佩斯北京于2012年12月再度进行年度项目“北京之声”,并以“北京之声:张晓刚[微博]”为展览主题。作为中国当代最具国际知名度的艺术家,张晓刚继2008年于纽约佩斯画廊举办“修正”个展,2009年于佩斯北京举办“史记”个展之后,今年将第三次在佩斯画廊举行个展。同时今年也是第三届的“北京之声”的举办,艺术家张晓刚在当今世界艺术舞台上坚持着绘画的叙述性,相信绘画的力量,并固执的把艺术的历史维度持续性带到今天的当代舞台上,而此次北京之声将聚焦于探讨其几乎为中国当代艺术家中创作时间跨度最长, 并且至今仍持续活跃的创作过程。
张晓刚的绘画以个人经历和记忆为基础,以叙述性的画面场景表达“人”的经验、故事与情感。他将来自历史与现实、集体记忆和私人回忆的典型意象重组并置在一起,将历史与记忆带入当下。在世界全局下,这段历史和经验虽从一个地区产生,但其集体主义的、解放全人类的乌托邦精神一直是具有世界主义精神的,而图像表层上更可以建立某种联系并丰富出一个图像世界的深度,如同查克·克洛斯(Chuck Close)是对肖像的理性物质物理分析,格哈德·里希特(Gerhard Richter)是一种图像的哲学,张晓刚的绘画则是关于人的历史性问题。自《大家庭》系列中类似胎记的斑痕和血线,《记忆与失亿》系列中投在面布的光斑和眼底的泪痕,《里和外》系列中电线、灯绳、墨水和笔,《绿墙》系列的画面代表血缘联系的线,以及《车窗》系列平涂的线痕里,都延续了他自我探索中蕴含个人温厚淳良特质的历史文化记忆,以及持续进行一种公共记忆的个体书写。这种原始的表达与对传统文化的固守把我们重新带回到对绘画的叙述性的信仰和崇拜当中,这是一种在绘画中对“人”的重塑,在“超平”和“酷”年代里拥有重建人心的力量。
张晓刚所创作的忧郁伤感而孤独沉思的形象已被西方解读为现代中国的典型类象,此次新作将再度回归到纯熟的油画创作里,延续了他一贯隐有时光的沉淀痕迹以及生命温度的笔触。他将个人独特性格的真诚内敛以及诗人性格中敏感犹豫的特质融入创作中,并以同时注重情感的内涵但却又保有理性的陈述,再度形塑张晓刚对于中国共同历史时期的文化记忆,并从记忆中探索出人与社会的复杂关系。而画面中微弱的手电筒灯光映照出对未来信心的希望,伴着梅树与松树盆栽的理想主义图式,灯泡绵延细长的电线牵引出血缘的关联,在在都勾勒出张晓刚的经典语言,并让我们更强烈的触摸到历史存在的痕迹和由此在人心中升起的温暖。
佩斯北京自2010年起启动的年度项目“北京之声”,从第一届“北京之声:在一起或孤芳自赏”,以展览形式为契机来引出中国当代艺术所存在的一些现象和问题。与第二届《北京之声:现实主义之后》,对抽象艺术在东西方艺术进程中的交互作用与理解进行讨论。今年2012年第三届的“北京之声”则单独将张晓刚个展作为焦点,在中国当代艺术进行近三十年的历程以来,在瞬间大量吸收西方文化艺术的刺激下,张晓刚的艺术发展足迹与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并行,他的创作从未间断过同历史与记忆的紧密联系,在不断变化的艺术形式的尝试中,在对历史和记忆的深度思考中,挖掘当代文化的新可能性,并探索一个满足自身发展和自我意识行程的需要过程。
本次展览的举办亦昭示着张晓刚全球个展计划的开场,此次个展将从2012年12月13日持续至2013年2月28日。继本展之后,纽约佩斯画廊将于明年4月再度为张晓刚举办个展,并由佩斯伦敦接续。张晓刚从1989年至今共举办了18次个展,参加了150余次群展,其个展已然遍布欧亚美三洲,包含有中国、日本、韩国、澳洲、美国、法国以及芬兰等国。
地址:北京朝阳区酒仙桥路2号798艺术区创意广场 佩斯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