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名称: 《越域:南亚及东南亚当代艺术展》
展览地点: 亚洲协会香港中心,香港金钟正义道9号
展览日期: 2013年10月30日至2014年2月16日
新浪收藏讯 据悉,亚洲协会香港中心呈献《越域:南亚及东南亚当代艺术展》,为古根海姆美术馆瑞银MAP全球艺术行动(Guggenheim UBS MAP Global Art Initiative)的巡回展览打响头炮,展期为2013年10月30日至2014年2月16日。展览囊括了十三位来自南亚及东南亚地区艺术家的作品,包括孟加拉国、柬埔寨、印度、印尼、马来西亚、缅甸、巴基斯坦、菲律宾、新加坡、泰国及越南,呈现区内重量级创意艺术作品。
《越域》展览早前于纽约所罗门‧R‧古根海姆美术馆(Solomon R. Guggenheim Museum)展出(展期2013年2月22至5月22日),为古根海姆美术馆瑞银MAP全球艺术行动的其中一部份。此项全球艺术行动是一个横跨多年的文化合作项目,致力推广南亚及东南亚、拉丁美洲、中东及北非三大地区的当代艺术。项目涵盖策展驻留、国际巡回展览、观众为本的教育节目及购置古根海姆永久藏品的工作。《越域》的展品均由古根海姆瑞银MAP购买基金特别为古根海姆藏品最新购入的。完成香港首站巡回展览后,《越域》展览将移师至新加坡举行。
展览概览
《越域:南亚及东南亚当代艺术展》由古根海姆美术馆瑞银MAP南亚及东南亚展策展人叶德晶(June Yap)以及亚洲协会香港中心展览策展人陈少东(Dominique Chan)携手策划,展览囊括来自十三位区内艺术家共十八件包括绘画、雕塑、摄影、录像及混合媒介的作品。
June指出:“南亚及东南亚地区的艺术风格非常多样化,区内艺术家及作品的数量相比其他展览项目前所未见的多。本展览希望透过不同的艺术作品,展示多元的美学发展蓝图及众多当代艺术家感兴趣的主题,并以挑战条件较优越的国家及民族事件为基础,进一步了解相关的人和事。除作品展览外,大会亦安排了一系列活动让不同背景的本地观众参与,《越域》绝对不只是个展览,而是一个供各界讨论交流的平台。”
参与香港展览的艺术家及作品包括:
Aung Myint(b. 1946,缅甸仰光),《白塔无需金子》(White Stupa Doesn’t Need Gold),2010 巴尼‧阿比迪(Bani Abidi,b.1971,巴基斯坦卡拉奇),《穆罕默德‧伊本‧卡西木之魂》(The Ghost of Mohammed Bin Qasim),2006;《这段录像是情景在现》(This Video Is a Reenactment),2006;《厌倦摆姿势的男孩》(The Boy Who Got Tired of Posing),2006礼萨‧阿菲西纳(Reza Afisina,b. 1977,印度尼西亚万隆),《什么 . . 。》(What . . . ),2001卡迪姆‧阿里(Khadim Ali,b. 1978,巴基斯坦奎达),《无题1,鲁斯坦系列》(Untitled 1, Rustam Series),2011-12;《无题2,鲁斯坦系列》(Untitled 2, Rustam Series),2010;《& #26080;题3,鲁斯坦系列》(Untitled 3, Rustam Series),2011-12席帕‧古普塔(Shilpa Gupta,b. 1976,印度孟买),《1:14.9》,2011-12梁致协(Vincent Leong,b. 1979,马来西亚吉隆坡),《与亚都拉攀比1》及《与亚都拉攀比2》 (Keeping Up With the Abdullahs 1 and Keeping Up With the Abdullahs 2),2012塔耶巴‧贝根‧里皮(Tayeba Begum Lipi,b. 1969,孟加拉国戈伊班达),《爱床》(Love Bed),2012阮‧安德鲁‧俊(Tuan Andrew Nguyen,b. 1976,越南胡志明市), 《敌人的敌人:献给纪念碑的纪念碑》(Enemy’s Enemy: Monument to a Monument),2012阿拉雅。拉斯迪阿美恩斯柯(Araya Rasdjarmrearnsook,b. 1957,泰国桐艾府),《月亮的背叛》 (The Treachery of the Moon),2012万迪‧罗塔那(Vandy Rattana,b. 1980,柬埔寨金边),《炸弹池塘》(Bomb Ponds),2009诺尔贝托‧罗尔丹(Norberto Roldan,b. 1953,菲律宾罗哈斯市),《F-16》,2012唐大雾(Tang Da Wu,b. 1943,新加坡),《我们的孩子》(Our Children),2012Truong Tan(b. 1963,越南河內),《我们要什么》(What Do We Want),1993-94
展览的名字取自叶芝(W.B.Yeats)的诗作《驶向拜占庭》(Sailing to Byzantium,1928)的开首句;科马克‧麦卡锡(Cormac McCarthy)在小说《老无所依》(No Country for Old Men, 2005)有引用,名字象征一份超越地理与政治框框、对南亚及东南亚地区的认识。南亚及东南亚地区的& #21382;&# 21490;最早可追溯至远古时代的王国,再到后来的帝国和现在的民族国家。殖民、分裂、外国介入等事件及过程,在区内仍然残留着痕迹,塑造了文化记忆的一部分。此外,南亚及东南亚也是许多具影响力的思想、宗教、伦理学说的发源地,包括佛教、印度教及伊斯兰教等。
与亚洲协会香港中心合作举办的香港展览吸取了纽约展在文化、历史及政治方面的主题思想,再加入了南亚及东南亚独有的灵性和道德原则对区内社群的影响。《越域》探讨当代艺术在这个百花齐放的地区内之多样化风格,同时反映了参展艺术家们如何超越简约的艺术表达,进一Ē 93;स 1;信念的呈现和影响进行反思。
亚洲协会香港中心行政总监孟淑娟女士(S. Alice Mong)表示:“我们很高兴能与所罗门‧R‧古根海姆美术馆、其基金会及瑞银集团合作,在亚洲协会香港中心举办《越域:南亚及东南亚当代艺术展》。亚洲协会香港中心与此次展览的愿景想法一致,१ 6;望 ;透过艺术及文化交流促进各国之间的认识,并推动香港与环球观众的参与。目前区内艺术及创意文化发展蓬勃,绝对是将这个世界级展览引入香港的最佳时机。”
所罗门‧R‧古根海姆美术馆及基金会总监Richard Armstrong(荣安生)表示:“这次古根海姆美术馆瑞银MAP全球艺术行动和亚洲协会香港中心合作筹办《越域:南亚及东南亚当代艺术展》,充分善用了我们亚洲艺术项目(Asian Art Program)的雄厚基础,为 ;本 地、区内及全球的观众带来更深入、具价值而且与别不同的文化交流。”
瑞银亚太区首席执行官尹致源先生(Chi-Won Yoon)表示:“瑞银很荣幸能将《越域:南亚及东南亚当代艺术展》带到香港。展览在纽约相当受欢迎,而这次在香港举行,让我们得以在国际层面推广南亚及东南亚地区的多元化当代文化风格。为期多年的古根海姆瑞& #38134;MAP全球艺术行动致力促进文化交流,协助世界各地的艺术单位接触新的鉴赏者,同时拓展我们的艺术教育计划。”
展览大纲
《越域》的作品主要环绕四个主题:各自反映出不同的信仰及道德层面。第一个展馆展现了宗教对区内民族国家诞生的影响,艺术品包括席帕。古普塔(Shilpa Gupta)的雕塑作品《1:14.9》(2011–12)及诺尔贝托。罗尔丹(NorbertoRoldan)的《F-16》(2012),分别探索了 ;南 亚地区的分崩离析,以及菲律宾被侵占的历史。放置于艺术馆分馆的万迪。罗塔那(Vandy Rattana)装置录像及摄影作品《炸弹池塘》(Bomb Ponds)(2009)则批判了美国在越战期间对柬埔寨进行轰炸对地貌带来的深远影响,进一步揭示了文化与政治交汇所带来的后果。到了第二& #20010;&# 23637;馆,主题却摇身一变为研究今日全球社会及宗教传统之间的关系,在阮‧安德鲁‧俊(Tuan Andrew Nguyen)的作品《敌人的敌人:献给纪念碑的纪念碑》(Enemy’s Enemy: Monument to a Monument)(2012)中,艺术家利用传统的木刻技术将美式足球棒改头换面,藉此对越南憎侣勇抗宗教ű 24;फ 5;得举措致敬。阿拉雅。拉斯迪阿美恩斯柯(Araya Rasdjarmrearnsook)的作品《月亮的背叛》(The Treachery of the Moon)(2012)则将了近年泰国政治冲突的画面与大受欢迎的电视剧集选段并列。展览透过作品进一步引导观众思考,宗教规范(也许是表面地)如何在毫不相干的群体中产生联系或ल 5;立 ;的作用。在梁致协(Vincent Leong)的摄影作品《与亚都拉攀比》(Keeping Up with the Abdullahs)(2012)中,华裔与印度家庭都穿上了象征马来西亚官方宗教──伊斯兰教──的服装。最后,大会展出了另外一系列的艺术作品,探讨拥有不同宗教文化信念的个人与群体之选择自 ;由 ,如塔耶巴。贝根。里皮(Tayeba Begum Lipi)的作品《爱床》(Love Bed)(2012),以既诱人又具威胁意味的方式,令人想起在孟加拉针对政治与性别议题产生的暴力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