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多年以前拍卖会上的附庸品,到现如今成为各大拍卖会的主角之一,民国瓷器成交价格逐年攀升。10月20日在景德镇举行的2013年中国景德镇国际艺术陶瓷拍卖会上,民国瓷器成交率达到91%,成交的拍品主要以“珠山八友”的瓷板画为主,其中成交价格最高的是王琦的《糊涂即是仙》,落槌价350万元。
民国瓷作为一个门类很早就进入拍卖市场,但一直表现平平。近年来,民国瓷异军突起,从不温不火到身价攀升,民国瓷在艺术市场上进入迸发期,日益成为瓷器收藏领域的投资“新宠”。
民国瓷具独特历史及文化价值
民国时期社会动荡,内忧外患,战乱不断,使得这一时期的瓷器生产受到很大影响,中国瓷业整体处于萧条衰落时期,生产的瓷器质量、数量都不如从前。当时,由于封建帝制的崩溃,登峰造极的清代官窑不复存在,一批只为天子烧瓷制瓷、供职于官窑场的能工巧匠只得流入民间,另谋生路。他们与景德镇民间工匠结合,烧造了大量不同风格的瓷器,同时也创烧了一些独具特色的新瓷,如浅绛彩瓷、新粉彩瓷等。
全国古玩商会常务理事周继海先生介绍,民国瓷器尽管数量繁多,但精品瓷器主要产于上世纪一二十年代:“在当时,挣脱束缚的窑工们有着一致的艺术追求:瓷品从笨重趋向轻巧,从混沌变得清晰,也难见前朝时宫廷瓷器的繁复纹饰,越发简单淡雅,而这也正是民国精品瓷器有别于前朝作品的独特之处。”
帝制被推翻后,自由的社会环境和西学东渐的热潮都对瓷器的发展影响巨大,思想的解放加之外来文化的渲染,民国瓷器迎来了新的突破:欧洲先进的理念开始融入到瓷艺的烧制中,作品改变了常规的平衡与对称,无论从拉坯、用色、施釉、构图等各方面都打破了传统。
景德镇华艺拍卖有限公司总裁蒋卫民向记者介绍说:“从民国时期开始,陶瓷创作者开始在作品上署名,因此创作者的思想体现得更加浓烈,作品个人色彩更为鲜明。”不仅画片题材易于被接受,人物清晰的神态、淡雅的色泽也更接近现代人的审美观念,加之民国时期不稳定的社会环境大大影响了手工艺品的发展,因此精品瓷器多出于民国初期,且数量不多。
一位资深收藏界人士告诉记者,虽然民国瓷的文物等级和经济价值都不算高,但却具有特殊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随着时间推移,民国瓷的投资价值可能会越来越高。
据统计,2007年3月,中国嘉德四季拍卖会第1期“瓷器、佛像、玉器、工艺品”专场中,推出了60多件民国瓷器,其估价在1至5万元之间。其中,汪野亭创作于1930年的一件绘粉彩山水方笔筒,估价仅为3.5至5.5万元,最终成交价竟达25.3万元。同年1月,在北京翰海迎春拍卖会上,一对民国粉彩百花不露地开光花鸟纹天球瓶,也拍得了22.55万元。
对于民国瓷身价的快速上涨,蒋卫民深有体会。他表示,一款王步的代表作,上世纪90年代的价格是10多万元,而2011年这款瓷器的出售价格已高达300多万元。2011年底,一款民国瓷在北京的拍卖会上也以300多万元高价成交。
名家艺术瓷仿古瓷总统瓷成收藏主流
民国瓷历经38年,广义的民国瓷包括:名家艺术瓷、仿古瓷、总统瓷以及民间的嫁妆瓷等,而名家艺术瓷则被称为真正意义上的文人瓷绘,受到了收藏爱好者的追捧。
其中,以“珠山八友”为代表的大师们,把艺术创作的载体从宣纸转移至陶瓷上,将人文因素和创作个性引入工艺画瓷器中,留下了一批艺术个性极强的作品。这是近代民国瓷的特点之一,也是鉴赏的特殊指标。蒋卫民说:“以‘珠山八友’为代表的民国瓷目前已成了各大拍卖会主角之一,民间投资热情不断攀升。“珠山八友”是御窑厂停烧以后部分流落到民间的粉彩和瓷板画高手,“八友”分别是:王琦、王大凡、汪野亭、邓碧珊、毕伯涛、何许人、程意亭和刘雨岑。
一些收藏和拍卖行业专家表示,收藏民国绘瓷首选名家作品,他们的作品代表了当时最高绘瓷艺术水准。名家艺术瓷中的精品与清三代的官窑相比价格偏低,价格仍有上涨空间。
民国绘瓷作品的典型代表是瓷板画,它不是器皿,是纯粹为展示瓷绘的观赏品。主要有两大内容,一是传统绘画,一是人像画。画人像画的大多熟悉西洋画法,通晓明暗关系和用光方法。传统画法的民国瓷板画,也有不少佳品。陶瓷玩家杜育明介绍说“就瓷板画而言,绘画水平成为较为重要的判断标准,名家的绘画风格、画面的布局等都可以作为鉴赏指标,这一点与中国绘画有着共同之处。同时,收藏者也可以从胎釉和用彩等方面作进一步研究。”
业内专家还表示,民国仿古瓷和总统瓷同样不乏精细之作。清末民初官窑瓦解,官窑良工在中国第三次(清末至民初)收藏高潮中制作了大量仿古瓷,这些瓷器可称为民国仿古瓷“民国仿古瓷中仿乾隆时期的粉彩瓷和珐琅彩瓷,部分仿得特别到位,因其具有一定的工艺价值,这部分民国仿乾隆的精品瓷具有较高收藏价值。”杜育明说。
1916年袁世凯称帝后,烧制了一批以水彩和粉彩为主的御用瓷器,常打有“居仁堂”款和“洪宪年制”款,工艺水准完全达到清王朝官窑的水平,专家称“这是景德镇瓷业在衰退中产生的一朵奇葩”。
民国瓷“黑马”成色几何?
在清三代和现代瓷器相继拍出天价后,市场行情已经处于高位,短时期内不会再有大幅度的增长,市场必须寻找新的增长点。
开创了中国文人瓷画先河的民国瓷,以其独有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走入了人们的视野。“民国瓷市场价格每年的涨幅在30%左右。”蒋卫民介绍说。
许多藏家最初之所以收藏民国瓷,是因为民国瓷的收藏门槛比较低,且能收到较为完整、精美的作品。一位从1995年开始收藏晚清民国瓷器的收藏人士介绍说,当时主要是买不起老窑精品和明清完整器精品,成天对着那堆粗罐碎瓷片发呆,觉得这么玩下去没意思。限于当时的经济能力,唯一买得起完整器且比较漂亮的就是晚清民国瓷器,所以就把自己的收藏定位在晚清民国时期了。
南昌市天逸阁艺术中心总经理刘斌介绍“中国收藏队伍以每年20%的速度扩张,今后收藏市场‘僧多粥少’的现象会愈演愈烈。”据不完全统计,从2001年到2011年十年时间里,民国瓷拍卖成交价格超过100万元的有24件,成交价格在50万元到100万元的有30多件,20万元到50万元的有160多件。
随着艺术市场的升温,民国瓷的收藏也开始发生变化,收藏家对民国瓷的认识正在逐步加深。除王步“珠山八友”的热门作品外,浅绛彩作品也渐渐受到关注。从上世纪90年代后期就开始收藏民国瓷的收藏人士徐锦范回忆当年的情形时说“最早文物商店最便宜的就是浅绛彩,我三五百买的很多,买了100件浅绛瓷花了5万块钱左右。随后浅绛瓷也开始逐渐升温,到我完成第二个100件的时候,花了近30万元。”在2012年4月香港华辉春拍中,浅绛彩作品拍到了接近200万元的高价。
此前,民国瓷浅绛一直属于价格比较低的品种,近期市场对浅绛彩有了重新认识。浅绛彩作为文人瓷板绘画的开端,吸收了扬州画派、岭南画派的艺术家,尔后“珠山八友”延续了文人瓷画的发展,所以浅绛彩的价格也开始上涨。“现在民国瓷开始慢慢回归到它的艺术性和学术性,以前就是买名气,现在是真正在买艺术,这是一个明显的变化。”一位收藏人士说。
全国古玩商会常务理事周继海表示,中国的历史源远流长,工艺美术精品众多,在中国文化不断往下传承的过程中,民国瓷器因其对现代文化特有的冲击力,将呈现其独特的收藏价值。