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青花造型整体风格规整庄重,品种十分丰富,大者如瓶可高达100厘米左右,小者则不盈寸。时代特征明显的造型有如下一些:赏瓶,始于雍正朝,乾隆时大批生产,均绘缠枝纹,乾隆以后成为传统品种。双连瓶,乾隆新创,瓶体双连,也有四连或六连的。壁挂瓶,始于明万历,乾隆时盛行,《清河档案》称其为“轿瓶”,均是瓶、尊、罐等缩样,背部扁平有孔,可镶挂。瓷板,康、雍时瓷板主要嵌于家具之上,乾隆时则扩大使用范围,更多的用于插屏、挂屏、屏雕及多扇围屏上,形状长、方、圆均有,已成为独立的艺术品种,并影响以后各朝。交泰瓶,本是转心瓶、转颈瓶的一种,但转心瓶、转颈瓶多为粉彩制品,交泰瓶则有黄釉青花一种,交泰瓶腹部中间镂雕成如意头形,上下两部分胎体相勾连,有子母扣连结,可以活动,但不能分开。转心瓶、转颈瓶、交泰瓶,均是唐英时所创,满足了乾隆皇帝追求新颖奇特、别出心裁的审美需要。清晚期及民国时有仿品,但工艺粗糙。现代景德镇亦有仿品,但因仿制者未见过实物,仅凭图录或隔玻璃框见到实物的印象仿制,许多关键结构与真物差距甚大。玲珑瓷,胎体轻薄,器身镂空后填以青白色釉料,玲珑剔透,光照透影,因工艺复杂,嘉庆以后少见。小文玩,多是各种瓶,罐大器的缩小品。或精或粗,多为民窑所产。大器类:瓶、尊、盘和缸等,尊、瓶高可达100厘米,盘口径可达40厘米,缸口径可达65厘米。
乾隆青花
乾隆青花呈色稳定,早期与雍正时无甚区别,常有晕散出廓的现象,中期则形成正蓝呈色明快的风格,晚期则呈色略显青灰。民窑中落斋堂款的,无论工艺或青花呈色,均可与官窑比美。乾隆青花瓷质早期与雍正基本一样,胎质洁白细润,晚期略显逊色,官窑与民窑无多大区别。釉面仍以青白色为主,匀净光润,也有呈粉白色的釉面,民窑中多见。微度的波浪釉偶有出现。浆胎青花康、雍、乾三朝均有。
浆胎是指明、清两代用瓷上淘洗后的细泥浆制成的胎体轻薄、色如米浆的一种瓷胎。康、雍、乾浆胎青花自成一体。康熙时胎体微泛土黄色,釉面多为粉白或浆白色,有细碎纹片,纹饰较一般青花细腻,底款多书“大明成化年制”、“大明嘉靖年制”或秋叶等图记款识。雍正、乾隆时浆胎青花胎釉与康熙无大差别,少数有釉面不太平整的,青花纹饰则渐趋规矩图案化。清晚期多仿康熙浆胎青花,但胎质粗松,呈灰白色,釉面多有杂质斑点,似感硬度不如真物而欠莹润。
乾隆青花纹饰题材丰富多彩,传统的人物、植物、动物均有,吉祥图案到此时已规范化和普遍化,福禄寿寓意画及登科、多子、见喜等祈求美好愿望的心理,完全融于各种寓意的图案中,成为以后各代工匠创作的楷模。其他赞颂和粉饰太平的纹饰,如歌舞升平、安居乐业、人寿年丰等,则是乾隆统治60年的必然产物。因乾隆喜欢作诗,不少瓷器上也有他的诗作。但以青花书诗者较少,多是釉上彩作品。
雍正青花
雍正朝的官窑青花,早期接近康熙时的瓷器,部分瓷器色调艳丽明快。中期具有本朝特点,青花色调灰暗,一部分仿宣德青花类瓷器有晕散,纹饰上有人工点出的小黑色斑点(永乐、宣德两朝青花上的黑色斑点是自然形成的),没有金属光泽,也不沉入胎体;一部分仿嘉靖、万历的青花瓷深蓝色艳,呈色稳定;还有一部分仿成化时的青花瓷,颜色淡雅闪灰。
雍正官窑青花瓷器的胎子坚致洁白,非常细润,胎体轻薄,修胎非常规整,造型俊秀,在清代瓷器中是很突出的。其釉子光润,仿永乐、成化时的瓷器釉面洁白,仿宣德时的瓷器呈橘皮釉面闪青(但这时的棕眼气泡比宣德时的要小),仿嘉靖、万历瓷的釉面则是亮青釉。此时青花纹饰的总风格是清秀雅致,常用的皮球花、过枝花(从器外壁起画,经过口沿,延续到器内壁,也叫过墙花)、过墙龙,八桃、蝠桃(取福寿意)等纹饰是这一时期开始或流行的。这时的山石用“披麻铍”技法,形成一层层的苔点,所绘人物从康熙时的大人小景变成小人大景,人物只居于景中一角。文字中用梵文装饰,有时用排列整齐的瘦体梵文满饰器面,亦是此时独有。总体看,雍正青花构图疏朗,简洁明快,人物面目清秀,花卉则细腻纤巧。
雍正青花瓷器造型很多,除仿永乐、宣德等前朝的器型,还有一些具有奉朝风格的器型.这时盘、碗的口面、底足都比较大(在清代一朝中,只有雍正、道光时的盘和碗有这一特点)。雍正青花瓷无论什么器型,线条部非常秀丽、柔美,比例协凋,恰如其分,是清代造型设计最完美的瓷器。雍正青花官窑瓷器的款,字体基本一样,应是一入所写,楷款、篆款全有,字体清秀规矩,六字二行、三行款部有。双图画得很规矩,几乎看下出起落笔。
仿古瓷的鉴定
中国陶瓷史上仿古陶瓷生产可分为两大类:一是仿古,二是作伪。仿古陶瓷的生产,最早出现于元代。如元代仿宋钧窑,南北方瓷区都有生产。再如元代霍县窑仿宋代定窑,亦属仿古。但从历史发展角度看,元代的仿古也可看做是对前朝陶瓷生产的继承和发展。而明、清时期景德镇的仿古陶瓷生产,才是真正的仿古,它主要是仿历史上的诸大名窑产品。如永乐时仿哥窑;成化时仿汝窑;清雍正、乾隆时仿定窑、钧窑产品等。这些仿品都仿得很成功,但大多署本朝款识,也有不署款的。此外,尚有明代仿明代,清代仿明代,清代仿清代的产品。如成化、正德有仿宣德产品的;嘉靖,万历有仿成化产品的;天启、崇祯有仿宣德、弘治、正德、嘉靖产品的;清晚期又有仿康、雍、乾产品的等等。这些仿品大多署所仿朝代款识,也有少数署本朝款识的。上述这些仿古陶瓷多是应宫廷需要而烧制的官窑产品,工艺规整,质量精良,在仿古过程中还有不少创新。鉴定这类瓷器要把握两个标准:
一、被仿时代陶瓷的特征;
二、仿制时代陶瓷的特征。只要把握这两条原则,反复比较,自可识其真伪。如宫中旧藏成化盖罐,其盖多有雍正仿配的,二者外观近似,但雍正仿品釉色略偏青,成化则釉质滋润,仔细观察就会看到二者的微小差别。陶瓷作伪不同于陶瓷仿古,二者在方法和目的上有本质的区别。虽然作伪也需要仿古,但因为作伪的目的是为了骗人、赚钱,所以其艺术价值也受到轻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