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沈寅
新星星艺术节自 2010 年 8 月 20 日正式启幕,至今已是第四届。从艺术节的名字上即能发现,新星星艺术节与 1979 年“星星美展”的某种联系。“新星星艺术节”正是希望秉承“星星美展”自由、独立、创新、探索的艺术态度和艺术精神,试图搭建新的中国当代艺术平台,为年轻艺术家提供一个可被发现的窗口。
在全国范围内征选最有潜力的青年艺术家,以作品甄选、评奖和落地展览的形式展示推广,已成为了新星星艺术节的固定模式。通过新星星艺术节的获奖,而被推荐被关注并逐渐成为中国艺术界新锐力量的艺术家,也越来越多。首届“艺术场大奖”获得者曾朴在中国台湾、新加坡举行了个展;首届绘画新人奖获得者何千里应邀参加日本驻留计划并将做展览;第二届艺术节绘画奖得主姚朋,在香港、巴塞尔备受关注,取得学术和市场的认可,并在 7 月举行首个个展;还有胡顺香、王海龙、冯新路、丁文卿这个变得越来越长的艺术家名单,证明了新星星艺术节正在一步步地走向其创始目的:让艺术回到本源,推动当代艺术生态健康成长。
本届新星星从今年 6 月发出征集公告,后共征集到 1200 多组作品,四大分区的初审经过严格评选后共选出 100 位入围参赛者。再由邓箭今、何多苓、吕澎、刘家琨、汪建伟、叶永青、展望 7 位终审评委从 100 位入围艺术家中,投票评选出了 7 位获奖者。雷巧武、翟轩容、李娜、张增增、黄颖分获“1912 年度新人奖”,“嘉源海年度实验奖”及“空行客最受公众欢迎奖”分别由郑钰和何丽斌获得,而“艺术场大奖”空缺。
据新星星艺术节创办人曾琼介绍,本届增设两个奖项的原因在于以往三届作品评选中,评审专家们会发现有很多优秀作品,但是由于奖项有限,不得不放弃一些优秀作品,而今年增设两个奖项正是出于这个考虑,希望在公平公正的作品评选中让更多的优秀作品脱颖而出。“艺术场大奖”空缺的原因,则是评委都一致认为今年没有让人“惊喜”的作品出现,这虽然是一种遗憾,但曾琼认为这也是充满希望的等待,期待下一届能出现更多更好的作品。
关于新星星艺术节奖项评选,7 位终审评委各有自己的标准。据终审评委之一叶永青透露:汪建伟侧重年轻艺术家对“新”的探索、何多苓侧重作品呈现的“能力”、刘家琨侧重关于“边界”的探讨、展望侧重评选出作品对未获奖及更多青年艺术家的“示范性”、吕澎从艺术史的角度侧重“书写”与“观念”。而最终,终审评委讨论决定,以“新”和“能力”作为评选的标准,在叶永青看来,“新”和“能力”也是一种平衡点。就“新”而言,艺术家汪建伟认为,“新”是一个尚未到来之物该持有怎样的态度,而作为评委需要对艺术家的劳动持认真和公平的态度,而不能为自己的偏好所左右。批评家吕澎则认为“新”在于艺术的书写过程中所产生或碰撞出的新观念或概念。在艺术家展望那里,“新”就显得很直接,“要有能够打动我的地方,在某一个点,艺术家有一定的突破或有一些比较敢闯的方面,这样的作品我比较看重。如果都是我见过的那些审美,或是过去审美标准的作品,我会没有感觉,比较麻木。”何多苓则对“新”进行了细化:“第一是有新意,第二是新人,第三在观念上是有想法的,第四在技巧上是有一些难度的。”
在颁奖典礼前,新星星艺术节就入围的 100 位艺术家的作品进行展览,从中能够见到绝大部分的入围艺术家都集中在绘画领域,而此届评奖也没有如以往那样把奖项按照绘画、摄影、装置来进行划分,但最终获奖者中,有三位是非绘画作品。对此,汪建伟认为是“更多的年轻人对当代艺术的理解在各种不同艺术语言上开始有了新的探索趋势”,这一点在其看来正是前三届艺术节的努力所致——艺术家开始自觉对“新”有所探索。
此外,本届新星星艺术节颁奖礼上还有一个重要的亮点,1912 集团总裁陈俊先生在颁奖典礼上捐赠 100 万元人民币,作为“1912 新星星公益艺术”基金。1912 集团总裁陈俊先生表示,1912 集团会一直致力于公益事业。在给获奖艺术家颁奖时,陈俊更有感而发,艺术家在各个领域的思考与实验,让他深为感动,也看到了中国当代艺术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