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钱欢青 发自德州
4月18日,记者来到德州市博物馆。这座开馆才8个多月的博物馆气势雄大,虽然如今只有三个展厅对外开放,但有关德州从古至今的历史,仿佛一张长长的画卷,在这里徐徐展开。
为了充实展馆内容,德州市博物馆从德州所属各个区县借调了众多精品文物,其中,来自陵县的4件国家一级文物,颇为引人注目,东方朔第二十八代孙东方合墓志现藏德州市博物馆库房,而同样出土于东方合墓的精美绝伦的胡人抱囊形瓶、唐三彩水盂、龙凤纹贯耳扁壶则分别放在独立的玻璃展柜,向人们诉说着历史深处的故事。
很多人也许不知道,这4件国家一级文物,经历了非常惊险的出土过程。
残破古墓下的惊喜
故事发生在2002年的2月份,德州市博物馆保管科研部的程晓明清楚地记得当时的情形。
当时,德州市陵县神头镇东街一村民在自家地里浇地,突然发现一座古墓,村民随即进行了哄抢、破坏。经过群众举报、层层上报,等到程晓明等考古人员赶到现场时,大家心里立即凉了一大截:整个古墓基本已被破坏殆尽,墓室基本见底,只能依稀判断该墓为一个方形竖穴砖室墓,墓门朝南,但墓室顶和墓门均已被破坏,已经看不出形制。
虽然对这座残破古墓已经不抱任何希望,但是赶到现场的考古人员还是立即对其进行了抢救性发掘。然而,结果却令所有人无比惊喜:在残破古墓下的淤泥中,考古人员发现了一件保存完好、精美绝伦的唐三彩水盂,这件水盂内施黄、绿、褐、白四色釉,釉色明亮、艳丽,口沿上有精致的卷云纹,体型轻盈别致。程晓明说,“这是一件有较高艺术水平的唐三彩作品,这种形制的唐三彩水盂,很可能全省唯此一件,在全国也不多见。”
令人惊喜的还有胡人抱囊形瓶和龙凤纹贯耳扁壶的出土。它们同样出现在古墓淤泥中,程晓明说,虽然唐代胡人献宝造型的器物很多见,但这件胡人抱囊瓶的形制十分特殊,胡人长发披肩,怀抱一只巨大皮囊,这个典型的波斯人形象造型生动,别出心裁。而龙凤纹贯耳扁壶也应该和游牧民族有关,“那时候的扁壶一般都是游牧民族在狩猎、打仗中使用,这个扁壶的造型明显吸取了游牧民族的风格,说明在当时唐朝和西域游牧民族的交流十分频繁。但是它的胎很厚,很可能不是生活用品,只是用来陪葬的明器。”
此外,墓中还出土了秦王镜一面(国家二级文物),以及硬质白陶明器残片百余件。同一墓葬出土数量如此众多且精美绝伦的文物,实属罕见。
收缴墓志解开历史谜团
在进行完抢救性考古发掘之后,考古人员也对残破的墓室进行了测量,发现墓室呈南北走向,南北长5.84米,东西宽4.7米,深1.5米,墓底及墓室四壁均用青灰砖砌成。在发掘过程中,考古人员还听说有一块”石碑“被村民搬回家铺地去了。考古人员于是联合当地公安部门,通过宣传文物政策等形式,最后将“石碑”收缴了回来。
村民口中的“石碑”其实是一块墓志,正是这块珍贵墓志,解开了一个尘封已久的历史谜团。程晓明介绍,墓志长43厘米,宽42厘米,厚12厘米。其上以小楷工整镌刻,字迹清晰隽秀,共计469字。墓志显示,这座唐代墓是智圣东方朔第二十八代孙东方合墓志,所署时间是唐高宗咸亨三年(公元672年),“长期以来,因无确切的史料记载,关于东方朔故里一直是个有争议的问题,这块墓志说明,东方朔二十八代孙葬在这里。中国人讲落叶归根,据此我们可以推测,东方朔的故里正是这里。这块墓志是迄今为止关于东方朔故里之谜的唯一实物证据,且填补了东方朔家族史研究的一大空白,它的出土证实了东方朔确为陵县神头镇人。由于史料价值很高,所以这块墓志也被专家认定为国家一级文物。”
东方合祖父东方老是有名的战将
墓志主要是把死者的简要生平刻在石碑上,放进墓穴里,以求得人死留名。陵县东方朔文化研究者王世明曾撰联赞美东方合墓志:“无曼倩后裔千古人间惑;有膺老荣合一碑天下晓。”对联说的便是东方合墓志最有价值之处:它记录了东方家族“膺老荣合”四代人的身世。
墓志铭首句即:“公讳合,德州安德人也,即汉大夫倩之二十八代孙。”意思是:墓主人是东方合,德州安德人,系汉太中大夫东方朔(字曼倩)的第二十八代孙。安德即今陵县,隋唐前后曾在这里设过安德郡、德州、平原郡,郡治(州治)均在安德县。这说明,东方合是东方朔的第二十八代孙,死后葬在陵县神头镇。东方朔是公元前161—前93年之人,东方合墓志铭的镌刻时间是唐咸亨三年(公元672),其间隔约800年,二十八代,每代人间隔为28年左右,这比较符合现实,所以这一记载应该是可信的。
墓志铭还记载,“曾祖,膺,永平中任青州长史。”说的是东方合的曾祖(东方朔第二十五代孙)是东方膺,北魏永平中(公元508年—511年)任青州长史。墓志铭说他 “弼政三齐则羽仪人物,佐清千里则令范当时”。
东方合的祖父(东方朔第二十六代孙)是东方老,墓志记载:“祖,老,齐特进,又迁济、益、南兖三州刺史”。这是说东方老在北齐位特进大夫,后来又先后当上了济州、益州、南兖州刺史。这在正史中可找到佐证,《北史·卷三十一·列传第十九·高允》附载:“东方老,安德鬲人……文宣受禅,封阳平县伯,位南兖州刺史。”这条附载可以和墓志铭的记载相互印证,两处说的都是东方老的事,职务都是南兖州刺史。《北史》中说东方老是“安德鬲人”,因为北齐时安德为郡,鬲县县治在今陵县,鬲县辖有今陵县的边临镇、于集、神头等地,所以安德鬲人仍是今陵县神头镇人。到唐朝前期,安德县设有德州,撤了鬲县,故东方合就成了“德州安德人”。名称虽有变化,但是所指地域都是一致的,都是指现在的陵县神头镇一带。史书还记载,东方老是一有名战将,先是为高昂(项羽式的人物)的部曲,出生入死,经历多次战争,为北齐的奠基人高欢立下了汗马功劳,所以高欢的儿子高洋登基后就封东方老为阳平县伯,南兖州刺史。东方老后来作为一名重要将领率大军征南梁,虽然开头取得一些战绩,但后来遇到连绵大雨,遭到 “水淹七军”的惨败,东方老被梁俘捉,随即遭杀害。东方合曾在李世民麾下,为建立大唐立下汗马功劳 程晓明介绍,东方合墓志铭还记载:“父,荣,隋任右武卫长史……
”即东方合的父亲(东方朔第二十七代传人)是东方荣,隋朝时任右武卫长史,是皇帝羽林军的官员,这个官职是皇帝的亲信人员才能充当的。东方合20岁就很有名声,“龉年阐誉五车,富于经典六艺”,在隋唐变革年代,曾在军中任职,陪葬的秦王镜铭文曰:“赏得秦王镜,判不惜千金,非关欲照胆,特是自明心。”此为唐高祖灭隋时期,秦王李世民赏赐功臣所制。这充分证明东方合骁勇善战,功绩卓著,曾在李世民麾下,为建立大唐立下汗马功劳。到唐朝统治稳定后,他也想致力于文官事业,可是忽然于公元672年死去,葬于家乡。墓志铭还记载了东方合夫人的简况:“为渤海封氏,在家女则,出适母仪。”
程晓明说,东方合的墓志铭记载了东方朔第二十五到第二十八代传人四代人的身世,文字记载的时间跨度(公元508年—672年)为160年左右,可是却经历了北魏、东魏、北齐、隋、唐五个朝代,这段历史正是中国历史上由乱到治的动荡时期。从东方膺到东方合四代人尽管朝代变迁,但每代人都在不同朝代的政治舞台上处于重要地位,由此可见东方朔后裔颇有其祖遗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