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美信
威尼斯双年展历来以着重先锋艺术著称于世。那么,第55届威尼斯双年展中国馆的情况如何?国内主流媒体充斥着诸如“中国元素亮相威尼斯双年展”之类铺天盖地的报道,很明显,他们把一个展现先锋性当代艺术的双年展,误解成了展示民族风情和传统文化的博览会。
现在国家积极鼓励艺术家参与威尼斯双年展,无疑是一个进步。但由于种种原因,威尼斯双年展中国馆的表现往往显得张冠李戴和不伦不类,整体上对当代艺术的创新价值、艺术家的个性自由,对策展人的独立制度和双年展的学术规范缺乏应有尊重。本届双年展上,胡曜麟的《物自体》将徽派建筑装置放在威尼斯双年展中国馆展出,如中国媒体报道,这种方式展现了中国符号元素和中华传统文化,其目的是呼吁人们对古建筑加强保护。胡曜麟显然回避了这样一个问题:威尼斯双年展是当代前沿艺术的展览交流平台,不是卖弄历史风情的博物馆,一件作品放在威尼斯双年展的舞台上,其内在思想价值的多寡可以见仁见智,但它起码在语言层面应该具有一定的探索意义。不得不说的是,用拆除古建筑的方式进行弘扬传统文化和保护古建筑的宣传,这种逻辑本身就如同“饮鸩止渴”一般荒谬。胡曜麟一再强调这座古建筑装置“体现了中国传统木结构建筑的文化传承”,倒是中国馆的策展人王春辰[微博]在使出浑身解数,把一幢外徽派、内佛堂的老屋架说得神乎其神,甚至搬出康德哲学中不可捉摸的“物自体”概念来为这座老屋架装置命名。不仅如此,他还将胡曜麟的老屋架与杜尚的《泉》相提并论,还结合中国馆的“变位”主题诠释并证明这件作品显现了中国近年来的发展变化。如此,作品的学术高度有了,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口号,又满足了主旋律的要求。
《谷歌砖》也是本届威尼斯双年展上一个肤浅的、带有机会主义色彩的作品,一些流行词汇,如“中国梦”、“给力”、“春运”、“吐槽”、“伤不起”,再用google翻译成外文字母,嵌入琉璃透明砖内。在今日的电子信息化时代,所有外国人都会google中文,仅靠一些汉字无法激起任何人的兴趣。
《威尼斯海水》行为作品更是对西方文化充斥着义和团式的简单粗暴想象。艺术家从中国运了2013个玻璃瓶到威尼斯,让人盛入当地海水,通过在瓶上编号签名便实现了他以为的中西方、人人平等的“置换”了。这种故弄玄虚的行为艺术实在看不出它有任何实际意义。
大家都期待着每届威尼斯双年展能带来令人耳目一新的作品,但是中国馆的表现却让人感慨“一届不如一届”。中国馆的所谓“盛况”,对外国人而言,那些作品是一种缺乏先锋性艺术精神的“中国特色”。■
(作者系艺术评论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