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亏报警及时,钱全部追回
本报讯 杭州余杭有个摩的司机专心在做自己的生意,他怎么都没想到,一来二去自己居然被乘客给骗了。
“乘客”不单纯,这是一个“局”,专门针对司机的。
李某50岁,毕某48岁,姜某32岁,三人都没有固定职业。2012年6月,李某花300元从地摊上买了一尊“童子牧牛青铜器”当然是假的,这就是“道具”。三人同时约定了各自的角色李,是古董拥有人;毕某扮演中间人;由姜某扮演“古董鉴定专家”。
三人来到余杭长命村一菜场门口物色目标,最后看中摩的司机小顾。李某出马,系乘客。要小顾送他见朋友,到目的地后,毕某等在那里,李某问毕某“古董鉴定专家在哪里”。
毕某说:“专家不见陌生人,不如我带上你的古董去请他看看。”之后,由毕某坐上顾某的摩的带着“古董”去找“专家”。姜某扮演的“专家”在看了“古董”后,说这东西是明代的,现价值25万至28万元之间,如果拿到香港市场更值钱,如果他们愿意卖,他就愿意买下。
这些都是当着司机小顾的面进行的。
之后,毕某又坐小顾的车回到李某处,故意说估价8万元,问李某是否愿意卖。戏演到这里,就要收网了,毕某转身问小顾:“我只有4万元,你愿意跟我合买吗,我们花8万买下,然后卖给专家,这一转手就能赚十来万。”小顾心动,独自去银行取钱,等他折回李某处,李说毕的4万他已经拿了,他接下小顾的4万,就“豪放”地把古董交给小顾,“毕已经去专家那里,你们去会合吧”。
当然,后来小顾再也没找到他们中的任何一个人。幸亏报警及时,这三人马上被抓,小顾的钱也追回来了。而4万元差不多是小顾开一年摩的的收入了。
本报通讯员 余检 余法 本报首席记者 肖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