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中国安徽省长江边的芜湖市,是一个拥有380万人口的中等城市,奇瑞汽车制造即诞生于此,历史上,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这里被列为通商口岸,因盛产稻米而拥有四大米市之首的称谓。
改革开放以来,芜湖市的经济迅猛发展,城市建设日新月异,曾有十里长街之称的古街道在改革开放初期遭遇损毁,荡然无存,所幸,位于现城市中心占地31公顷的芜湖古城原址,只有小部分遭遇破坏,二十余年来未遭强拆、强建,保存相对完整。近十多年来,芜湖市政府针对古城改造,数度方案,未有开发,在中国大幅度城市化的推进中,该古城遗址周遭高楼林立,古城几成孤岛,近十多年来,政府接受了十里长街拆迁的教训,对这块城市中心极富创造GDP的宝地按兵不动,保存了历史遗存和清代、民国的古迹建筑,所有古街道及古城建制亦完整保留。未有任何破坏,成为中国城市化进程中古城镇建设中的一个特别个案。
作为在芜湖出生的艺术家应天齐,从2001年即参与到家乡古城的保护改造之中,2007年被政府聘为芜湖市政府古城改造的策划、顾问,应天齐制定了古城保护、开发的最初定位策略。
2011—2012年应天齐两次将自己在中国城市化进程中面对历史、遗存遭遇现代化境遇的文化思考,通过芜湖古城这一个案,创作了诸多当代艺术作品,并参加了第54届威尼斯艺术双年展,2012年更是以个展的方式参加第十三届威尼斯建筑双年展,(平行展)并因此创作了绘画、装置作品《世纪遗痕》、《囚》、《砖魂》,影像作品《遗痕、沧桑》、《废墟之殇》等在国际、国内艺术界,文化界引起强烈反响。,
从威尼斯双年展归来,应天齐面对全球50多个国家的建筑师对话及研讨,产生对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拆迁、重建问题更为深层的思索,根据芜湖古城的历史遗存现状(详见备注中古城历史遗存现状研究)提出“遗存,再生”的新的思路。
应天齐认为:修旧如旧,全方位的恢复旧存只是古城改造重建的一种模式,不顾历史遗存和历史文脉的强拆强建,非科学地建造一些假古董或不伦不类的新建筑,显然是一种破坏,如何在古城建设中强化文化意识,注重历史现存和历史文脉,根据不同的遗存现状深入研究,注重科学,放慢脚步,使得遗存得以真正保护,恢复和重建、改变追求GDP的强拆强建。更重要的是,让这一代人的文化思考和时代印记包括对遗存的珍重,珍视如何注入到古城的建设之中。保存历史的记忆,重建古城 ,让古城焕发新的生命,是“遗存·再生”艺术计划的主导思想观念,也是古城改造策划、规划和建设的指导思想,这是一个全新的课题,因而在启动建设之际,强化这一保护遗存的意义,显得特别重要!
应天齐提出“遗存、再生”大型当代艺术活动”的构想,得到了芜湖市政府的配合和支持,
应天齐 遗存、再生——芜湖古城艺术计划
计划一:举办芜湖古城历史文脉的公共文化讲座活动
在芜湖“市民文化大讲堂”做题为“芜湖古城的历史遗存现状的当代意义”专题讲座,通过讲座使得市民对待古城历史沿革、变迁的状态产生认识,在古城复建的全过程中,自觉、热情、有效地参与到这一事件中来,让保护历史、保护遗存、复建古城成为民众的共识。
讲座名称:
“遗存﹒再生 —— 芜湖古城历史遗存现状的当代意义”
主讲人:
芜湖籍著名艺术家、深圳大学教授、芜湖古城建设专家顾问
讲座内容:
以芜湖古城自汉经宋、明、清、民国及建国之后的历史演变为主线,以现存历史遗存为根据,以历史事件、年代更迭、城市建设、文化流变作详实而具体地分析,阐明芜湖古城现存的建筑价值、文化价值及其在当代文化发展中的现实意义,凸显出芜湖古城在当今中国城市化进程的时代背景下独具的特点,以及如何在古城建设复兴中彰显遗存、再生,古城、复兴的特别意义。
时间:2014年9月13日
地点:市民文化大讲堂
主办:芜湖市委宣传部
计划二:发动组织市民走入芜湖古城现场,开展保护遗存的拣砖活动。
活动名称:
应天齐“遗存﹒再生 ——芜湖古城艺术计划”
活动发起人:
应天齐(芜湖籍著名艺术家、深圳大学教授,)
共同发起人:
付志强(建筑规划专家、芜湖古城规划导则制定人)、
胡石(东南大学建筑系教授、建筑师、博士)、
刘克峰(台湾科技大学建筑系教授,建筑师、博士、第十三届威尼斯建筑双年展台湾馆策展人)
主办:
应天齐工作室
学术主持:
王林 (四川美术学院教授,第54届威尼斯双年展策展人)
彭峰 (北京大学教授 艺术学院院长 第53届威尼斯双年展中国国家馆策展人)
杨卫(黑龙江省当代艺术研究院院长 著名艺术批评家)
郝青松(天津美术学院教授 著名艺术批评家)
时间:9月15日~9月20日
活动内容:
由艺术家和建筑师共同发起,由芜湖市古城办配合组织,发动市民走入芜湖古城现场,拣寻各时代建筑遗存的完整砖块,每日举行两次,每次200人~300人,每人拣寻十块完整遗存砖块,交付指定地点,同时,拣寻一块不可用之断砖、残砖,擦去浮土、尘埃,用专用笔签上自己的姓名和拣砖日期,交付给该活动发起人艺术家应天齐,由艺术家将这些签名古残砖制作成艺术作品,永久陈列于建成后的“芜湖古城文化中心”。
在收集古砖的现场,备有2000只木箱,拣砖者需亲自将拣寻的砖块交付给工作人员,存入木箱,并由古城办公室的工作人员贴上封条珍重保存这些砖块,用于古城即将启动的建设之中。
现场备有电话亭话吧,拣砖者可自由进入话吧发表感言,这些感言和录影将由艺术家制作成DV作品,永久保存在建成后的“芜湖古城文化中心”,作为该项活动的永久纪念。
由摄影师专门拍摄每位拣砖者纪念肖像留影,和拣砖的现场活动影像,这些照片和影像将永久保存在古城文化中心,并由古城办公室经电脑上传至专门空间,由拣砖者自由下载留念。
拣砖活动具体程序:
召集拣砖者
市民网上报名和定向组织两种方式同时进行:
A:网上报名
在媒体公布和展开报名,于媒体广告、宣传资料及电视广告上公布报名电话号码和报名方法,市民文化大讲堂可现场报名,也可网上报名,然后根据报名先后顺序,提前一天向报名者发送手机短信或微信,通知报名者具体拣砖时间、地点,凭短信或微信和身份证前来古城参与该项活动。
B: 定向组织
联络团市委、妇联、教育单位、学校、各群众团体,定向组织每次150人~200人按时前来古城参与该项活动
活动具体要求
A:拣砖者到达古城后,先集中听取工作人员讲解和观看介绍该活动过程的视频,了解有关注意事项,阅读发放的宣传资料。
B:领取并佩戴拣砖者准入证,在工作人员带领下进入指定地点,拣寻完整的古城砖块,每人需拣足十块古砖块送交到指定地点,并由古城工作人员放入备好的木箱,贴上盖有古城办公室印章的封条存放。
C:拣砖者需寻找断砖、残砖一块,签上自己的姓名、拣砖时间、拣砖证号码,交给发起人应天齐,作为制作纪念性艺术作品之用。
D:按工作人员指引,按序进入指定的话吧,录影、留言。
计划三:(计划中,待实施)
利用古城废墟中拣出的古砖作为原材料,在古城中间主要地块建造占地约5000平米空间的古砖广场,广场全部使用民众在拣砖活动中捡拾的古砖铺就,同时在广场中建造“古城文化中心”博物馆,博物馆群落的造型犹如几块巨型残砖相互依存的形态,这是一件由建筑组成的公共艺术建筑类雕塑作品,博物馆中主体将成为“芜湖城市历史遗存史料馆”和《世纪遗痕》当代艺术馆,为中国的废墟文化留下永恒的记忆。
计划四:(计划中,待实施)
以《遗存·再生》作为选题申报2016年“第十五届威尼斯建筑双年展平行展”,展览以一个艺术家和四个建筑师的对话方式,以芜湖古城改造项目作为主题,强调遗存、再生,保护、重建、复建、再生的基本思想观念,以当代艺术的方式向世界作出回答,回答中国面对在现代化进程中如何直面问题,解决问题,以及所持有的的理性态度。
整个当代艺术计划含DV、雕塑、装置、建筑、行为、大地艺术(大体量建筑涵盖于整体的大装置中)。集中反映了面对中国城市化进程的人文思考,应天齐认为:“中国在高速推进现代化的进程中,已付出了许多惨痛的代价,艺术家除了批评、质疑、彷徨、惆怅、愤怒之外,还应正视现实、积极面对,担当起自己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和体制平行\共存并产生积极意义。是这一代中国当代艺术家所应肩负的历史使命”。
古城历史遗存现状研究 应天齐
芜湖古城面积31公顷,位于长江和青弋江的交汇处,历史上虽经汉、三国、宋、明、清等历朝历代沿革,但至今所见到的遗存仅仅是清同治年之后的建筑风貌。清咸丰年间,太平天国和清军在此激战,将古城损毁,重要古建皆毁坏殆尽,几成废墟,目前城中尚存太平天国小天朝遗址,作为历史见证。古城于咸丰年之后至同治、光绪、宣统再经民国重建至今经历了不足100年历史。这一段历史,列表如下:
清咸丰元年(1851年)太平天国金田起义,两年后约1853年,太平军攻入南京,芜湖古城在此时经历战乱数度战乱,古城焚毁殆尽!
1853年~1860年 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
1861年 咸丰驾崩改年号同治
1862年 清同治年古城方开始重建,经光绪、宣统至民国。
从1853年太平军战乱使古城遭兵毁至1912年清灭亡,中华民国建立,从历史上来看,古城重建在清朝仅半个世纪,约59年的光阴,加上中华民国的37 年总计96年,期间经历二次鸦片战争,同治、光绪、宣统至民国,加上北伐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重大历史变迁,影响着重建的速度,清末民初,由于五口通商,长三角经济的兴盛,西方列强入侵,西方文明对中华文明渗透,对古城的复建产生着影响,这是一段在战争、革新、革命的动荡变革中行进的历史,西方的工业文明、西方文化冲击着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基,从而影响着市井生活,影响着传统的价值观念和审美观念,清末民初在芜湖弃旧城而建新城建的格局,也使得古城的复建处于相对边缘的状态。
由于芜湖临长江水道直连上海,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芜湖成为通商口岸,上海是中国最早的工业文明的重镇,对芜湖产生辐射,修建了铁路、航道,使芜湖改变了历史上沿青弋江水路发展,而成为沿长江航道发展的城市,
从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到1949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共经历37年,民国期间芜湖市沿长江走向建成了中山路和新芜路、国货路的丁字格局,直连长江,同时芜湖新城发展迅速,建成芜湖海关、万安救火会、弋矶山医院、天主教堂等西洋建筑,这样的发展也影响着芜湖古城复建的建筑风貌,
所以从目前调研结果看,古城内民国建筑有九千平方米,占古城遗存面积二分之一强,比现存清代建筑遗存6000平米多出三千平方米,从而形成了古城建筑风貌以清代和民国建筑为主体的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