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婷
5月9日,第56届威尼斯双年展的开幕使这个具有120年历史的艺术大展再次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
威尼斯双年展由国际艺术展(即主题展)、国家馆、平行展三部分组成。今年的国际艺术展主题为“全世界的未来”,共邀请来自53个国家和地区的136名参展艺术家,中国艺术家徐冰、邱志杰、季大纯和曹斐获邀参展。双年展的国家馆共有89个,各国家馆就“全世界的未来”这个母题,结合自身地域、社会、人文和热点议题进行了形式多样的演绎。平行展是经过双年展组委会认证的独立艺术项目,这次也达到44个之多。由于威尼斯双年展将持续半年时间,其间举办的其他展览不计其数,这使得威尼斯双年展无可置疑地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视觉艺术盛会。
文化价值引发讨论
双年展开幕后各种评论纷至沓来。本届双年展策展人恩威佐·奥克维以他一贯的观点策划了展览并选择艺术家,他认为“政治是当代艺术双年展的一个背景,而不是一个产生的动力。”“大家可以看到,随着人口和观点的自由流动,能够为各个国家的艺术家提供一个多元化的视角,帮助我们解读复杂的,快速发展的当代艺术中的种种现象。”意大利资深策展人温琴佐·桑弗认为“这次国际艺术展乏善可陈,展览过于强调政治性,放眼望去,巨大的视觉奇观和晦涩的文献作品占了很大部分,那种直指人心的作品并不多”。台湾资深评论家陆蓉之则认为:“这二三十年来,各国双年展和德国卡塞尔文献展基本上掌握在一小群策展人手中,他们互相推举,跑遍世界各地的双年展,展出名单重叠,作品形式雷同。”
中国参与成为常态
与上届双年展一样,中国艺术家参展依然踊跃。今年中国国家馆主题为“民间未来”,由中国对外文化集团携谭盾、刘家琨、陆扬、文慧和吴文光作品参展,可谓超级跨界。圣马力诺国家馆的主题为“友谊中国”,李磊、马元、许迪奇、刘若望、张红梅与6位圣马力诺艺术家同场展出作品,备受瞩目。而以华人为主体的双年展平行展项目就达8个,分别来自上海喜马拉雅美术馆、湖北美术馆、广东美术馆、潘天寿艺术基金会、香港m+美术馆、澳门艺术博物馆、台北市立美术馆、台北当代艺术馆等。华人同行相互串场鼓劲也成为威尼斯的一道风景。随着华人地区当代艺术的日益强劲,华人艺术家参加威尼斯双年展已经成为常态。
运营模式可资借鉴
威尼斯双年展的举办给威尼斯这座古老的城市增添了巨大的活力,也有批评意见认为威尼斯双年展已经成为向世界人民“圈钱”的工具,而曾经担任过上海双年展组织工作的艺术家李磊却不这么认为。李磊说:“一个大型项目如果能够成为城市发展的动力和文化创新的引擎,那是功德无量的事情,威尼斯双年展有许多可资借鉴的经验。首先他们在威尼斯双年展这个大品牌下孕育出了威尼斯电影节、威尼斯建筑双年展、威尼斯戏剧节、威尼斯音乐节等项目,使得威尼斯全年都处在文化热点之中;其次,通过项目高端定位吸引全球最具活力的人才和成果在威尼斯集散,促进当地社会、经济、文化持续发展;再则,威尼斯双年展引入社会化运营机制,通过理事会决策、基金会支持的方式,政府保基本,社会促提升。就拿双年展的艺术展来说,除国际艺术展由组委会承办外,国家馆、平行展都是由社会办的。”可见威尼斯双年展所孕育出的运营模式也是其能够保持活力、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艺术成果的大型会展在西方国家已形成成熟和老练的运营套路,并拥有富有经验的人员。其成功的奥妙和被诟病的问题,都是值得在这方面还缺乏经验的中国同行借鉴和研究探讨的。我们完全可以在此基础上摸索出一条更符合中国文化发展环境的路径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