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收藏 设为首页 欢迎光临 [云翼收藏网]
云翼收藏网
网站首页开户交易所行情邮票钱币收藏品收藏市场交易软件下载
您现在的位置: 云翼收藏网 >> 收藏品 >> 当代 >> 当代艺术 >> 中国当代艺术:2012秋拍到底有多差
首页您现在的位置: 云翼收藏网 >> 收藏品 >> 当代 >> 当代艺术 >> 中国当代艺术:2012秋拍到底有多差

中国当代艺术:2012秋拍到底有多差

作者:佚名      当代艺术编辑:admin     
刘野:教皇拯救小猪 刘野:教皇拯救小猪 张晓刚:天安门1号 张晓刚:天安门1号

  10月7日,是个星期日,就在这一天中国当代艺术在香港苏富比[微博]2012年秋拍中遭遇集体滑铁卢,成为后来著名的“黑色星期日”。其后10月底,这股低靡的态势又蔓延到了作为国内拍卖风向标的嘉德秋拍之中。而网友“独眼狙击手的眼睛”在微博中的爆料又有点落井下石的感觉:“嘉德油画拍卖后一帮藏家聚餐。其中一位兄弟开始一声不吭喝闷酒。最后喝多了,开始大骂皮力、吕澎[微博]。他声称,都是因为听了这些人的学术悠忽,在2011年苏富比的尤伦斯专拍中花重金拍了一幅当代,现在这幅画缩水80%……”虽然他的爆料核心不在此,但“缩水80%”仍是一个触目惊心的数字,让人不免怀疑中国当代艺术的水分到底有多大。

  还记得去年的这个时候,中国油画市场的价格正处于一个爆发期:和2006年相比,很多中国油画在拍卖市场上的价格已经增长了几十倍甚至上百倍,飙升幅度高达4000%。而此次拍场上的“大瘦身”,让中国当代艺术的拍卖价格从亿元时代又倒退回了百万时代(普遍而言)。在这个大倒退中,哪些作品流拍了?为什么流拍?中国当代艺术的“黄金8年”真的结束了吗?

  哪些作品流拍了?

  一直以来,香港苏富比一向被内地拍卖市场视为行情的风向标,在当代艺术领域,更是如此——它就像是一块试金石,只有通过了它的检验才能证明中国当代艺术不是一个自吹自擂的泡沫。但遗憾的是,在2012年苏富比的秋拍上,中国当代艺术似乎不怎么经得起检验:153件作品成交111件,成交额为1.17亿元港元,成交率为72.55%,为2009年至今的最低点,“亚洲当代艺术”市场占有率下跌至5.73%。中国当代艺术的重要艺术家,如方力钧、岳敏君、王广义、刘小东、张晓刚[微博]、曾梵志、刘炜、杨少斌、李山等均出现有作品流拍的现象。其中杨少斌上拍了五件拍品《无题》、《无题23号》、《三代》、《红色2号》、《谁》,仅有《三代》底价成交,李山的三件拍品《胭脂系列》、《胭脂之荷》、《毛主席》全部流拍,王广义仅上拍的一件油画《大批判系列》也遭遇流拍。

  在嘉德2012年秋季“油画及雕塑专场”中,总成交额为6812.6万元,成交率仅为63%。与香港苏富比秋拍相同的是,在嘉德此次专场中以往拍卖市场上的明星风光不再,缺少高价拍品,且多是接近底价成交。与此同时,F4也没那么灵光了,张晓刚和方力钧的作品均有流拍现象,王广义三幅作品上拍,其中两幅流拍。而嘉德重点推荐的叶永青创作于1984年的早期作品《牧羊村的姐妹们》也遭遇了流拍。

  为什么会流拍?

  其实不仅是亚洲艺术市场,全球艺术品拍卖市场都面临着收缩的困境。自2011年6月至2012年6月期间,全球当代艺术品拍卖收入减少了6%,降至8.6亿欧元。在这种全球经济低迷的现状下,再综合考量中国经济增幅放缓,艺术品进出口关税的限制,以及中国拍卖业持续回调等现状,这样的调整期也在情理之中。

  对于此次中国当代艺术流拍严重的现象,有人分析是因为“新资本不买旧资本的账”,也有人称之为“重新洗牌了”。从拍卖的情况来看,藏家的口味确实发生了变化,这表现在曾经风靡一时的政治波普、中国符号类的作品正在消退上。如在香港苏富比秋拍中刘小东的《江泽民像》和尹朝阳的“毛符号”(《无题》,2006年)等具有政治符号含义的作品均遭遇流拍。这也是中国当代艺术遭遇流拍的主要原因。

  辩证地看,中国当代艺术的流拍不仅与藏家们换了口味有关,还可以这么说:当代艺术市场的疲软从根本上应该归结于当代艺术创新的疲软,随着这些艺术家早期成名作品的不断沉淀,这类艺术家新作的市场表现乏善可陈,难免会让人产生审美疲劳,流拍也在情理之中。

  此外,此次中国当代艺术的大规模流拍与其他方面的一些因素也密不可分。以香港苏富比的秋拍为例,在国内藏家和艺术机构遭遇查税风波还未平息之时,推出的当代艺术呈现出搓堆出货的状态,一些艺术家的作品出现了10张之多。在供大于求的市场下,藏家会比较着买,流拍也是自然而然的事情。而且据一些藏家透露,此次香港苏富比秋拍中中国当代艺术的精品不多,拍卖现场的70%的作品都可以在画廊或其他二级市场中找到,拍品缺乏核心竞争力,导致买家的兴趣不高,这也是客观事实。

  什么样的作品最抗跌?

  从此次秋拍中当代艺术版块的表现来看,能够出现交易的多是一些有拍卖纪录的作品,且均为精品。例如,张晓刚在苏富比秋拍中虽然有好几件作品流拍了,但他创作于1993年的《天安门一号》,还是以2082万港元的价格名列专场成交价的榜首。据闻该作品来源于亚洲某私人藏家,在2007年香港苏富比春拍中以1544万港元成交。而刘炜的作品《革命家庭系列:晚宴》参加过1993年的威尼斯双年展,以1746万元的价格刷新了艺术家作品的成交单价,此幅作品是藏家从汉雅轩画廊购买,并多次展览和出版的作品;刘野此次上拍了三件作品,分别是《天使》、《阮玲玉2号》、《教宗拯救小猪》全部成交,且成交价格都过百万。相较于杨少斌,藏家们似乎更倾向于刘野这样带有叙事性、美好且令人深思的艺术作品。

  未来会怎样?

  可以说,2012年秋拍似乎证明了一点:中国艺术品市场的信心指数经不起考验,中国的买家们远比预想的还要谨慎。在拍卖市场大环境不稳,市场信心晃动,避险情绪浓厚的情况下,他们的投资收藏行为趋于保守。这也是2012年秋拍中,当代艺术版块大幅度缩水、近现代版块向古代版块转移的主要原因。

  毫无疑问,此次中国当代艺术的触底,预示着中国拍卖市场进入了一个调整期,“分化”成为2012年秋拍市场的主旋律(西沐语)。这个主旋律套用在当代艺术版块同样也是适用的:其一,拍品版块的分化,相比较于春拍的热点多元化,随着当代艺术的缩水,传统版块的地位进一步凸显;二是拍品分化趋势比较明显,那些含金量高的经典性的艺术品价格依然坚挺,在市场形势不好的情况下,分化的趋势随着调整的纵深进行而加剧。

  虽然2012年秋拍中中国当代艺术版块的成交额不是那么“好看”,但在一些市场专家看来,却“很好地还原了大部分当代艺术的真实价格”。这样想来,不管这个调整期需要多久,此番缩水也算是别有意义了。

 

 

关于我们 | 交易所开户入口  |   客户端下载 | 加入收藏

Copyright © 2016-2024 云翼收藏网(www.3219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