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康熙年间(1662-1722年)的年款,主要见于景德镇官、民窑瓷器上。康熙官窑早期作品多无年款或仅有干支款,中晚期大量使用楷书年款,晚期出现少量篆书款。
最常见的康熙官窑年款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大清康熙年制”六字楷书款,运用最广,多为青花料书写,六字排列方式以双行和三行最为多见,双行款外围以青花双、单圈或双重方框;三行款或无边栏,或围以青花双圈。花盆类的六字青花楷书款常书于外口沿下,自右向左横书一排。高足盘、碗类的六字青花楷书款常书于高足内沿、自右向左环形排列。康熙官窑天蓝釉、豇豆红釉器上的青花款多为六字三行排列,且无边栏,属于例外。另一类常见的康熙官窑瓷器年款为“康熙御制”四字料款,多书于珐琅彩瓷器的外底,通常称为“图章式” 款。四字多分双行排列,围以外宽内窄的正方形双线框。个别宜兴紫砂胎珐琅彩器上的“康熙御制”四字按上下右左钱文形式排列,外围双线圆圈或双重四瓣花形边栏。四字料款的颜色有红、蓝、黄 等,其中以蓝色料款最为多见,红色料款次之,黄色料款则只用于宜兴紫砂胎器上,这可能是由于黄色与红褐色的胎体相配易形成鲜明对比的缘故。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的—件紫地珐琅彩花卉纹瓶,外底无釉,“康熙御制”四字款系先阴刻再填以蓝色,此种作法在康熙珐琅彩器中极少见。康熙官窑瓷器上的篆书年款较罕见,只有个别器物如金釉凸花盘、金釉蓝团寿字的杯和碟、豆青地五彩佛手花纹碗等,外底釉下以青料写篆书六字双行款,外加青花双重圈。另见康熙白釉暗花番莲八字葵瓣口碗上有模印的六字双行篆款,外围单圈。除此之外,尚未见更多的篆书年款,这是康熙朝官窑瓷器年款的—个显著特征。康熙朝是明、清两代中历时最久的—朝,景德镇御窑厂书写年款者绝非一人,致使官窑年款的书法体式多有变化,大体上是前期字体宽肥,笔道粗重挺拔,顿捺明显;后期字体则显得清秀。青花款字持点是:“大”字起笔见顿,住笔见锋。“清”字大体有两种写法,即“清”与“清”,前者属早、中期写法,后者为晚期写法。“康”字下半部除俗称“半水”的正常写法,还有写成“水”的;另外“康”宇有时不先写第一笔的点,而是将竖直接通上去。“熙”字写法有几种,最惯用的是一“照”,两撇“熙”少见。“熙”字下部的四点以直点为多,顺点次之,火字形极少。“年”字有几种写法,即“年”、“年”、“年”、“车”、“年”等。前四种为早、中期书体,后一种为晚期书体。“制字最明显的特点是“衣”字无上点,“衣”横越过右边的立刀。
康熙时民窑年款往往在年号后增注月日,如“康熙元年四月初八日”、“康熙十二年三月”等,这是与官窑年款的不同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