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窑的窑址
哥窑是五大名窑存世瓷器之中谜团最多的。到目前为止哥窑的窑址至今仍然还没有定论,有人说在河南,有人说在景德镇,有人说在杭州,还有说在浙江龙泉。清人许之衡在《饮流斋说瓷》说:“哥窑,宋处州龙泉县人,章氏兄弟均善冶瓷业,兄名生一,当时别其名日哥窑,其胎质细,坚,体重,多裂纹,即开片也。”这就是说, 南宋处州龙泉县(今属浙江省)有章姓兄弟俩以烧瓷为业,哥哥章生一烧的瓷器以胎细质坚、断裂开片为特色,因而被命名为哥窑。而弟弟烧制的瓷器叫“弟窑”,也叫龙泉窑。
但是1956年以来在龙泉县的考古发掘,发现了黑胎青釉、细丝片纹的龙泉青瓷。人们对这一说法却仍抱有怀疑,因为传世的宋代哥窑,琢器造型多仿青铜器,俨然成为宫廷用瓷样式,按理应该出自官窑;而如上所述,章生一的哥窑显然只是民间私窑。
推荐阅读:哥窑
另一种说法是, 哥窑是南宋皇帝在偏安江南时,仿造其皇兄建造官窑的形制, 建立了南宋官窑, 因为是学着哥哥的样子建造的窑,所以被叫做“哥哥窑”。明代曹昭的《格古要论》中记载道:“哥哥窑,旧哥哥窑出, 色青浓淡不一,亦有铁足紫口……今亦少有”。意思是说哥哥窑的瓷器, 是南宋哥哥窑生产出来的,器物青色的釉面上开有浓淡不一的纹片,也有紫口铁足的特征, 今天已经很少见到了。
根据史料记载, 宋高宗曾“袭故京遗制,设窑于内修司、造青器,”宋高宗仿照哥哥的制瓷风格烧造御用瓷器,民间就形象地把这种具有汴京官窑风格的窑称为哥哥窑。
但后来一些研究考证发现,二者的土质颜色不符,对哥窑窑址难下判断。随着类似文献资料的不断发现和考古资料的充实,然而奇怪的是哥窑的重重迷雾反而更加的扑朔迷离。其原因在于缺乏同代文献,而后代文献也是零零碎碎,甚至互相矛盾。虽然目前解决了一些问题,但在惊喜之后,蓦然回首,人们发现,这些实物资料以及由此而得出的结论往往与文献记述无法对应,有些甚至南辕北辙 因此,哥窑问题依然迷雾重重。
目前,北京故宫博物院认定的宋哥窑瓷器约有60件,其中以各式瓶、炉、洗、碗、盘为最多,瓶的种类有八方贯耳瓶、贯耳瓶、胆瓶、弦纹瓶等;炉有双耳炉、双耳三足炉、筒式炉等: 洗有葵花洗、圆洗、菱花洗等; 碗有葵瓣口碗、八方形、花口碗等;盘有葵瓣口盘、菊花盘等, 此外还有小罐等。台北故宫博物院还有花插、渣斗、单把杯、壶等器型。不过, 由于前人记载的混乱以及哥窑窑址的迷踪,这些传世哥窑瓷器的认定并不十分准确, 其中很可能包含有南宋官窑、龙泉窑、元代杭州地区的其他窑口, 明清时期仿哥窑器物等。
哥窑的鉴定
一件瓷器的创作往往具有较为鲜明的时代特征。由于不同时代存在着不同的审美情趣,不同的生活习惯和不同的技术水平,从而制作出来的瓷器总是具有不同的特点。另外,一件瓷器的烧制也具有较为鲜明的窑口特征。由于不同的窑口采用不同的原料和制作工艺,同一窑口不同时代也常常采用不同的原料和制作工艺, 生产出来的瓷器也具有不同的特点。因此一般来说, 鉴定瓷器要从瓷器的断代、烧制的窑口以及生产工艺几个方面综合来考虑。
具体来说,我们要认识一件瓷器,首先要认真学习陶瓷发展史,深入地了解不同时代瓷器的具体特征、窑口特征和生产工艺。在此基础上,通过对具体器型、胎釉、装饰工艺等的观察和比较,从而判别一件瓷器的真伪。
器型方面:仿品总是刻意去模仿真品,然而在比例、大小、协调性等方面总会出现细微的差别。
胎釉方面:仿品很难模仿到惟妙惟肖。因为胎釉的原料拣选、淘洗、配比成分、烧成火候等没有严格的标准,完全依靠古人的经验积累, 因此只要与真品进行细致的比较和观察, 就可以发现区别。
装饰工艺方面:包括胎装饰(如镂空、刻花)、釉装饰(如色釉、开片)、彩绘装饰(如釉上彩、釉下彩)等,历代更是千差万别,仿品也是良莠不齐,只要结合实物,认真观察比较,种种仿制的伎俩就不会逃出我们的眼睛。
哥窑最重要的特征便是紫口铁足, 金丝铁线。明代曹昭在著名的文物著作《格古要论》中指出: “旧哥窑色青,浓淡不一, 亦有紫口铁足。” 所谓紫口, 是指口部由于釉厚,露出紫色的胎骨; 圈足露胎的部分, 呈现铁褐色的颜色。金丝铁线紫口铁足是哥窑瓷器的最显著特点。
哥窑还有一个最奇妙,又最容易被人忽视的特征, 即所谓“攒珠聚球” 。著名古陶瓷鉴定专家孙瀛洲在其《元明清瓷器的鉴定》一文中说“如官、哥釉泡之密似攒珠……这些都是不易仿作的特征”,“攒珠” 指哥窑器中之釉内气泡细密像颗颗小水珠一样,满布在器物的内壁和外壁或内身和外身上。“聚球”比珠大,数量少,一般呈圈形排列在器物之内壁。因此这成为辨别真伪哥窑的一个重大依据。
参考阅读:哥窑与弟窑
哥窑的审美情趣
现代人的审美情趣往往追求华美,而古代文人的审美中,追求一种病态的缺陷美,哥窑烧制过程中形成奇特的残缺,反而成了人们大加追捧的元素。哥窑虽是民间私窑,却在后世备受人们青睐, 元明清仿制者颇多,但其制作工艺已不能与宋代哥窑相媲美。
虽然哥窑的谜团接踵而来, 始终让人无法看清它的真正面目,但是哥窑仍然受到很多人的追捧,拥有一件宋哥窑足以傲视同侪。1992年,佳士得(香港)拍卖过一件宋代哥窑八方贯耳瓶, 虽然当时有人持不同看法,但仍拍出1000万港元以上的价格。就算是清代仿品,如今的价值也十分惊人,2006年, 一件清雍正“仿哥窑八卦纹龙耳宝月瓶”以23.2万英镑成交。随着亿元古董时代的到来,哥窑这种高占瓷的价值不可限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