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孟语
与很多一线的大家作品相比,青年艺术家的作品在市场上更具优势,一方面符合中低消费者的购买力,另一方面创作视野更加开阔,作品更具想象力,一批“70后”艺术家在学术上已经得到了认可,而“80后”艺术家则利用自身的学院教育背景,大胆地开拓自己的艺术表现,他们都是未来中国艺术市场的中坚力量。
市场机构轮番轰炸
当前整体处于调整阶段的艺术市场寻找新的增长点,青年艺术家开始普遍受到关注。无论是拍卖会、艺术博览会还是画廊、美术馆,都在推出青年艺术家的展览,从“青年艺术100”到“大艺博”,从“CAFAM未来展”到“大学生提名展”,以“青年艺术家”为主打的展览此起彼伏。
北京荣宝从2011年秋拍开始,开设了“新人新水墨”的专场,专场中不少是80后艺术家的作品。总经理刘尚勇表示:“对于初入门的藏家,他们受眼力、理解力的局限,很难花大价钱去购买成熟艺术家的作品;80后艺术家整体门槛低,比较适合他们入手。”大部分收藏者表示,既然买了年轻艺术家的作品,就不是从很短线来考虑的。如果把年轻艺术家的作品当做资本或资产,像炒股一样低买高卖,还不如购买成熟艺术家的作品。
谁是下一个“刘小东”、“曾梵志”
青年艺术家的作品为何如此受到关注,主要原因要通过历年拍卖上的成交记录来说话。1999年,刘小东《白胖子》在北京瀚海以44万元人民币拍下,这一年刘小东32岁。该作品于2010年以3102.4万元的高价成交,其增长幅度高达70倍。
作为同样是青年艺术家的曾梵志,其作品《协和医院》于2005年在香港佳士得以120万成交,这时的曾梵志28岁。时隔5年之后,在保利拍场上,其价格是3416万元,2013年该作品出现在香港市场,拍出了1.13亿港元的好成绩。今天的市场在发现和寻找下一个“刘小东”、“曾梵志”。
近两年,在当代艺术处于调整期的格局下,个别青年艺术家的作品直线上升,成为市场黑马。2013年贾蔼力的《二月物语—过去(床)》、《早安,世界》在香港苏富比分别以580万元和340万元成交,其另一作品《疯景》也在中国嘉德以483万元的高价成交,今年他的作品《1979.6.1》在香港佳士得春拍上以628万港元的高价成交。出生于1983年的陈飞作品《熊熊的野心》在北京苏富比以542万元成交,这件作品在2010年曾在北京翰海以30.24万元成交,这一新成交价为“80后”青年艺术家的市场发力创下了新高度,带动了“80后”青年艺术家的市场热潮。2014年的春拍中,陈飞的作品继续保持强劲的势头,他2006年创作的《沉浸在幸福的海洋里》在香港佳士得以87.5万港元成交。
2014年,青年艺术家的水墨市场表现同样强劲。保利香港春拍中,80后青年当代水墨艺术家郝量2010年创作的《幽暗》以195.5万港元成交,此作曾经在2011年11月天成国际以17.7万港元成交,不足3年的时间,涨幅达10倍。郝量的作品从首次拍卖至今仅仅用了3年的时间,凭借在拍场上出现的9件,已经开始凸显出其在当代青年水墨中的领先地位。在中国嘉德春拍中,王冠军《女人三十》以460万元成交,刷新艺术家个人拍卖纪录。徐华翎、杨珺的作品均高价成交。
争议与火爆并行
首届CAFAM未来展策展人冯博一认为:“青年艺术家的创作具有不确定性,用‘生态’ 、‘群落’这样的概念去研究这一群体,比较贴切和准确。如今的时代给了青年艺术家很好的机会,各种青年艺术展让青年艺术家被关注、被推广。 ”2012年度“青年艺术100”项目引入影像艺术家和韩国青年艺术家作品同台展出,更加多元化和国际化;广州53美术馆方面逐步推出青年艺术家的个案研究展览系列,关注并研究青年艺术家背后的本土文化根源与价值;中央美院美术馆举办的首届CAFAM未来展中,93位青年艺术家用近200件作品书写了一份“亚现象·中国青年艺术生态报告” 。冯博一表示:“中国艺术市场本来就有泡沫,青年艺术市场当然也会有泡沫。但艺术市场的未来一定是属于年轻人的,会有一批年轻艺术家脱颖而出。艺术需要花样翻新,经典的、大师的作品只是在拍场上比较风光而已。 ”
北京天问国际拍卖总经理季涛表示,近年来,由于拍卖市场的火爆,促使许多青年艺术家绕开画廊,直接进入了拍卖市场,通过拍卖场上知名度的传播和价格的影响来提升价位。但这并不见得是坏事,他表示1996年以后,有一位当时并不很知名的画家每月都向他所任职拍卖行的小拍上送作品,几年之后,他在业内的知名度和价位都有了很大的提升,后来他的画已经能够进入到知名拍卖行的春秋大拍中,价格提升了20倍以上。可见,青年艺术家如果单纯从市场角度考虑,还需要对于市场做足功课,积极参与了解艺术市场的运行。也有不少业内人士表示,青年艺术家专心创作就好,市场的事情交给经纪人或画廊来打理就好,否则作品质量难以得到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