠健收藏的近30本古旧书中,大部分是民国时期的书籍,其中,有些还是名出版社出版的书籍刊物,比如,有介绍如何写信的儿童工具书——— 上海世界书局出版的《儿童新尺牍》(上册);有汉字字典——— 上海商务印书馆发行的 《学生字典》;还有佛教书局出版的创刊号《微妙声》(第一期),于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光明印刷局印刷,有大幅珂罗版佛教插图,同样成品的书籍在国内著名旧书网孔夫子旧书网叫价为800元人民币。
遗憾未能参加保利拍卖
大多的时候,黄惠健都是一个人自己把玩这些旧书籍,空闲的时候,他也尝试将散页粘起来。有朋友借阅,他也不吝外借。“我有个朋友特别喜欢书法,他借去了清光绪二年的《金刚经》几个月,对着经书练习书法,楷书技巧突飞猛进。”
黄惠健也曾尝试更多的交流平台。去年12月28日至29日北京保利国际拍卖有限公司举行的保利十年·春拍上海公开征集,征集范围:中国书画、瓷器杂项、古籍文献、手稿信札、钱币、珠宝等。“我从网上了解到,保利拍卖是国内著名的拍卖平台,也是藏品交流平台。”黄惠健说,上个月,他都计划好要拿着自己收藏的《金刚经》飞去上海参加保利拍卖公开征集活动,但由于路费没有筹够,家里也有事情,遗憾没有成行。
黄惠健说,他收藏的这些古旧书籍全部来自惠阳乡间,虽然是个人爱好,但如果有朋友或者相关研究机构愿意借阅或者一起交流讨论,他也乐于拿出这批古旧书籍供人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