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艺术衍生品是艺术市场重要的一部分,它在西方已走过了几十年的历程,在国内却刚刚起步,但也逐步受到大家的关注。艺术衍生品作为艺术品的消费形式,丰富了普通人的生活,让生活艺术化、趣味化。而当代艺术众多特点鲜明的作品,是衍生行业挖掘消费潜力的重点对象。值得注意的是,从原创作品到衍生品,于其中,艺术家是重要的一环。特此,99艺术网采访了当下市场行情火爆的艺术家刘野,试看他对艺术衍生品都有哪些观点。
刘野的作品在二级市场的号召力有目共睹,其画笔下众多的“小清新”透露着可爱,但童颜下带着成年人的某种成熟,即算是《周旋》,通过他的画笔亦能展现出不同的侧面,甚至颠覆人们以往对她的印象。是的,他的画总能以异样的魅力吸引众多藏家与艺术爱好者的追逐,以至于尺寸较小的油画都能上百万。面对这样的艺术家,面对这样的高价位,文艺屌丝似乎只能望洋兴叹了。但让人兴奋的是,刘野的某些作品以另一种形式呈现——衍生品。
艺术家的参与往往是被动的,我就如此
几百万的艺术品到几百块的衍生品,原作的批量复制让普通大众具备了消费艺术的能力,从而借助艺术提升生活的品质,这也许是艺术介入生活的最佳途径。但于某些艺术家而言,他们所坚持的精英化路线、纯粹的艺术立场,一旦牵扯进消费品行列是否会变味呢?刘野说“艺术家的参与往往是被动的,我就是如此”。
他自称“做事从没有计划和谋略,即使有,也和小孩的水平差不多”,其并未直接透露出对艺术品衍生化明确的态度,“既然是‘衍生’,就一定依附于原创作品,有时也会喧宾夺主,比原作还有名,”艺术家补充道。
授权的过程像是开了个玩笑,特别不专业
据刘野介绍,他“和所谓机构的合作断断续续的,充满了偶发性”,并没有特定机构长期与之合作。这可以说是其“没有谋略”的一种体现。对于是否有授权给合作机构时,刘野甚至戏称“授权的过程像开个玩笑,特别不专业”。
2011年号称是“中国艺术授权元年”,但国内知识产权的不健全,致使山寨文化横行,试想街头巷尾的地摊所贩卖的产品与拥有“白纸黑字”的正规机构类似,那么对后者显然不利。这或许是这么多年来,艺术衍生品还在起步阶段的原因之一,法制不健全是整个行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利润像空气一样,我知道有,但没看见过
艺术衍生品作为一种消费品,并不具备投资的潜力。于艺术家而言,通过衍生品的传播,不管是圈里圈外,均可感受到他在艺术上的魅力;同时,衍生品亦能让艺术家与原作双双“名扬四海”。从这一层面讲,艺术家获得了无形的“回报”。
而大批量制作带来的经济利润也是不言而喻的。一般而言,被授权方应该按合同规定从事经营活动,并向授权方支付相应的费用。但对于“授权的过程像开了个玩笑”的刘野而言,似乎并没有得到直接的经济利益,他打了个很好的比喻:“利润像空气一样,我知道有,但没看见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