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陶和车轮,是人类文明所掌握的最早技术。从一万年前仙人洞诞生的第一件陶器开始,这简单的器具便融入了人类的生活,从盛水、做砖的日常用途,到欣赏、考究的艺术价值都有涉及。
黑陶,恰是古老黄河流域文化的生动代表,这“土与火的艺术,力与美的尤物”,由无釉、无彩、碳化窑变的古老工艺,造就其黑如漆、亮如镜的外观,返璞归真的气质表现,让我们惊叹古人的品味和创造力。
人们习惯以“一山一水一圣人”来概括齐鲁文化。其实这不太完整,还应该加上“一文化”,即龙山黑陶文化,其发迹于四千五百年以前,是齐鲁文化的源头。改革开放以来,圣人文化、山文化、水文化在山东得到大力发展,并凭借历史人文特色打造出了属于自己的品牌。而在越来越注重利用资源优势发展文化建设的今天,作为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之一,黑陶文化这一“原始文化瑰宝”厚积薄发,正逐渐成长为一项大产业。
从2008年起,山东省齐河县黄源黑陶艺术有限公司(下称“黄源黑陶”)的部分优秀作品被国家事务管理局和外交部定为国礼,赠予国外友人收藏。黄源黑陶还代表中国手工艺品赴韩国展览会并获得了重要奖项。齐河黑陶以文化产业形式走出国门,也促成“中国黑陶研究所”落户齐河。
齐河地处鲁西北平原,与山东济南隔黄河相望,属德州市管辖,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是距离济南最近的卫星城。作为龙山文化发祥地之一,齐河的黑陶文化产业底蕴丰厚,发展势头强劲。齐河深入挖掘历史文化,将齐河再次“放大”到全国。
在齐河,提起龙山黑陶,必须提及较早接触黑陶工艺品并对其进行传承的代表人之一,当代杰出工艺大师、中国民协黑陶艺术委员会副会长、中国陶协黑陶专业委员理事、山东省黑陶艺术家协会副主席黄亮。
初次见到黄亮时,他正忙着烧制作品,为秋季赴国外参加山东省文化厅举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做准备。2010年,在首届中国“非遗”博览会上,黄亮作为高级工艺师荣获齐河龙山黑陶制作工艺传承人称号。但与荣誉相比,他更关心的是传承与责任。
“文化是黑陶的根。”黄亮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齐河是龙山文化发祥地之一,齐河黑陶是龙山黑陶的一个分支。作为土生土长的齐河人,黄亮对龙山文化的爱,对黑陶的爱,超过了他所钟爱的一切。
黄亮为齐河黑陶打造了一个以文化为点、融合为轴的传承坐标。是什么让这位年轻的黑陶制作工艺大师与黑陶结下了不解之缘?
黄亮仍能清晰记得小时候的一天,从县城回家休假的姐姐偷偷塞给他一个黑亮光滑的笔筒,告诉他这是她亲手做的黑陶。那一刻他幼小的心灵被那神秘的光泽笼罩着,手指轻轻抚摸着上面的纹路,那滑润微凉的陶面与有棱有角的刻痕令他体验到了从未有过的惊喜。这件质朴无华的黑陶笔筒打开了一个孩童眺望外界的“门缝”。更重要的是,他获得了姐姐的允可,有机会可以去目睹黑陶诞生的神奇之旅。
上中学时,黄亮每到周末就从乡下赶到县城观摩黑陶工艺。当时,那个无论天气如何恶劣都会如约而至的少年注定与黑陶有一段缠绵不绝之缘:他的出生地正处黄河故道,父亲是茌平县机械厂的热处理专家,专司烧窑。童年跟随父亲窥探窑中秘密,给他带来了无尽快乐。在中专毕业后,他进入父亲所在的厂子,子承父业,火窑的灼烧感也在他的生命里一寸寸蔓延开来。
“黄亮在厂子里的进步得到了大家的赞许,很快进入了茌平县后备青年干部的行列。然而此时他似乎被那个梦想牵引着了魔。机械厂的工作是按部就班的,他那颗不安分的心开始妄想挣脱这种枯燥而单调的生活。”黄亮的二姐、同样是青年黑陶艺术家、高级工艺美术师的黄梅对此记忆犹新。她说,“那时,我前往聊城市东阿县创办黑陶厂,他利用休息时间,往返于茌平与东阿之间,正式跟我学习制陶工艺。”
慢慢地,黄亮就熟练掌握了黑陶工艺的细节之处。尤为令他自豪的是,他看到工人们用来压光和雕刻的工具比较笨拙,就自行设计了一款新工具,没想到竟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从此,他便开始了自己的黑陶艺术之路。
1996年6月,“黄亮茌平县黑陶厂”建成投产,填补了聊城市文化产业的一项空白。2009年4月29日,总投资3600万元的齐河县黄源黑陶艺术有限公司建成投产,这为齐河黑陶的传承提供了一个载体。黄亮说,“黑陶的传承要讲究兼容并包,只有融入更多的优秀文化,才能让龙山黑陶走得更远。”
在潜心研究中,黄亮打破地域限制,把龙山黑陶与各地迥异的文化元素有机结合起来,力争使古老的艺术与时代相贴近。业内人士这样评价黄源黑陶:以黄河故道河床下纯净细腻的河(沉)积土为主原料,经淘洗、历练、真空、拉坯、晾晒、修整、压光、绘画、雕刻等数十道工艺,采用独特的封窑熏烟渗法烧制而成,做工精巧细腻且行之有根,师古不拘泥,创新不怪诞,求高雅不造作,图扑捉不低俗,整个生产工艺全部由手工完成。
“对不合格产品一次性淘汰并销毁,为保证产品质量,烧窑温度都保持在800度—900度;为生产出不同风格的黑陶艺术品,黄源黑陶采用镂空、浮雕、影雕、正反刀等多种雕刻技法,并在黑陶的基础上二次制作并生产出新产品彩陶;作品的颜料采用进口的矿物质颜料,不褪色、色彩鲜亮,视觉效果强,更加迎合现代年轻人的审美。”
在传承发扬传统文化艺术的同时,不少黑陶企业更注重技术革新,致力于产品的研发,充分挖掘龙山黑陶文化的艺术成就。黄源黑陶也不例外,既注重沿袭传统黑陶外观精美的特点,又着力改善其实用坚固的性能,在制作上精益求精,力求产品既经济实用又美观典雅。黄源黑陶现已研发出仿古类、仿青铜器类、浮雕类、彩陶类、传统类、雕塑类、影雕类、壁挂类及现代陶艺类等9大系列的1200多个品种产品。
黄源黑陶的作品——蛋壳陶杯,荣获中国民间艺术博览会特等奖;镂雕梅瓶荣获中国工艺礼品大奖赛金奖;小龙薰荣获中国(济南)首届黑陶精品展金奖;刚刚在由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主办的2013中国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上,黄亮的作品“子孙万代”荣获了金奖。此外,有多件作品荣获国家设计专利,代表作品还有“梅瓶”、“龙凤薰”、“双鱼瓶”、“五牛图”、“蛋壳陶杯”、“百福百寿”等,部分优秀作品被国家事务管理局和外交部定为国礼,赠予国外友人收藏。
近年来,黄亮的黑陶公司先后在北京、上海、天津、深圳、广州、南京、西安、长沙、武汉、合肥、石家庄、青岛等地举办黄源黑陶展并获得多项全国大奖。2005年3月16日,韩国陶艺家、汉城美术大学教授金炳意先生和山东省工艺美术学院耿大海教授来黄源黑陶研究所参观指导。在黄源黑陶研究所参观后,两位教授对黄源黑陶研究所给予了极高评价。
金炳意先生还特意为黄源黑陶研究所在韩国组织举办了一次黄源黑陶艺术展。1998年3月设计制作的“浮雕龙瓶”在南斯拉夫工艺品展览会上荣获国际金奖。作为现代黑陶的企业家,黄亮把黑陶做成了齐河的城市名片。作为民族礼品,他的黑陶漂洋过海,还到了欧洲、美国、非洲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黄亮的黑陶作品里,可以看到黄河文化的影子和齐鲁文化的影子。
黑陶发祥于山东,现代黑陶的研究也开始于山东。黑陶以山东为基地,山东文化建设始终以黑陶为荣。改革开放以来,山东的黑陶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发展到今天已成为闻名中外的黑陶产业发展基地。从挖掘到传承,从传播到创新,山东黑陶事业一直紧紧围绕建设山东文化大省的目标,其丰厚的文化资源正朝着生产力、创新力和拉动力高效转变。
资源的深挖细耕和基础的聚力支撑,使山东文化产业以崭新的姿态进入了加速发展的新时期。作为龙山文化发祥地之一,近年来,齐河作为中国黑陶研究所、中国黑陶艺术专业委员会的所在地,已经培植起黄源、龙山等多家黑陶制作龙头企业;其黑陶产业年产值达3000多万元,出口至欧、美、英、法、日、韩、南非等20余个国家和地区。
早在2010年召开的首届中国黑陶艺术精品展览会上,在5位国内陶瓷艺术专家现场评出的23件获奖作品中,就有7件齐河黑陶作品分获金、银、铜奖,一度成为本次展会上的最大赢家。
“山东是黑陶大省,德州是黑陶大市。作为全国黑陶产业的执旗者,德州市在找准文化建设支点后撬起了黑陶产业发展杠杆。”齐河县相关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文化是一种品牌、一种魅力,更是一种强大的生产力。
回眸山东黑陶文化漫长的发展过程,自然要提及山东学者石可先生以及军旅雕塑家仇志海先生。他们可谓研究承传黑陶文化的先驱,特别是后者在黑陶创作方面已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1987年,齐河正式组建了黑陶研究所(后来受中国陶协委托,与中央工艺美院共建中国黑陶研究所),从此开始了长达数十年的探索、承传、发展和弘扬黑陶文化的历程。
同年,中国黑陶研究所所长、中国陶协黑陶艺术专业委员会会长、山东省龙山文化黑陶艺术专业委员会主任刘浩对城子崖遗址以及有关的社会背景做了调查,开始探索投产。在其黑陶作品获得国际博览会金奖后,受托与清华美院组建中国黑陶研究所。随后,章丘、日照、济南等地也相继建厂,并与德州原黑陶厂呼应形成了以齐河为中心的黑陶产区。
在国内较高工艺水准的基础上,黄源黑陶率先实现黑陶制品产业化,并占据了全国现代黑陶艺术制品的主要市场。“黄源黑陶是集黑陶研究、制作、开发于一体的现代黑陶艺术生产企业,占地面积25000多平方米,拥有高级工艺美术师8名,中级24名,职工200余人。”黄亮介绍,黄源黑陶是目前国内生产能力最大的黑陶生产企业。
齐河还积极与大中专院校发展“产学研”联合,建立研发基地,让黑陶文化走进校园。从2007年至今,黄亮为齐河县的多所学校义务授课百余场次,同时还免费开设陶艺兴趣小组,有2000余名学生从中受益。他还与山东工艺美院、聊城大学等院校合作,成立了实习创作基地和桃李艺术交流中心陶艺工作室。在黄源黑陶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同时,黄亮像很多黑陶艺术家一样,始终不忘自身的社会责任,通过企业的不断扩大规模,实现劳动型、密集型产业链,吸纳当地及周边大量劳动力就业。
“制作黑陶的人,有的是靠家族传承下来的手艺,有的是学徒出身。但真正科班出身从事黑陶艺术的人却很少。让青少年学习制作黑陶,增强民族自豪感,让流传几千年的黑陶文化在他们身上传承下去、发扬光大。”作为一个工艺传承人,这也是黄亮最大的心愿。
一个行业的发展,需要协会组织的协调、引导和规范。作为黑陶文化的发源地,齐河乃至山东共同为黑陶产业发展赢得了先机。发展黑陶文化也更有利于掌控齐鲁文化的发展脉络。
在山东省各县、市的旅游纪念品商店里,黑陶是必备纪念品。随着山东旅游市场的升温,把黑陶和黑陶文化、历史结合起来,做成工艺品,尤其是旅游纪念品对外销售,备受游客欢迎。一位从事多年黑陶销售的经销商告诉记者:“艺术品要走向市场很难,但变成工艺品降低门槛后百姓就容易接受了。这些年来,针对不同消费人群生产不同档次的工艺品,正让黑陶文化找到合适的载体得以传播。”
对此,不少业内人士认为,虽然目前黑陶工艺品迎来了巨大的市场,但今后还将坚持“两条腿”走路,既正常生产工艺品,同时也创作艺术品,旨在利用资源优势发展黑陶文化,真正实现由复制文化向文化复制转变。这是黑陶产业发展的希望所在,也是前途所在。
中国黑陶研究所在对黑陶工艺与创作进行研究的同时,还开始了对黑陶文化的弘扬和宣传工作,先后携黑陶作品由中国美术馆至主要省市巡展。从1999年—2006年,中国黑陶研究所代表国家及山东省,两次到欧洲及日本进行巡展、考察、交流。随着黑陶产业在全国的不断扩大,中国黑陶研究所又投入精力,在国家有关部门的支持下策划组建了中国陶协黑陶艺术专业委员会,组织全国黑陶展与学术论坛等活动,为推动全国黑陶行业的发展起到了助推作用。
从历史的战略高度看,打造现代黑陶文化产业,铸造黑陶文化品牌,会使响彻神州的“齐鲁大文化”冲出亚洲,走向世界,更上一层楼。
作者:刘菲菲 章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