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晚报记者 于峰
朝天宫建筑群西边有一片广场。广场入口处,有一个大大的文物标志碑,上面写着“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 卞壸墓碣”。最近,有市民向“老南京”版反映,这个标志碑附近根本找不到珍贵文物“卞壸墓碣”,难道这个宋代石刻丢失了?
有文保碑却没有文物本体
打电话告知这一情况的孙先生说,他家就住在朝天宫西街。每天早上,只要有空,他都会到这个广场上来锻炼。“这个文物标志碑好像是两年前立起来的。”孙先生说,这个地方的环境以前一直脏、乱、差,几年前经过整治,大大改观,还建起了碑亭。古建筑“御赐全节坊”和“忠孝泉”(都是纪念忠臣卞壸的文物)也得到了整修。广场环境很好,绿树成荫,来锻炼或休憩的市民络绎不绝。
“一直让我感到奇怪的,就是这个文物保护碑。”孙先生说。记者闻讯后去到现场,看到这个文物保护碑立在该广场最显眼的地方,上面写着“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 卞壸墓碣 南京市人民政府一九八二年八月十三日公布”等字样。
孙先生说,按照惯例,文物保护碑和文物本体应该相距不远,要紧紧地靠在一起,这样才能起到对游客和市民说明和提醒的作用。
但奇怪的是,记者和孙先生找遍了整个广场,居然没有找到“卞壸墓碣”。有文物保护碑,却没有文物,这岂非咄咄怪事?
广场上的碑并非“卞壸墓碣”
说了这么多,卞壸究竟是什么人?他的墓碣为什么会成为文物呢?
“卞壸是东晋时候的忠臣,他的名字很怪,不仔细看,会看成‘卞壶’。其实‘壶’和‘壸’是两个字,后者的正确读音是‘kn’。”孙先生说。
卞壸(281-328),字望之,济阴冤句(今山东曹县)人。东晋明帝时,他官至尚书令。东晋成帝即位后,卞壸与庾亮共辅朝政。咸和三年(328),苏峻发动叛乱。卞壸领军御敌,后来,他与两个儿子都在巷战中阵亡。卞壸死后,葬于冶城(今朝天宫)。
卞壸被视为南京六朝史上有代表性的忠臣,对他的纪念历代不绝。南唐时,冶城卞壸墓前建有思贞亭,同时出土过刻有卞壸名字的断碑。明代时,朱元璋在鸡笼山(今北极阁)建“十庙”,其中就有奉祀卞壸父子的卞壸庙。明清时,冶城卞壸墓附近建有卞公祠、全节坊、忠孝泉。全节坊、忠孝泉、卞壸墓碣,都是和卞壸有关的重要文物。
在现场寻访时,有市民告诉记者,朝天宫西面广场上有一个前几年建好的碑亭。亭子里有一块古碑,不知道是不是“卞壸墓碣”。记者走过去一看,发现这块碑保存状况较差,表面甚至有油漆,字迹漫漶,能勉强认出“道光甲午春”、“有晋父子忠孝卞公之墓”、“长沙陶澍敬书重建”、“三十八世孙文起、文焕、文禄监造”等碑文。这些文字说明,此碑是清代的碑,并不是那通被列为市级文保的宋代文物“卞壸墓碣”。
南京文史研究者姚诚告诉记者,此碑是清代道光年间、两江总督陶澍立的卞壸墓前的碑,建造者是卞壸三十八世孙卞文起、卞文焕等人,原来一直藏在民房里,所以保存状况较差。
盼望早点展出“卞壸墓碣”
那么,真正的“卞壸墓碣”在哪儿呢?是不是如市民所担心的,已经不翼而飞呢?在文物保护碑附近,为什么找不到其踪影呢?
其实,“卞壸墓碣”文物保护碑背后就有对这个文物的大致描述:此墓碣高1.73米,宽0.66米,正面刻“晋尚书令假节领军将军赠侍中骠骑将军成阳卞公墓”22个字。碑文是宋庆历三年(1043),由建康知府叶清臣所书写。
史载,庆历三年,叶清臣将卞壸墓北的忠贞亭改为忠孝亭,同时刻制了“卞壸墓碣”。有学者考证,“卞壸墓碣”是用一根南朝墓前的石刻望柱磨平改制的,其背面还有瓜棱。
记者为此采访了朝天宫南京市博物馆有关人士。该馆一个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卞壸墓碣”并没有丢,而是收藏在市博工作区域的一个花坛里,平日并不对游客开放。由于它实在太珍贵了,在南京地区极为罕见,并不适宜放在人来人往的广场上。
对于这个答复,孙先生表示能够理解,但他又指出,文物标志碑放在广场上,文物本体却深藏在博物馆工作区内,游客和市民很难看到,这的确易让人产生“文物被盗”的忧虑。他建议市博将卞壸墓碣陈列展出,让更多的人看到真正的“卞壸墓碣”是什么样子,领略这一罕见的宋代石刻文物的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