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千
“我的绘画直觉说:‘如果你不去思考,它就对了。’一旦你必须决定与抉择,它就不对。你决定的东西越多,它的错误也越大。”
——安迪·沃霍尔(Andy Warhol)
绘画在当代已经被无数次提及和探讨,其所衍生的理论、分歧以至次文化的衍生,都创造和发展了艺术言论的多样性。同样地,在当代生活的方方面面,人们畅所欲言,形同对绘画的演绎般塑造了生活的层次。但显而易见地是,绘画作为一中对物象或者事件的记录、刻画,已然呈现出在二维空间中生活或臆想的片段。我想,这也是在人们观察世界已经有了非常多样的视觉形式(如视频、互动媒介等)之外,绘画依然存在的某种价值。
年轻艺术家张宇飞这一代人的成长过程,则可以说比较全面地体现了中国当代文化对于个人的影响与作用。他们能够在成长初期和受教育的阶段了解到世界变化万千的视觉以及文化。他们中的很多人没有集体意识的生存经验,也未曾亲身了解过思潮统一的背景下社会的情状。但在此时,多样性却造就了个体视线的“茫然”,而缺乏对于世界的线索化的理解。其实本来人们对于世界的理解,就不必寻根究底,也并未有任何外力给以其强迫性与强制性。
通过这样的背景分析,进入张宇飞的绘画世界就能够减轻不少“背景阅读”的“负担”。生活的碎片化已然足够为其提供创意的蓝本。在其绘画的意象中,人们能够看到绿植花卉、日常家电、乐器、水果、以及一些城市系统中的局部等等。大家倒没有必要去强求其中所蕴含或潜在的联系,在文前引述安迪·沃霍尔(Andy Warhol)的论调称:“如果你不去思考,它就对了。”张宇飞所呈现出的这种对于线索的“弱化”,反而让这些作品的解读方向被放大了若干。同时,他在绘画的布局中更使用了“双联画”(Diptych)的形式,加剧了其中的冲突和对抗(亦或是减轻这种情况),这会让观众对于艺术家的态度和情感的强弱产生若干的距离感,而巧合地是,在在文前引述安迪·沃霍尔的作品中,也有不少是采用了“双联画”的形式呈现的。在标题中笔者提及“无关痛痒”,其实就是对这种情感状态的程度进行比拟,在此,并不需要精确衡量艺术家创作的内心维度,这种呈现在某种意义上也可以称得上是当代社会文明之于每一个个体的作用,非常具有戏剧效果。
在这里也可以谈谈艺术家张宇飞的艺术经历,他成长在北京、受过比较精准和系统的学院派绘画训练,包括在北方的艺术院校教学氛围中所形成的写实性绘画熏陶。同时,在四川美院四年大学、三年研究生的学习生活,又将川美对于创作的独特理解和言论环境体现在创作中。在差异性的相互作用中,观众能够感受到艺术家扎实地对于物象的刻画和描绘功底,同时一些略显“无厘头”的观念的融入,却将这种写实带入了一种“荒诞”的形态中。笔者曾经分别在艺术文化与时尚传播的领域工作过,通过不同的经历和看待视觉艺术的角度,或多或少去推进和展开张宇飞作品的丰富的层次。当然,在不同的观众看来,这种解读都会迥然不同,或带有神秘气息、或光怪陆离、或采用理论层层递进,这都为艺术家的“延伸阅读”提供了有趣的见解。但无可厚非地,张宇飞的作品和生活的关联、以至具有的生活属性都把当代人“碎片化”的生活技艺直接串接起来,至于孰先孰后、孰轻孰重,这就不言而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