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收藏 设为首页 欢迎光临 [云翼收藏网]
云翼收藏网
网站首页开户交易所行情邮票钱币收藏品收藏市场交易软件下载
您现在的位置: 云翼收藏网 >> 收藏品 >> 当代 >> 当代艺术 >> 散记第二届薪火行为艺术展
首页您现在的位置: 云翼收藏网 >> 收藏品 >> 当代 >> 当代艺术 >> 散记第二届薪火行为艺术展

散记第二届薪火行为艺术展

作者:佚名      当代艺术编辑:admin     
散记第二届薪火行为艺术展 散记第二届薪火行为艺术展

  每一粒微小的种子,都包含长成大树的所有基因,埋入土壤,耐心呵护,就会有惊喜。    

  2012年5月,四川美院新媒体艺术系在张小涛老师的主持下开设了行为艺术课,除我之外,有陈默、幸鑫、杨志超和蔡青都曾参与教学。一石激起千层浪,媒体记者蜂拥而至,课堂旁听、专题报道、电视讨论;艺术圈内也是褒贬不一,特别是针对我在教学中提出学生的创作暂时回避裸体和敏感政治话题两点,更被著文批判。对于这些政治正确的批判也实在是无可反驳,我更认可以安静的流水方式推进事物的发展,日久见人心,路遥知马力,先做事吧。自80年代行为艺术在中国出现,就背负着其它艺术媒介所没有的巨大争议,被文化部批判、被媒体妖魔化、被民众误解,被艺术圈边缘化,太多优秀的行为艺术家不是因专业能力,而是迫于现实遭遇的残酷改弦易张、折戟半途,一路走来,感慨万千,也唯此,在大学里开设行为课程,布局者需要具有巨大的魄力和勇气,这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

  2013年5月,行为课程开设满一年时,川美新媒体艺术系的三位在校生(胡佳艺、王丹丹、徐娜娜)创办了《薪火》行为艺术节,计划每年两届。

  2013年12月22日,第二届《薪火》在川美举办,十三位同学参加,除了新媒体系的在校生,也吸引了已经毕业的和外校的同学参与。活动那天正巧赶上美院考生的专业课考试,这些艺考生意料之外的在川美校园内遭遇到了行为艺术创作活动,我想他们一定会感受到川美艺术氛围的自由与活跃,这应该是给川美加分的事情吧。一段小插曲是校警和几位领导样的老师以妨碍交通为由要求活动暂停,我们的回应是如果他们这样做,第二天就将成为一个艺术学院干涉学生自由创作的丑闻见诸报端,特别是活动已按学校程序申报通过了的情况下,沟通的结果是活动继续。

  我注意到在活动被打扰的这段时间,刘中华持续专注地进行着作品《离开我之后》的创作,这是件沉浸式的体验性作品,需要创作者身心的全然投入,身体在一块儿巨石上起伏、回转、攀援、停卧,持续的互动过程接近40分钟,作品结尾处,作者张开嘴,让一直被含在口中的小青蛙跳入到石头上的一洼积水中。刘中华后来告诉我,当时他有一阵子感受到了周围的嘈杂,但很快的把注意力移回到了自己的作品中。

  刘中华《离开我之后》

  艺术节开场的第一件作品是杨超的《这感情不可轻慢》,作品时间超过一小时,他始终保持着足够的内在能量让作品气息连贯通畅,始终紧紧抓着现场观众的心,我自己是持续的被吸引、感动甚至被震撼。刘中华和杨超都一直在跟随荣涛老师长时间的学习现代舞,因此他们对于身体的使用有着深刻的感悟,这使得他们作品中的身体状态有着撼动人心的气质,象这一类更强调身体性的作品,用语言去描述永远感到苍白无力,你只有在现场,才能深切的感受到创作者所营造的场的力量,它是抽象的,但你就莫名其妙的被感动了。

  杨超《这感情不可轻慢》

  身体作为创作媒材要想好用,需要日常持续的调养与塑造,其训练方式不同于戏剧与舞蹈等表演性艺术,但也有交叉相似之处,到目前为止,作为行为艺术的身心塑造,并没有一套系统划一的训练方法可以沿用,成熟的艺术家也都各自摸索着适合自己的调养身心的方式,其中比较典型的,就是吸收禅宗意念和佛教思想并将其贯穿于日常生活中的修行。从早期的伊芙-克莱因(Yves Klein)、约翰-凯奇(John Milton Cage)到当代的阿布拉莫维奇(Marina Abramovic)、鲍里斯(Boris Nieslony)、阿拉斯代尔(Alastair Maclnnan)等人的作品与生活中都能看到这样的脉络线索,这是一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的训练方式,它通过对艺术家身心的塑造,真正的将日常生活与艺术创作密不可分融合成整体。我自己每每面对这样的艺术家,都能深刻的感受到他们身上散发出的独特魅力,具备如此的身心能量绝非一日之功,需如同持戒的行者,行、住、坐、卧处处皆道场,不断地去感悟和修持。

  吕侯健的作品《初潮2》选择在校外的一处尘土飞扬的建设工地完成,因距离遥远,多数观众无法看到作品的现场。两个多小时中,他用自己裸露在寒冷天气中的瘦削发抖的身体与工地上的粗暴环境互动,这件作品即强调身体的切实体验和真实呈现,也包含有摆拍表演的部分,作者最终是想拍摄完成一部具有行为元素的影像作品。我个人一向排斥在行为创作中有表演的成分,那么这里就存在一个如何去区分表演与非表演的问题,这主要还是由创作者的心态决定,如果作品是向外的,更多考虑的是观众的感受,那就偏向于表演,反之,以艺术家个人主观情绪与思考为主的创作就能最大限度的剔除表演性。还有就是对于身体性的作品来说,身体保持的状态必须是真实的,不可以表演一种状态出来,呕吐就要真的呕吐,流血就要真的流血....。。不可以用戏剧的手段去模仿,这个说来也是话长。

  吕侯健《初潮2》

  例如在冉海锋的作品《无题》中,创作者身体的体验和状态就是真实而彻底的呈现。一根长绳悬挂在树枝上,一端绑着一块儿大石头,另一端倒吊着作者本人,平静的场景中蕴含张力且富于诗意,身体在倒悬的状态下逐渐进入到忍耐的极限直至无法支撑,这时作者开始竭力用火点燃绳索,现场的一位观众在绳子即将烧断前突然跑上去抱住了冉海锋,显然是担心她身体瞬间坠落时头撞到地面的危险。这件作品的形态和气质非常象上世70年代的一些经典作品,单纯、诗意、爆发力、身体的极限体验。

  冉海锋《无题》

  王彦鑫是开行为课后第一个班上的学生,2013年毕业时的行为作品《75平方米》引起很大的关注并获得学院奖,目前在一所大学教书,行为艺术已是他艺术创作的主要媒介之一。这次的《Hero》和他之前的作品相比有了很大的转变,找到了符合他个人气质的独特方式,藏尖锐话题于戏谑、调侃的言说方式中。作品自始至终都是在与观众的紧密互动中进行,真实与戏谑环环相扣彼此交织,观众的情绪被紧紧吸引,你以为是在参与游戏,但被他突然真实的一巴掌打得不知所措,感受着他的温情告白,可突然从手指间流出的鲜血让参与者惊慌奔逃.....。。当他最后爬上一棵大树,大喊“我是超人,我可以跳下去不摔伤,你们信吗?”时,观众已不知是真是假,不知所措,人群中既有喊“相信”的,也有喊“不相信,别跳”的,作品最终在王彦鑫的一句“你说跳我就跳,你以为我傻啊!”的戏谑回答和观众忍俊不禁的哄笑声中结束。

  王彦鑫《Hero》

  说到荒诞性,徐娜娜的《乒乓球》显然也具备这样的气质。她从自己居住的9号宿舍楼出发,一路匍匐在地上用咳嗽的气流吹着一个乒乓球前行,长途跋涉耗时两个半小时来到艺术节的主场地。许多同学目睹了这突然出现在身边的荒诞场景,是搞怪还是艺术,谁又说的清楚。看到这样的作品,观众直觉的反应便是开始搜索自己的艺术经验来判断这是不是艺术,紧接着是追问这样做的意义是什么,经过这样一番折腾,这颗拼命想看懂作品的脑袋基本上就乱掉了。具有实验品质的创作就是这样常常敲打着人们的旧有经验和固定标准,而成长中的学生,最需要这样探索不靠谱事物的好奇心和践行的勇气。

  徐娜娜《乒乓球》

  童文敏的作品《不当英雄的男人》和王丹丹《4995立方厘米》都选择在树上完成,一个在大树叉上,一个在大树根上。童文敏12年从油画系毕业时的创作是一件行为艺术作品,引起了不小的争议,之后就成了新媒体系行为课上的常客,和王彦鑫一样,目前也逐渐成长为创作状态活跃的青年艺术家。面对这些对行为艺术充满热情的已走出校门的青年人,常常不知是该鼓励提携还是淡然相处,行为艺术创作路途艰辛,实在是不敢奢望他们可以走多远,被迫改弦易张的那一天,即怅然于自己的期待落空,也可能悔不当初劝他们选择现实些的生活。《不当英雄的男人》算是不太出彩的作品,之前很长段时间,童文敏频繁地创作和参加展览,已感觉需要停下来思考和整理一下之前的工作。

  童文敏《不当英雄的男人》

  王丹丹的作品《4995立方厘米》本计划是将自己站立的一块大树根(体积4995立方厘米)用凿子分解然后点燃烧成灰,显然工作的强度远远超出了她的预想,三个小时也只是分解了整个树根的一小部分。这个作品是把一个物的物理存在方式进行转化,仅从语言方式的角度上看这更接近雕塑或装置的工作方法。而王丹丹之所以选择树根有她自己的经验在起作用,那就是四川美院庞大的植树规模和到处可见的死掉的树根,作品有对现实环境的理性关注,也有莫名的情绪在起作用。行为课上我强调创作要有感而发,在日常的工作学习中,我们读书、讨论、思考,这些理性的能量储存在头脑中,而当我们有了创作的冲动时,就应该顺从自己的直觉去创作,不必再过多的用理性去分析和修正,要相信直觉,即使计划看上去是那么的疯狂和不靠谱,这可能正是作品超越常规理性局限的能量和方向。此时的直觉,是以长期理性的学习和思考作为基础,并非简单的本能层面的直觉。

  王丹丹《4995立方厘米》

  邓上东2013年刚从重庆师范学院毕业,也是行为课上的常客。他的作品方案是在艺术节当天才确定下来,作品实施前,他自信满满的对我说:“我一定会让现场的观众嗨起来!”。如他所讲,现场气氛极为热烈,观众看到了一场视觉盛宴,直呼过瘾。但我看到的是他对多个著名行为艺术家的作品进行拷贝和拼贴后做成的一个拼盘儿。这样的模仿对以学习为目的来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是有效的,但参加艺术节还是应该拿出自己独立创作的作品呈现给大家,哪怕不成熟,这是对其他艺术家的尊重,更是对自己的尊重。邓上东的身上有着非常可贵的不靠谱的气质,但同时需要修炼出恒定、高贵的内心。

  邓上东作品

  曹碧君通过用透明胶粘住紧闭的双眼完成了白天里长达3个小时的《黑夜飞行》。她凭借听觉在艺术节的现场游走,随机用手中的立拍得拍摄她感受到的有意思的场景,偶然性的选择使她对自己拍摄的照片充满期待,当最后把拍到的十多张图片摆在地上,如同在办一个小型的摄影展览。在行为课上,我们专门有一个室外练习叫“外观”,方法就是闭上眼睛,关闭这个我们最常使用的摄取信息的工具,打开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去感知周围的环境,练习的目的是唤醒我们身体中不经常使用到的感知力,让它变得机敏和灵动。

  曹碧君《黑夜飞行》

  作品的创作意向常常来自于个人的生活经验,在作品《I had a GF》中,胡滔咬碎玻璃酒杯割破自己的手指,用血在纸上写了一封长信,之后细致入微的将写满字的纸用布包好、贴满创可贴,撒上酒精点燃。胡滔在实施作品中保持的超然而平静的气质使作品超越了简单直白的发泄,作品中他咬碎玻璃酒杯的状态、书写的速度把握、创可贴包裹的密度形态、点燃包裹后长时间的静默注视,身体语言的使用朴实而准确。人们常常说行为艺术的门槛低,岂不知任何形式的艺术创作要达到一定的高度都不易,绘画的门槛也可以说低,幼儿园的小孩子都会画画儿。行为艺术的技法常常是一种经验,有时象一层窗户纸,捅破了觉得简单,不捅破你5年10年也不一定能摸到门道。特别是多以身心作为主要材料进行创作的行为艺术家,修的是内涵和气场,更需要长期的自我训练。

  胡滔《I had a GF》

  胡佳艺的作品《海上的日子》特意选择在傍晚时路灯点亮后开始,在现场播放的海浪声中,她身穿白衣、伸直双臂、头顶白色枕头在起伏的路上缓慢前行到一盏路灯下,将枕头捂在面部用牙齿咬着的刀片将枕头逐渐划开,当把枕头用线缓慢的拉向空中时,白色枕头中的白色羽毛在路灯昏黄的光线中纷纷扬扬的落下,“下雪啦!”。这件作品为我们在现场制造了一个超现实的情境,象一个荒诞的梦抑或是可爱的童话,气氛温暖、浪漫而感人。

  胡佳艺《海上的日子》

  从活动开幕就开始一直持续到最后的是李林的作品《一个字》,每当别人的作品完成时,他就使劲大声、长时间的鼓掌叫好,现场观众被迫注意到这个人的怪异举动,也逐渐意识到这原来是个作品。李林的方式常常是让自己的作品与周边环境打遭遇战,例如他曾在《不靠谱》展上实施的作品就是兜里揣着发出叫床声的手机在校园中跟踪女同学。

  李林《一个字》

  《薪火2》上大家的作品形态和语言方式较之前更加丰富多样,有强调身体性的作品,也有强调概念性的作品;有精心构建的情景类作品,也有选择特定场域独自进行的作品;有个体沉浸式的作品,也有强调现场互动性的作品;有的作品非常仪式化,有的日常化的已经不象作品了;有的作品抽象晦涩,有的隐喻象征;有的作品极限刺激,有的诗意唯美,有的小清新的让人绝望....。。哈哈。从这些年轻的创作者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到可贵的想象力和令人足够的激情,这让人兴奋,行为艺术教学的宗旨,不是让大家去掌握一门创作手段,而是通过对行为艺术这一最难归类,也从来拒绝归类的艺术方式的学习,去拥有无所不可的探索的勇气和一颗乐于试错的勇敢的心。

  艺途艰辛,我们都在路上,善思敏行,同道共进!

关于我们 | 交易所开户入口  |   客户端下载 | 加入收藏

Copyright © 2016-2024 云翼收藏网(www.3219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