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清代康雍乾三位皇帝,人们脑海中一般都会浮现这样的印象:康熙仁厚大度,雍正严谨精细,乾隆倜傥洒脱。有趣的是,三位皇帝的性格差异不但表现在各自鲜明的执政风格中,还影响到了官窑瓷器的制作。
那些品种丰富、质量精美的清三代官窑瓷器或古拙、或雅致、或华贵,既一脉相承又风格各异。通过它们,今天的我们似乎还可以听到康乾盛世那悠远而厚重的历史回响。
康熙朝瓷器浑厚古拙
官窑作为皇家窑口、官家企业,所烧制的瓷器与皇帝喜好有着不可分割的密切关系。康熙时期,在瓷器发展上有两项重要的制度安排。其一是恢复了景德镇御窑厂,其二是设立了专门的督陶官。这些督陶官有的是内务府官员,有的甚至直接由江西巡抚出任。
“不要小看这些制度安排,它们对瓷器发展起到了重大的推动作用。”资深收藏世家、瓷器书画评论家刘靖华教授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康熙时期的著名督陶官包括臧应选、郎廷极、年希尧。其中,郎廷极就是江西巡抚。代表康熙瓷器艺术顶峰的“郎窑红”就是在他的督造之下烧制成功的。
刘靖华说,由于康熙在位时间长达61年,其瓷器烧造水平有一个由粗辛到精细的发展过程。早期瓷器,虽然浑厚但比较粗辛。比如,很多瓷器底部会出现“火石红”现象。此外,还有跳刀、粘矿、闪青等现象。这些都说明当时的胎土釉料淘炼不够干净。不过,到了康熙晚期,这些工艺细节逐步得到改善,胎土、釉料的淘炼也就变得精细了。
刘靖华认为,总体来说,康熙时期的瓷器特点是浑厚古拙、紧皮亮釉。具体表现在器型上就是古朴凝重,无论是青花、彩瓷、单色釉瓷,还是一些仿制宋窑、明窑的摹古瓷都具有这样的风格。“这种风格和康熙皇帝本人的审美观很有关系。”
康熙是人们熟知的千古一帝,他平三藩、收台湾、抗击沙俄侵略、关爱百姓,在世界上也享有极高声誉。这样一位皇帝的气度、胸襟可想而知。另外,他推崇儒学,才具高致。对于瓷器既非常喜爱,要求也很高。在他执政时期,瓷器有很多创新。比如,创烧了珐琅彩瓷。初时珐琅料全部由国外进口,价格昂贵且数量有限,康熙便下令国内工匠自己研制,争取实现“国产化”。
冷峻皇帝下诏书严要求
继承了康熙帝位的雍正皇帝虽然执政时间只有短短的13年,但其历史地位却无可置疑。作为一位杰出君主,雍正对康熙晚期的一些社会流弊严加整顿,在政治经济等领域进行了多种改革。为后来乾隆盛世的开启打下了重要基础。在文化形态上,雍正同样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清乾隆·粉彩福寿纹将军罐(一对)
华贵繁缛雅俗共赏
在祖、父开创的基础上,乾隆朝不但在政治、经济等领域达到了盛世,在瓷器制造方面也达到了一个巅峰状态。当时的景德镇御窑厂汇集了大量名师巧匠,其生产变得产业化、自然化。同时,督陶官制度也变得高度稳定。
乾隆官窑与康熙、雍正相比,其风格既一脉相承,又独具特色。说一脉相承,可以从画法、工艺、纹样以及一些历经两朝,甚至三朝的优秀工匠身上看出来;说独具特色,则是因为乾隆不同于其父,也不同于其祖,他喜欢繁缛热闹、华贵亮丽之风。所以,乾隆官窑瓷在厚重方面不如康熙,隽永方面不及雍正,但是具有华美多姿、繁华似锦的特点。不但精巧新奇,而且极尽工雅细丽之能事。比如,乾隆朝有一种瓷器叫“百花不露地”。这是一种将各种花卉极尽美态地铺到一件瓷器上,不露一点底色的瓷器。乍看上去,给人一种密不透风的感觉,却极能体现出这位皇帝的喜好。不过,在一些专家眼中,这种繁华至极也从另一方面透出了一种“俗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