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艺术”这个词与严格意义的西方概念是有区别的,在20世纪90年代,这个词应该指中国当代艺术中的实验性。这种实验性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艺术:(1)指媒介和美学实验:包括装置、录像、摄影和网络媒体等媒介实验;抽象绘画的实验和写实绘画中的摄影性的模仿;文本、装置、绘画、表演和摄影中的观念性;19世纪以前图像美学的现代性改造和对历史摄影的模仿;电子艺术、Flash动画和计算机视觉的影像实验。(2)变化反应的自我变异:包括对知识分子自我主体性、对商业文化和后殖民文化、对当代艺术体制批判性或者反讽性的表达。(3)边缘美学的探索:包括女性主义、身体和表演在艺术中的人性极限的表现等。
以上这段文字比较准确地诠释了实验艺术的概念。但是实验艺术的本质是拒绝模仿,是艺术家通过任何形式的实验对材料和形式的探索发和现新的可能性。艺术如果失去了实验就只能是复制。艺术家如果一旦复制别人的艺术语言,就在某个层面上失去了独立性,而失去独立性,没有创造性的东西属于技术范畴,它只能是产品,产品没什么不好,但它与艺术无关,因为艺术的问题不是解决技术问题,而是探索意识形态和人性本身的问题。
实验,首先一点就是要有独立性,没有独立性就谈不上实验。特别是在中国,从传统的国画里面,很难有独立性,在面对外来的艺术形式 前,我们更谈不上独立性,在政治上,我们一生下来就被冠定了共产主义,其实共产主义本身就是来自德国,而我们的思想始终要围绕共产主义体系来行动,所以独立性在中国特别困难,也因此独立性就特别重要。从欧洲艺术的进程我们发现了,独立的思想,独立的人格使他们的艺术像野马一样奔腾,他们的创意比我们先进至少50年!那么中国如果要真正的站起来,如果没有人格独立,首先是在你们科学领域就永远当不了老大,(在电子科大讲座)在艺术上同样如此,如果没有艺术家的人格独立,永远也不可能引领世界潮流。不管你的复制能力有多强,不管你的价格有多高,不管你的国家有多少黄金。如果人格独立得不到保障,平等的权利得不到保障,艺术没有自由的空间,那么文明就还非常遥远。我们国家的黄金储备已经名列前茅,文明就在眼前,所以人格独立必须从你我开始!艺术从我做起,科学由你做起,把复制交给别人,把服从送给昨天。
我们在艺术史的进程中发现:没有独立的意识,就不可能去质疑别人。因为质疑,所以要实验,要去找质疑别人的理由,从而成为新的艺术样式。艺术史的每一个转折点都离不开实验,没有实验,就不可能带来新的东西。这就在客观上释放或者叫开拓了人类的智慧和人性,这个释放智慧和人性的过程恰恰就是艺术的本质。所以独立意识和实验构成了艺术的两个基本特点。而艺术的过程也是人类的文明过程。达芬奇的《蒙娜丽莎》之所以了不起,就是因为她是第一个使艺术从宗教中脱离出来。杜桑的《小便池》之所以伟大,就是因为它颠覆了传统的审美,波伊斯之所以成为德国前卫艺术之父,因为他的行为艺术把艺术的静态带到动态。这一切都是艺术实验的结果
今天的实验艺术:
在艺术发展的今天,几乎所有的艺术样式都呈现出来了,那么是不是独立性和实验性就失去意义了呢?我想不会的,只要人类社会不消失,实验就永无止境。特别是在当下的中国,独立性和实验性尤为重要。因为中国的水墨画因为缺乏独立性和实验性而得不到发展。中国的当代艺术因为缺乏独立性和实验性而不能影响世界。艾未未为什么能代表德国参加威尼斯双年展,不是因为他的艺术语言有多么新意,作品有多么伟大。而是他的政治态度与中国现实的独立,至少在西方看来,他们希望通过艾未未的政治态度来影响中国政治未来的发展,德国从来都是一个哲学根基很深的国家,他们把艾未未作为自己的国家形象肯定是有所企图的,但绝不是企图他的艺术。
所以中国需要实验艺术,需要真正的人格独立,实验艺术绝不是把当今所有艺术式样拿来复制一遍,而是对他们进行质疑,必须建立自己的东西,我们才能够独立,我们才能发展,我们才能站立于世界。
艾未未是以艺术的形式介入生活。他的装置作品运用老家具的改造和重新组合。这些都没有什么新意可言,这些都是当下欧洲最流行的艺术方式。就拿杜桑100年前的装置作品来比:杜桑的小便池,小便池是当时工业革命的产品,一是它的时代意义,二是,因为这件作品颠覆了传统审美,同时开创了装置艺术的先河。而艾未未的“家具作品”即没有逃脱杜桑的“实物”因素,同时老家具又没有中国今天时代感。所以它既没有历史意义,也没有现实意义。他是想通过改造中国元素来达到颠覆传统,然而这似乎太牵强,这种老家具的改造我在德国以前的展览看见很多。其实艾未未的真正价值在于他的行为艺术。因为他的独立于中国政府的行为,不合作的行为。他把每一次政府对他的行动都变成一个艺术形式,他的立场才是他的成功之处。
说白了,实验艺术不是一种形式,而是一种态度,不管你用什么方式,你首先要立足于自我,才能立足于未来。 王承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