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林(广州美术学院教授、批评家、策展人)
大热暑天,学校放假,朋友们各自安排,迅速散去。大家只是在朋友圈里欣赏对方的旅行、度假、读书、发呆或者依然不断发生的展览。于是,想到自己曾经围绕画家梁小延的一批抽象作品完成的展览题目“你命名你的”。
小延对自己的这一系列作品,一直以一个非常真诚的题目命名。“你命名你的”意味着画家愿意给予观者足够的空间,同时也表露了作为创造者的强烈自信。于是,我顺着艺术家的指引,将画作中值得思考的东西阐释一下,尝试进行一次我的“命名”。某种角度看来,它们所传达出来的特殊气质是值得用不同的方式进行感受、思考的。勇敢的艺术家,都是在自己的疆域漫游,顺应她的指引,我们所获得的愉悦必不同于其他。
但凡抽象绘画,都会遭遇关于“主题”的尴尬提问。小延持续数年的画面实验,多少带着一些对“主题”的逃离。这些偏向于精神性的图像,原本就发自她对世界、生活的模糊性的感知,并非从具体中抽离、提炼。
在我们多次的对话中,我渐渐获得肯定的答案。世界在画面上生发、蔓延,不流连于象征或者抒情,只是将精神、情绪通过笔触、色彩、构图物化,而此间的“物”绝非世间的物本身。导致这种逃离的,应该是艺术家在成长经历中时时遭遇的两难。生于上世纪70年代、成长于中国现代艺术肆意生长的80、90时期,并且一直面对周围学术环境的影响,小延所向往的创作方式,表现出的创作姿态,都明确地表示她将超越从小到大浸染其中的绘画与物象的关系。从附中、油画系、研究生阶段一路过来,精神探求、视觉经历都足以令她的主观意向渐渐浓烈,她的努力也带出一些这个年龄阶段艺术家追求的象征意味:打破旧有。
“你命名你的”并非简单地抗拒图像叙事,同时也不是刻意追求所谓东方禅意。这是小延在语言方面的修炼所带来的丰富性决定的。从制作画布开始,她就愿意以充分自我的状态建立新的感知秩序。线条与色面之间的距离、纠结、刺穿,产生各种关系。这些语言上的尝试与媒材的选择、运用联系在一起。
抽象绘画都涉及材料的探索,小延一直停留在自己用色料调节的阶段,也与她多年进行的油画修复研究关系密切。她在对不同时期的作品进行修复的过程中理解到物理材料的性能,修复过程有多谨慎,创作中就能够享受同样量级的自由。画面的“词语”因而都体现出独立的追求,甚至但凡产生具体联想的因素,都尽量地避免,其中,包括题目本身。
艺术家的创作总是在探求自我的可能和极限,当梁小延以持续数年的创作将自己驱遣到一个特殊的领域,关于画面的思考在这里几乎能够等同于关于艺术本身的思考,出于对她的超然的认同和敬佩,我将前言题为“我命名我的”。正如海德格尔所言:把作为语言的语言带向语言。
那以后,更是常常期待着再次获得与艺术家共同合作,各自命名的愉快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