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曹喜蛙
2013“关注未来艺术英才”计划入围展开幕式暨颁奖,5月18日下午在北京今日美术馆[微博]举行,这个艺术计划是由马爹利赞助的。青年艺术家张小迪以他的影像作品脱颖而出,其实除了张小迪,其他入围的9位青年艺术家中的高苏、吕延翔、徐升、雷磊等我也都喜欢,其他几位如陈陈陈、储秉超、高盛婕、何诗意、童笑几位青年艺术家的作品我也不是不喜欢,而是因为种种原因在现场没看进去,但无论如何,就这次入围和获奖的青年艺术家的作品所反映的未来艺术的向度,在欣喜之余更多的还是担忧。
我不是评委,也不是推荐人,跟这些青年艺术家也不是很熟,所以我只能代表普通的参观者。也就是说,作为一个普通的参观者,如何在现场能参与进艺术家作品中去,应该是有一定的偶然性的,而这个偶然性恰恰是艺术家经常忽略的,如何能让观者驻足、走近或上手,是每一个艺术家都不能忽略不计的,否则永远只能擦肩而过。如果观者是上帝的话,艺术家似乎不能不考虑如何迎接上帝的事情。
陈陈陈、储秉超、高盛婕、何诗意、童笑几位中,除了何诗意的作品不是影像装置外,其他三位都是与影像装置有关,但是为什么没有获奖?高盛婕的展出作品与介绍册里的我对不上号,这里就不予讨论,有两件影像作品一个是什么奇怪的彼岸世界,一个是头上不断有沙子落下来的思想者坐在海中间那个,其实都不错,也很有思想,但我搞不清是不是高盛婕的。童笑的作品,我先后两次从那走过,也驻足看了下,看到她的小心思,但还是没有看进去。陈陈陈的《愿你在此》我仔细看了,现场音响较多,意思明白了,但还是觉得不够震撼,尽管他的几乎尘埃落定的沙发等摆的都不错。储秉超的装置很兴师动众,构思也不错,但觉得还是差点什么。获奖的张小迪是影像作品,似乎也有个装置,不管是谁的安排,其中那2把小长椅也算是个有机的组成,我就坐在那里看完了前后两件作品,也看明白了作者的思考,沧桑也罢,静谧也罢,令人无语。
何诗意的作品是一组版画,一个男青年穿裙子的各种姿势,觉得意思不深,虽然不能说没有一点思考;而吕延翔的油画《骑神马的骚年》《找自己》等,跟何诗意的题材有点类似,但表现、构思、哲思要巧妙到位的多,似乎设置了让观者思考的按钮,能在有限的画面和交流中传达作者的沉思,所以我很喜欢,相信其他观者也能喜欢,尽管没有获奖。
除了张小迪、吕延翔的作品,高苏的五大界生命种类雕塑我最喜欢,一方面这些雕塑作品都有点科幻的味道,仿佛来到遗失的世界,对应了当代最前沿的生命科学研究,这些异化的物种的雕塑呈现,正是我说的超基因主义艺术,视觉冲击力很强,尽管每件作品的尺寸不是很大,但是很刺激人,不管是《果实》《芽》还是《杂物》,看了你还想再看,似乎总有什么你没有看到的,看似平常,又不平常。
徐升的装置、雕塑也不错,《展开》系列很不错,看似平常,实则观念极强。那组《菩提》技术、构思不错,但是命名不符,还不如弄个《无题》,这与艺术家的学识素养有关,有点装,顺带说下张小迪获奖的影像作品引用《易经》卦象也有点装,都是瑕疵。
雷磊与法国艺术收藏家苏文等合作的那个《照片回收》非常棒,在我看来是这次展览最好的作品,看似把旧照片动漫处理了下,实际上是一个中国改革开放几十年的一个微缩史诗,也符合我说的超基因主义艺术倾向,看似不张扬,实则有深意。评委会之所以没有奖励这个,可能与这个作品在别的地方获过奖有关,可能是评委会为了推出或奖励新的青年艺术家吧。
无论如何,这些入围的青年艺术家都代表了中国未来艺术的一个向度,尽管有些倾向也值得令人忧虑。比如说,实际上影像艺术已经是如今消费艺术的主流,除了电影大片、艺术故事片、电视片等,再死乞白赖号召青年艺术家一窝蜂的涌向影像艺术探索创作,是否值得怀疑或有无阴谋?尽管我不否认影像艺术的思考主题也常常令我思考,甚至也时常为此怅然若失。与影像艺术比起来,我更忧虑的是装置艺术,有关装置艺术的公共性、收藏性、短命性都时常令人纠结,在费尽心思构思、搭建好以后,除了留下一些影像、摄影、文字记载外,总要被拆除,是否有些劳民伤财?是否得不偿失?而我的忧虑是否有点杞人忧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