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王溪楠)艺术史家巫鸿的新著《荣荣的东村:中国实验艺术的瞬间》日前由世纪文景出版社出版中文简体版。
东村位于北京东三环和东四环之间。上世纪90年代,一群挣扎在贫困线上的艺术家和音乐人把这个破败村庄当做自己的家园,组成了一个前卫艺术的核心群体“东村艺术家”,他们创作出一系列中国实验艺术的经典作品。鉴于“东村”之于中国实验艺术的特殊地位,艺术史家巫鸿上世纪就曾希望撰写一部“东村史”, 一开始他像以前写中国当代美术史的手法那样,对张洹、马六明、苍鑫、荣荣、邢丹文等艺术家进行访问,了解到不少趣闻逸事,但发现这些与他希望撰写一段“客观历史”的意图产生了激烈的冲突——因为每个东村艺术家对于中国实验艺术源头的一些重大事件常常有着相当不同的记忆和表述,这些个人化的微观历史的差异与叠压,恰恰展现出这段中国实验艺术神话的丰富与多样性。犹如黑泽明的《罗生门》。于是他选择了从荣荣的视角来展开叙述,于2003年完成此书的英文版。
在这本书中,巫鸿以摄影家荣荣的镜头、日记与书信作为特定的视线与声音。这本书之所以采用了荣荣的视点,主要是因为荣荣不但给东村和它的艺术家居民们留下了大量影像,而且在书信、笔记和回忆录中对与东村有关的实验艺术活动进行了相当详细的记录。在这种还原历史现场的过程中,读者有机会以完全不同的视角理解那些表面上残酷冲撞的视觉形象背后所隐藏的历史真相。书中包括了三组摄影作品:1993年至1994年原生态环境中的东村艺术家及其艺术创作;东村艺术家群体被迫解散后,1994年至1998年继续的行为艺术项目;以及荣荣从“东村”到以后日子里的自摄像。
“这份档案的目的,在于探索这些照片在历史层面、艺术层面、自传层面上的诸种意义,它有关内在空间和外在空间之间——关于一个艺术家的内心世界,包括他的美梦、幻想、激奋、焦虑,同一段集体的历史之间——微妙的交互影响。” 巫鸿表示:“此书不一定完全客观,因为是用艺术家的眼睛看,如果条件许可,我可以写‘张洹的东村’ ‘马六明的东村’或‘邢丹文的东村’,他们的经验和记忆很可能不同。这是一种写中国当代美术史的方法,通过中国艺术家回忆,蛮有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