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陶瓷艺术品的投资热点依然集中在紫砂板块。然而,对于资深且富有情趣的收藏家来说,最酷和最拉风的事情或许不再是守着标价过十万元(对新壶来说这样的价位多半是忽悠有钱大水鱼的)的紫砂壶在一批生意朋友面前沾沾自喜,而是在不经意间拿出一只经过“窑变”而色彩斑斓的茶杯来给自己慢慢倒上一杯香醇可口的功夫茶,享受那份独一无二的艺术情怀。
近年来,以追求唯一性为核心价值观的收藏理念正在深刻影响着新一代的艺术投资者。他们拒绝任何可以复制的作品形态和艺术表现形式。而用广西钦州红泥这一特殊材料烧制的陶艺品,则以其举世无双的“窑变”艺术应合了这批收藏者的投资价值取向。
事实上,南方日报记者调查发现,取材钦州红泥的陶艺品,近年来不再局限于广西坭兴陶瓷的原产地。随着新一轮收藏热点频繁刺激资本嗅觉,一些广东陶艺界的精英也开始想方设法地到广西运回原汁原味的红泥,尝试用广东的工艺来创作各种具有本土特色的陶艺品。
独一无二的“窑变”工艺
昨天下午,广州德陶社首席陶艺师李小明在记者的强烈要求下,破例在他的非创作时间向记者露了一手用广西钦州的红泥来拉坯的精湛手艺。
在距离工作坊几米远的茶桌上,静静端放着两套借用了水烟筒的造型来烧制的功夫茶具。一套是在正常温度下烧制的,一身均匀的朱红釉色显得份外抢眼,而另一套,则是经历“窑变”而在局部地方出现灿若紫霞的斑驳花色,瞟一眼即动人心弦。
眼前这三套茶具实际都取材于坭兴陶的特殊材料:钦州红泥。据李小明透露,坭兴陶产于广西钦州,作为一项民间传统工艺,迄今已有1300年的历史,由于其取材独特,雕艺卓绝,色彩变化万千,与江苏宜兴紫砂陶、云南建水陶和四川容昌陶合称为中国四大名陶,相传在清朝咸丰年间,钦州陶器发展鼎盛,坭器得以广泛兴用,故得名“坭兴”。
所谓“窑变”,指的是瓷器在烧制过程中,由于窑内温度发生变化导致其表面釉色发生的不确定性自然变化。据科学考证,坭兴陶在烧制过程中是不添加任何陶瓷颜料,“窑变”全因其原料丰富的铁元素及少量的碱金属氧化物,即氧化锰、氧化钾、氧化钠等。
广西的一些制陶大师告诉记者,坭兴陶的“窑变”实为土与火的艺术,不需要挂釉,经过打磨抛光后,即呈现金黄、栗色、紫红、古铜、天斑、虎纹、铁青、墨绿等天然色彩,这是其他陶器绝无仅有的一项技术。
“许多陶艺师都知道窑变是室内变化造成的,但是要真正在烧制过程中去掌握而运用这项技术却并不容易。”李小明一边打坯一边告诉记者,正是因为窑变在实践中的成功率极低,所以业内人士把它称作“火中求宝、一件难求”,经过窑变的陶瓷就显得非常珍贵,从而受到收藏家的热烈追捧。
不过,作为中国四大名陶之一的坭兴陶,其知名度远不如其它陶器。一些学者分析,这或许与广西地理位置偏远、商业经济不够发达等因素有关。广西的坭兴陶产业在近代开始式微,直到最近几年,才在地方政府的大力扶持下重新焕发光彩,但其规模仍然非常小。
钦州红泥助推广东制陶产业创新
记者从李小明手里接过一小块红泥,闻之发现其气味与广东本土的白泥并无两样,两者最大的差异除了表现在颜色不同之外,记者拿捏在手时,还感觉其柔软和细嫩的程度完全可以与湿润的面粉团相比,怪不得烧制出来的瓷品质地细腻、润滑如玉。
根据李小明的摸索,红泥坯胎只要烧到1060℃就可以形成红色,达到乌黑色柔光则只需要1090℃,而紫砂材料要做到这一点,至少要烧到1160-1210℃。宜兴紫砂茶具,只要低于1160℃,肯定会漏水。
早在十几年前,李小明在佛山南风古灶刚刚入行当学徒时,就已经听说钦州的红泥是制陶的好材料,然而真正接触并用于实践还是在创立德陶社以后的事。
事实上,撇开“窑变”的特质不说,记者还从一些技术报告了解到,用红泥烧制而成的陶瓷,不仅耐酸耐碱,而且毫无毒性(铅镉释出量几乎为零)。此外,其独具的透气但不透水的天然双重气孔结构,非常有利于食物长久储存,实践证明茶叶置于坭兴陶罐数年而无霉变。用李小明提供的茶具,记者还专门做了一项实验,把新泡好的绿茶,连茶叶混合在一起,在这套茶具里连续存放了三天后再来检查,发现天气如此燥热居然没有明显变味。
李小明发现,这种材料不仅环保健康,而且可以创作出独一无二的陶艺品来,刚好应合了现在一些新生代的艺术收藏者的价值观念。如果能够把钦州的红泥引进来,肯定将对广东的陶艺产业产生重大的影响。而事实已经证明,这一年来他在德陶社只是牛刀小试,就引起了艺术收藏界许多朋友的关注。一些老板甚至要提前支付订金,让他赶制一批产品出来。
不过,在李小明看来,任何收藏级别的艺术品,都不是赶制出来的。他深信,在紫砂等其它陶制品在市场上已经被炒到较高价位的情况下,同样久负盛名,且近百年来已经在东南亚、东欧、美洲和港澳台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具有广泛收藏群体的坭兴陶,确实已经迎来一次重振雄风的机会。不过,如果想要让投资者的热度能够维持得久,必须从现在开始就要抵挡住市场的诱惑,集中精力搞好艺术创作。“在拥有同样的材料之后,广东的陶艺家必须用实力来向藏家们证明,我们可以创作出比坭兴陶更好的作品来。”
文/图 南方日报记者 冯善书
(广西坭兴陶艺家杨富兴的作品图片由其自己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