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代,青花瓷器发展经历了缓慢恢复、繁荣昌盛、逐渐衰落和回光返照的发展过程。
1、青花的缓慢恢复
清政权初立之际,各地战争尚未平息,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的破坏,官窑青花的生产承明末停烧之后,处于缓慢恢复时期。此时景德镇官窑沿袭明末的“有命则供,无命则止”措施,生产时停时产。顺冶时期曾两次下诏要求景德镇御窑厂恢复烧造青花瓷器,均未获成功。据文献记载,康熙10年景德镇官窑又担负起“奉造祭器”的任务,但至康熙13年吴三桂之乱,战火延及景德镇,官窑青花的生产一度停止。直到康熙19年,清政府指派广储司郎中徐廷弼、主事李廷禧到景德镇驻厂督造,景德镇的官窑青花生产才开始走上正轨。
但是,这一时期民窑则开始全面大规模生产。民窑虽也受到政权动荡影响,但由于御厂良匠散人民间窑,官方并不再垄断优质瓷土,这使民窑拥有了优秀人才和优质原材料。并且在顺治二年,朝廷采用官搭民烧的制度,充分释放民窑生产潜力,调动工匠积极性,提高民窑作坊的规模及烧造精细瓷器的技术,刺激了民窑青花发展。因此,顺治青花民窑瓷器精品数量居多。由于政府对瓷器生产完全放任,市场需求旺盛,民窑蓬勃发展,民窑艺人离开了长期依靠的官窑蓝本,向景德镇地区以外的其他艺术领域去寻求借鉴,形成独特风格。当时江南和安徽新安地区,文人画家和版刻家合作,大量刻印各种画谱,对景德镇陶瓷艺人产生重大影响。民窑青花因此变得生动起来,从那种繁缛、密不透风,走向了清丽舒朗,题材大为拓宽,技法更为丰富,绘风清新独特,体现出生命的自由状态。另外,在外销瓷器中,西方绘画与工艺不知不觉就融人到瓷绘中,这也是造就独特艺术风格的因素。这种新风格的民窑青花瓷,被学术界称为“转变期青花”。
2、青花的繁荣昌盛
康熙19年至乾隆时期(1680-1795),共计115年。经过顺治及康熙前期的过渡,清王朝步入了“康乾盛世”,社会稳定,经济繁荣,景德镇青花瓷器生产也进入了繁荣昌盛时期。这个时期的青花,由摹古、创新,逐渐演化到形制规范,中规中矩,工艺熟练,最后变成熟能生巧,生产任何东西都游刃有余。官窑所有式样、品种都由宫廷直接把握,直接出样,由督陶官亲自管理,因而质量非常高。此时的民窑,质量也普遍很高,有的瓷器非常精美,甚至不亚于官窑生产的。
康熙十九年,平定了三藩,收复了台湾,开放了海禁,国家政权非常稳固,政府陆续派督陶官来景德镇,御窑厂恢复,景德镇开始复烧官窑,并以督窑官姓氏称呼官窑。诸任督窑官的贡献各有侧重,创新品种各不相同,表现在青花瓷器上则是博采众长,精益求精。工匠们在承袭前朝技艺的基础上,一方面不断提高国产青花料的加工提纯技术,使青花的呈色艳丽青翠;另一方面在绘画技巧上进行突破和发展,不仅从中国传统的水墨画中寻找新的表现语言,还不断吸收西洋画法,并改变了明代青花单线平涂技法,采用新的分水工艺,使青花呈色浓淡相宜,层次丰富,最多能分出八九种色阶,具有强烈的立体感。康熙官窑青花装饰题材广泛,图案布局巧妙合理,与造型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代表着当时工艺的最高水平。由于御窑厂实行“官搭民烧”制度,官窑发展带动了民窑,民窑青花瓷的艺术水平已达到了历史上的最高峰。尤其是民窑青花在纹饰方面,完全突破了历代官窑图案规格化的束缚,显得更加生动活泼,形式多样,充满生活气息。
雍正时期为时虽然短暂,但制瓷工艺突飞猛进,在继承康熙朝制瓷工艺的基础上,又有了许多创新、变化和提高。此时的青花与康熙青花挺拔、遒劲的风格迥然不同,无论造型和装饰,都可以用一个“秀”字来概括。据清宫造办处档案记载,雍正皇帝本人曾多次规定瓷器的造型、花纹图案,不仅要求烧成的瓷器各部分尺寸适度,而且重视气势和神韵,讲究轮廓线的韵律美,对于要烧造的御用瓷器必须经雍正皇帝审定,方可烧造。为此,景德镇御窑厂的督陶官年希尧、唐英根据旨意,集中了全国最优秀的制瓷工匠,不惜工本,竭尽全力地烧制,以博取皇帝的欢心,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辉煌业绩。应该说,雍正皇帝的审美情趣,对这时期瓷器的造型、绘画艺术风格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在造型上,雍正青花既有继承也有发展,结构精巧,陈设与实用保持完美结合,形成高雅而朴实的艺术风格。在制瓷工艺上,仿烧明代永乐、宣德、成化青花达到了“与真无二”的程度,体现了高超的技巧。
乾隆一朝60年,是清代的鼎盛时期,瓷器生产取得了空前的繁荣。《古铜器考》一书称赞当时的制瓷业是“有陶以来,未有今日之美备”。御窑厂规模庞大,在督陶官的管理下,每年烧造各种瓷器都在数十万件以上,送人宫中,烧出的瓷器无论是工艺技巧还是装饰艺术都已达到了炉火纯青、出神入化的地步。清代许之衡在《饮流斋说瓷》中形容当时瓷器“至乾隆,精巧之至,几于鬼斧神工”。乾隆青花是当时瓷器生产的主流,承袭康熙、雍正青花的特点,并在其基础上继续发展创新、提高。在形制上,既继承前朝式样,也仿古铜器式样、外销式样,还有创新式样,造型千姿百态,应有尽有。整体讲究上下对称、规矩。每件器物都有多层图案装饰,有的多达数十层。无论是写意还是变形,都画工严整细腻、纹饰清晰、排列整齐,具有图案画的效果。由于创意追求精、奇、巧,所以浑厚古拙程度不如康熙青花柔媚、俊秀程度不如雍正青花,但在工艺技巧上远远超过了康、雍青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