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一世纪,国际视角中的艺术生态正在诸多后工业时代关键词的降解—生成中不断地嬗变和溢出。媒材的溢出、技术的溢出、观念的溢出。艺术史的丰碑上镂刻着视觉艺术在绵延着的意识形态下的自我成像——“古典”的成像、“现代”的成像、“当代”的成像?
当代艺术在后工业时代的语境下显现出对非美学的观念集聚—转置的自觉诉求继而实现自身辖域的溢出。让-保罗•萨特的视角、雅克•拉康的视角、鲁尔•瓦纳格姆的视角、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的视角、阿兰•巴迪欧的视角、吉尔•德勒兹的视角?
当代艺术家有且只有在对跨学科的德勒兹意义上的“千座高原”的辖域化—解域化—再辖域化游牧中通向观念生成的俄林波斯圣山。
响彻在街角和学堂中关于意识形态暴力的重复了一遍又一遍。人们在诞生的时瞬就开始了在使服从的他者的语言学意义上的符号框架中被服从。德勒兹认为“脑与现代世界相等”——大脑将本来像洪水猛兽的政治和社会驯服而呈现了“自然化”的姿态——全球资本主义的系统正通过大脑来实现对我们的控制。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习惯于在同一性的幻象之中。直到自己窒息在一次又一次的重复中,才听清激昂讴歌的主旋律是安魂曲。关于审判庭,原告是自我、被告也只能是自我。日常生活充斥着暴力的意识形态的雾霾作为我们呼吸着的空气中的类漂浮物游离式地存在。
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获得一种审视的视角?游牧!唯有游牧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